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紙質的書籍和電子媒介您如何看待?

東庭雨竹


謝謝您對文化事業的關心!

自從我學會入網以來,感覺到:科技進步和發展,給人類帶來便捷、快速的生活時代!同時,它又能促進社會在:生產、生活、科研等方面,更進一步的提高!這是每一個人都離不開的事實。

但,紙製書刊的作用,同樣還有它的獨特作用。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經常去上海,到了那裡尋求了許多書籍。就拿書林、藝術世界(圖上左三下左一)等刋物和其他文史書籍來說,至今翻開了它,覺得還有許多實用價值!

在北京,時常去文物出版社和文史類書店去掏寶。如:文物資料厸刋1至10和燕都雜誌全套(圖上l、2),通過學習這些書刋,增加了我對祖國和北京的歷史和文化,更進一步瞭解,並加強了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圖下左2、3是線裝書和工具書等,線裝書,都是用宣紙印刷的書籍,大家都知道:安徽宣紙是紙壽千年!如果有價值的書籍用上.宣紙,它可以保存數百年!為人類文化遺產的傳承,有著獨特作用!

工具書辭海、大百科全書等,實用起來方便,為人們在快捷生活、工作中,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方便。

總之,紙製書籍便於保存和傳承的優勢,又是電子媒介所不容易具備的,但電子媒介的許多內容,又可以下載為書籍!兩種形式的互補,為我們社會帶來巨大效益!

因此,我們在每日上網之際,不要忘了:還要多讀紙製書刊,更有收獲!








老兵厚德


紙質書和電子書,兩種不同的文字記錄載體。

區別如下:

1.閱讀體驗感不同

手捧一本喜愛的書,如獲至寶,奉為上賓。看倦了,摺頁作標記,品著茶聞著書香,感覺很是契意;而電子書則沒有此種體驗。

2.深度閱讀

一本書會把閱讀者帶入一種意境,是和作者、書中活靈活現的人物在對話,在一起情緒起伏,如痴如醉,以至忘我,這種深度閱讀感是看電子書所不能體會的。

3.真實存在感

實實在在的陪伴,泛黃的紙張,書中的氣息,雖經時空流轉,它卻一直真真的在那等你。電子書卻無法感知。

當然,電子書易攜帶,便於閱讀,更環保,承載信息量大等,也是紙質書不能企及的。





東庭雨竹



盛大spd


紙質的書籍和電子媒介,將會在競爭中互補,各自找到其應有的位置。

電子媒介的出現,給原先自成一體的圖書市場吹皺了一池春水。在春水的波浪中,一池春水有的成為飛沫飛走了,同時池水在加速的運動中會化為更多的霧氣,飄散了。飛走的和飄散的水分子,進入了電子媒介,而沉澱下來的精華,會依然牢牢地佔據著一方池塘。

從上面的比喻中,我們不難明白,紙質的書籍必將走向精緻化的道路。

比如說,紙質的書籍,其文字和圖片,將會更加精緻、精美、精裝。

再比如說,各種教材和教輔資料,不管風吹雨打,始終以紙質的形式出現,不會被電子媒介取代。

再比如,少兒的課外閱讀資料,依然以紙質為主,因為家長輕易不會讓小孩子去觸碰電子媒介。

再比如,文化經典可能會在電子媒介中出現,但是電子媒介,對於讀者來說只能作為參考,開闊眼界之用,而不會作為根本的閱讀理解依據。

在這個過程中,紙質的書籍可以製作一部分電子產品,比如有聲的,有像的,以推動紙質書籍的銷售。

再比如,紙質的書籍也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網絡介紹、網絡銷售,也可以製成一些互聯網的版本,以供人們在互聯網上閱讀。這裡我要特別強調的是,在互聯網上供人閱讀的紙質書籍,其內容必須是經典,如果是通俗內容、快餐內容,讀者讀了互聯網之後,就已經滿足了,是不會進一步購買紙質書籍的。

因此,在新媒體時代,紙質的書籍和電子媒介,必然在競爭中形成互補的關係,各自找到其應有的定位,紙質的書籍一定會放棄通俗化,而必將走向精緻化。


鬱津裡


紙質書籍翻書看的感覺PK電子書,紙質書籍完勝。

紙質書出版審核要求嚴格,要包羅萬象,又要滿滿正能量,讓人讀後有收穫,並幫助其他人獲得快樂。有指引更深刻的指引性。

電子書有時很小眾,有一部分可以說是一派胡言,有一部分也不錯的,青春叛逆期讀一流的好書,不受外源性的打擾,辨明方向,人生定位準確。


書漫007


對於學習專業,還是紙質版的,電子版不能替代。對於平時閱讀,就看個人喜好了,喜歡電子可以電子,喜歡紙質,可以選擇紙質版。


週週兒138818897


我還是喜歡紙書,找一個自己喜歡的環境,看一本喜歡的書。


說實話不傻372


紙質的書籍是文化的典庫;電子媒介是多元化的文化集中縮水體。紙質的書籍體積大、重,不方便隨身帶。電子媒介方便隨身帶,內容廣泛。


陽光下的星星1234787


新媒體時代,紙質媒體萎縮了,電子媒體鋪天蓋地。

但是,對於搞研究的,學習的,紙質版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換個姿勢看問題


各有特色和優缺點,互利互補共生共贏才是真正的前進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