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社會後,我們真的可以善良嗎?

紀元藍


我們常說“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我們無法主動讓自己成為一個聰明的人,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做一個善良的人,我們從父母那裡,從學校老師那裡,從書本那裡,在我們整個學生時代,無時無刻都在告訴我們要去做一個善良的人。所以我們進入了社會以後,我們也以為我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當我畢業以後,我選擇讓自己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於是見到乞丐我會給錢,見到老人會讓座,見到老人會去扶,朋友有難想辦法也要幫等等,但是你會看到乞丐收完錢換一身服裝走了,你也會看到老人當你讓完座顯得那麼的理所當然,當你去扶老人的時候他拉住你非說是你撞的時候,當你把自己一個月的工資借給所謂朋友,然後換來的確實拉黑再也不見的時候,經歷了太多太多的劇情,於是我動搖了,我為什麼要選擇善良,在別人眼裡也許我就是個大傻X,於是我想我應該變得冷漠,看見乞丐我選擇繞路,坐公交看見老人我會看手機裝作看不見,看見老人摔倒能躲多遠就躲多遠,有朋友讓我幫忙能推就推。這成為了一個真實的我,不是我不善良,而是我怕我選擇了善良會被傷害,或者說我善良過後怕得不到回報。


經歷了很多事,我覺著為什麼要選擇善良,還會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煩惱,那麼我還不如做一個乾脆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管那麼多閒事幹嘛,於是我做了很多違背內心的事情,後來讀了很多人的故事,看到了很多善良的人,我突然汗毛倒立,覺著我這樣做非常的不對,之前那個善良的我去哪裡了,我覺著非常的懊悔與悔恨。矛盾究竟出在哪呢?

我想了很久這個問題,終於知道了我為什麼會讓自己的內心矛盾了,因為我在社會中無時無刻的不接受著善意。

  • 小時候迷路了,是一個陌生人幫我找到了爸爸媽媽。
  • 之前坐公交車的時候,沒有帶現金,是一個大叔幫我投了,我要微信轉給他,大叔告訴我不用了,我希望你下次遇到同樣的人,我希望你也能幫助到他。
  • 坐出租車手機沒電了,司機在下面等了我十分鐘。
  • 買高鐵票的時候身份證丟了,旁邊的小姐姐帶著我去開證明,告訴我該怎麼去做。
  • 在我在陌生的城市向別人問路,看到他們洋溢在臉上的笑容為你詳細的指路。
  • 當放假回家,行李比較多,旁邊有人去主動幫你提。

還有很多很多,我每天無時無刻在接受著這些微小的善良,這些微小到什麼程度呢,微小到讓我很容易忘記了這些,原來我也是一直再靠別人的善良生活啊,我害怕我真的成為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於是我覺著我依然需要選擇善良,之前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目光,或者說太在意結果,但是我違背了內心真實的想法。

這個世界雖然有很多壞人,他們在利用我們的善良,但是同時也會有很多好人,他們不斷的向陌生人傳遞著微小的善意,同時也在接受別人的善意。

當我在意別人的目光的時候,過度在意回報的時候,空有善良的心卻視而不見的時候,我覺著我的內心是愧疚的,對不起真實的自我。

而我拋棄這些遵循自己內心的時候,那種輕鬆和滿足感是不可代替的。

想去做就去做吧,不是因為我是個好人,而是我需要遵循自己的內心。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所以進入社會以後,你依然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不為別的,只為你就是一個善良的人。


路人象


真的可以

在我們身邊,心底善良的人還是很多。以我自己的經歷,我覺得人還是善良好。二十歲的時候,晚上迷失在城市街頭,一位老大娘把我帶到她家裡住了一晚,這是我一輩子都忘記不了的。還有一次,出遠門上火車,大包小包的,一位陌生的大哥,說我幫你拿上。他從十一節車廂把我送到第二節車廂,我們都是臨時補票,連個名子都沒來的及問,大哥就走了。他們都是好人。

