良渚文化時的玉石是用什麼打磨出來的?

哥汝君官碇201


良渚文化距今約四、五千年,是以浙江餘杭地區的良渚鎮命名,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古文化之一,被稱為中國文明的曙光。上世紀70年代,在良渚墓葬中發現了以神人獸面紋為代表的精美古玉器,從而掀起了至今未衰的良渚玉器的研究和收藏熱潮,良渚玉器也成為了古玉收藏家夢寐以求的藏品。




良渚玉器,最令人驚奇的是其加工工藝。在很多良渚玉器的表面,都刻滿了神秘的紋飾,有些在毫米間距上竟整齊的刻劃出4~6道平行細陰線,即使用現代工藝製作也是相當困難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這些複雜的良渚玉器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在出土的良渚玉器上,大部分留有切割痕,這些切割痕分為鋸切割和線切割。鋸切割是用片狀的石器和竹片配合解玉砂來切割,用於玉器的開料和剖面。而線切割則是用獸皮加水和解玉砂來切割。由於當時的定位技術不精準,玉器表面的切割痕為拋物線狀的,在一些良渚玉琮、玉鉞的表面經常可以看到這種切割痕。當時的工匠把獸皮割成小細條,然後捲成繩子狀,加上解玉砂,在玉料上進行反覆地拉鋸,把玉料切割成所需要的形狀,這個過程稱之為解玉。


良渚玉器上具有極為繁複的神秘紋飾,這些紋飾精美而細密。在良渚文化遺址內,出土了大約200多件石器,這些石器的硬度超過玉石的硬度,而且有鋒利的尖頭和弧形的薄刃,這些石器就是用來雕刻良渚玉器紋飾的工具。在良渚文化的一些墓葬中,還發現了古代鯊魚牙齒,這些鯊魚牙齒被認為是在玉料上刻畫微雕圖案的工具。這些尖狀石器或是鯊魚牙齒雖然很簡陋,但在具有豐富經驗的工匠手中,雕刻那些複雜的紋飾也是有可能的。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經出現了製作玉器最關鍵的工具原始砣機。砣機是中國古代制玉工藝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工具,其帶來了古代制玉工藝革命性的變革。一直到解放初期,古老的制玉砣機仍在使用。砣機連續轉動可以提供均勻而有規則的摩擦力,通過工匠不斷調整玉料的位置,便可以雕刻出各種形狀的玉器。

良渚玉器上的孔採用了管鑽和鋥鑽,管鑽用於口徑較大的孔,如玉琮等。鋥鑽用於小型配飾的鑽孔,如玉牌上的鑽孔。由於解玉砂在鑽孔過程中會不斷磨損,越深入鑽孔就越困難,因此古人採用了雙面對鑽的方式來提高鑽孔效率,由於當時無法精確定位,經常在對接處出現錯茬現象,這也是鑑定良渚玉器的方法之一。



良渚玉器為透閃石類玉石,種類繁多,紋飾精美複雜,沁色有多種變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最傑出玉器文化。


匪風912


首先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良渚時期”如何打磨玉器的方法是“石英砂”、“管鑽法”“旋轉性砣具”依據在下方。

想必大家都有所瞭解繼題澤文化以後的“良渚文化”,其玉石器在數量、質料、造型、紋飾、製作技術等各個方面都發生巨大的飛躍。

其中數量不用多說,雖然質料頗雜,但是略大部分為質堅色沒的透。

當然“良渚文化玉器”的製作工藝首先是以“石英砂”運作。

據資料所知,考古學家在《寺敦良洛文化墓》中發現可以琢玉的“石英砂”,“管鑽法”已經普遍運用到鑽孔技術中。

在《良渚文化墓》中就曾經發現有管鑽剩下的棕芯;時琮、璧玉等大型玉器的孔璧留有“螺旋紋”的臺階痕跡,像這樣的情況,往往是玉質堅硬對工具不斷磨損以及鑽孔時對位不準造成的。

小件器物一般使用程鑽,但由於工具磨損總會造成進孔處較大,愈深則孔愈小,這是金屬鑽孔工具出現以前的一個重要特徵。

根據“良渚玉器”的工藝考察,當時已經可能出現了“旋轉性的原始砣具”。

以上的分享的這個問題都是個人的理解與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分享的這個內容,如果大家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內容的解答,還望評論分享出來大家共同討論這個問題。

最後,在新的一天祝大家工作順利,事事順心,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謝謝大家。



一顆翠


良渚文化玉器,是中國史前一支相當優秀的玉雕文化,距今5500年至4300年,分佈在今天的江蘇,浙江兩省的太湖流域地區,1936年首次在折江省餘杭縣良渚鎮被發現。


良渚文化玉器雕琢紋飾細膩、繁縟、抽象,分為直線紋,細陰線紋,凸起的線浮雕紋,以神人,神人獸面,鳥紋圖案最常見。

我們先從良渚文化玉器的切割開始談起。良渚玉璧多,玉璧表面對切留有臺痕,還有一些弧形條痕,說明切割是以片狀石質工具和獸皮類線狀工具加沙加水來回研磨切割。神人獸面紋陰線放大觀察,線條是斷線,而且特別細,線條是來回磨,一段一段磨接。獸面紋的眼睛圓而整齊,眼睛紋周邊筆直,如同金屬管鑽鑽出來的圓眼,如果說是用竹管或細小的圓形獸骨加沙來鑽,似乎不會那麼圓而整齊,而且眼睛周圍也不會鑽的那麼筆直,有些眼眶還有橢圓形的,圓管鑽無論如何也無法鑽出橢圓形眼眶。考古報告也沒有發現任何金屬,僅發現了少許彎形的、尖銳的鯊魚牙和野豬牙。現在的研究者對良渚文化琢玉的工具越來越感覺撲朔迷離。壁、琮的中孔對穿,孔壁很直形成檯面,有的檯面在加工打磨形成弧度,從痕跡上來看還類似金屬管鑽對穿所形成的。琮四角突出的射表面稍有弧度,不是平的。


下面這張圖是香港蘇富比已經成交的拍品,出土的時間比較早,所以表面的狀態已經很熟。這琮工細如髮絲,很明顯能看出來,古人用很尖細的工具來回磨接出來的陰線。



距今四五千年新石器時代的良渚玉器,微雕工藝做到極致。工具上雖有爭議,我認為還是採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柔克剛,在後期的打磨上用了大量的時間,下了很大的功夫磨製整形。只要功夫深,鐵棒都能磨成繡花針,何況是玉石。

您認為那時候用到金屬工具嗎?或者您有什麼更深的見解?歡迎討論。


大河話珠玉


古人很早就懂得用玉石或者動物的骨類來做裝飾品,除了辟邪鎮災之意,也算是早期的珠寶了!

良渚文化時期距今4-5000千年,先人用石器耕作、製作玉器、製作陶瓷都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準。琮、璧、璜都是那個時期的玉器造型代表,總體來說線條較為粗獷大氣,應該是用比玉石更硬的石器粗磨而成,相對來說較為古樸簡陋,但是在那個時代,先人沒有多餘的精良工具,已能通過高硬度石器雕刻低硬度的玉石,已經是很了不起了,也是人類智慧的精華!



顯微鏡下的寶石世界


用解玉金鋼沙和牛筋手工託機慢慢做出來的,在數千年古文化一件玉器往往出一件東西很不容易。


前行天下2



玉佛緣345


是猜出來的


華佗八段錦


有歷史的玉石,在名人手裡價值百萬,可以評估。





湘沅鼓樓茶道香


早有定論,切割使用細麻繩粘石英砂加水,鑽孔用木棍沾細沙旋轉鑽孔,打磨用獸皮粘洗沙加水打磨。


用戶3740911536


有的學者認為,這些玉器都是手工人力打磨出來的。一種可能是當時的人們使用馬尾和馬鬃,並且混合砂和水,對玉石進行切割、打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