我是幸運的,我感覺走到哪裡,都能碰到善良的人,善良的領導。那些心狠毒辣,心底自私的人,你根本就不要把他看到眼裡,自有有人來收拾他,教訓他。因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善良的人會有好報。


湘湘36259711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為什麼會對一個人步入社會後保持善良持懷疑態度呢?本人認為這種懷疑是多餘的、甚至是有害的。

首先,善良是好事,善良的人是好人。古今中外,先賢哲人,是無不提倡善良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我們從小就接受的教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同樣有"友善"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是公民個人部分的價值準則之一。這就充分表明,善良對於社會和個人的發展,是何等的重要。

其次,應該看到我們社會的主流總是向善、向上的。儘管當前社會上也會出現少量的、暫時的邪惡勢力和不良風尚,但終究是"邪不壓正",正義與善良只可能遲到,絕不會缺席。世事皆有因果關係,善惡也總是各有報應。前些日子有個報道稱:一個在某市創業的年輕人遇到困難,當地有位朋友借給他2000元錢,幫他渡過了難關。若干年後,這位有困難的青年在國外創業成了億萬富翁,可他為報答恩人,幾經輾轉終於找到了當年借錢給他的朋友,要還給他2000萬元,這位朋友堅辭不受。最終這位富翁在國內蓋了一家大酒店,交給他的朋友經營,贏利歸朋友,虧損由富翁承擔。真的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諸如此類的事情真的不少。總之,一個人只有當自己保持善良,才能有幸遇到善良的人。這是真理!

再次,做人應該明白,善良人可能會吃一些虧,受小人、惡人之欺,但終究是不會吃虧的。"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種情況是存在的,但也是可以避免的。善良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能力。既然選擇了善良,也要盡力提高自己的智慧,做到好人辦好事。特別要注意三點:一要做善良的聰明人,而不能讓愚蠢把自己的善良拉下水。關鍵就是要學會識人、共人、用人。對存有邪惡之心的小人或惡人,要避之、防之、斥之。對他們不要講什麼"三尺神明"、"因果輪迴"等道理,因為"正"能夠約束的永遠是"正人"。善良人最愚蠢的行為,就是跟蠻不講理的人講理,跟沒有道德的人論道,跟沒有敬畏的人講因果報應。二是善良人要學會堅強。別人欺負你並不是因為他們看出了你心善,而是他們看出了你脆弱,或者說是軟弱。善良的人必須具有較強的洞察力、思辨力和判斷力,努力去幫助值得幫助的人,而不能當"農夫與蛇的故事"裡面的"農夫"。應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於心無愧地去做個好人。三是善良的人不能有貪婪之心。做好事不留名是善良,做善事就開心是最好的回報。不能一事當前,先計較利益;做了好事,就期待當事人報答,期待其他人對自己也提供幫助,這就是一種貪婪之心。這樣的人,也是受不起"善良"之名的。需知,善良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天性善良的人生不會比別人更難,甚至是相對簡單的一種。只要你走對了路一一做個善良的強者!





玉堂行佛人


我們當然可以善良,也必須善良,但什麼是善良我們得有一個樸素的認知,否則很多事情不是善良能解決的,也不是所有的善良都是好事,也可能因你的善良變成了壞事,善良更不是施捨,也不是一味的付出和裝老好人,善良也得分清楚對象,善良也必須帶點鋒芒。

1.什麼是善良。根據詞典解釋善良是指:內心純潔,品性溫厚,不存惡意,是一種褒義詞。與之相反的詞有兇惡、兇狠、殘暴、陰險、刁惡、狠毒、邪惡、兇殘、兇橫、歹毒、惡毒等。可見善良是我們值得弘揚的一種品性,對於與善良相反的語言、行為等我們多數人是不喜歡的,也是大家厭惡的。因此我覺得善良是一種美德,也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

2.善良的邊界。但很多時候,我們的善良往往被人認為是怯弱,甚至因你的退讓而被變本加厲的欺負你;俗話說“升米恩、鬥米仇”,甚至你的善良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付出,別人理所當然的認為索取也是對的,這樣的善良是沒有意義的,甚至還會成為惡毒的根源。我們不能把明哲保身、好說話、願意付出、過度寬恕等當作善良,否則可能你會被這樣的善良摧毀。因此我覺得我們的善良必須要有邊界和鋒芒,不能讓你的善良成為別人惡毒的理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3.善良的意義。我們每個人也應該一直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因為善心是你能融入社會的基礎,也是內心安定的基礎。如果我們都不善良,那我們的生活將會處於水生火熱之中,每天都要提心掉膽、爾虞我詐,我們的內心會備受煎熬。善良能增加我們的情義,獲得他人的認可,能幫助他人走出陰影,面向光明的世界,能讓某些人走出人生困境,也能收穫我們的親情和友情,更能安定你的內心,獲得快樂和幸福,能促使你的事業步步高昇,能讓你身心更健康。


真金道人道真話


當然可以,何必從善如流。

社會是挺複雜的,俗話說得好,花有百樣紅,說的就是這個社會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有好人也有壞人,有善人也有惡人。那到底何為好壞?何為善惡?相信每個人對此都看法不一樣。看法不一樣沒關係。你的看法影響了你的選擇,所以有了善惡之果報。

就拿當下流行的用詞來說,人分兩種,一種是佛性的,另一種是狼性的。那從這兩種人身上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佛性的大都是善良的人,因為他們崇尚無為,他們有憐憫心,他們有慈悲心。而反觀狼性之人,必然欲心太重,於是造業太多,但這類人在現實生活中大多過得比較好,因為狼性為他們掠奪財富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步入社會,就得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而無數個選擇,構成了所謂的命運,願好人一生安樂。



黑屋裡找黑貓


善良是一種美德,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美德的一種象徵,善良傳遞愛的力量,只有那些堅持做善良的人,她的心是如此的快樂.開心.幸福,你看現在很多成功的企業家,他賺了很多的錢,不但能為國家創造財富,他們還做公益事業,還有很多志願服務者,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也去做自己喜歡的公益項目,自己去做公益項目的時候,自己感覺到自己每一天過的特別開心.快樂.充實,還有很多就像今日頭條悟空問題,也給很多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同事朋友給予回覆,也給予幫助與解決,這都是一種善良的美德,無論你是那一個行業的,或者那一個領域的,都應該在現在這個新時代社會里,做一些善事或者幫助他人的事情,你做的這些善良的事情,老天爺都會看在眼裡,也會祝福你的一切,其實你在社會也好,還是在普通的人群也好,你每做一件善事,很多人都會記在心裡,雖然沒有得到什麼回報,但是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自己做的善事,是最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




嚴化萍


一,大部分人進入社會之前,保持著正直和善良的個性,一小部分人學了社會學,或自身有利用人的特質,會有一些圓通性;

二,人通過社會實踐,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多數朋友,會對傷害或妒嫉自己的人,戒備森嚴,甚至不示弱,嚴正以待;

三,有一種人,保持沉默,既不得罪小人,也不理睬小人,看他怎麼演;同樣善良的朋友,會結成同盟,默默防守。

四,社會中有些人比較自私,有些人沒有原則,有些人笑裡藏刀,然而,也有人很直正,既使吃虧受氣,也不改變個性。

誰讓人類那麼複雜哪!造物主也會因此不開心,因此,才會有風雨雷電;人要善良,因為,人在做,天在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路人粉莉莉


善良,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撇顏值.才幹甚至金錢十萬八千里。但真正的善良,是深藏於心底,植根於骨髓中,"尋常看不見,偶爾露崢嶸"。一個人(除退休老人),從步入社會中的第一天起,就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的思維,必要的應變能力,深信"社會處處是陷阱"這個話醜理精的道理,小心開得萬年船,在有限的空間中,發揮自己無限的創意力,爭取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立得一個足,分得一杯羹。外表善良,為人單純,講善不講爭,會給人很好的印象,但到頭來,吃虧的永遠是自己,後悔也是一輩子與你相伴的哀友。善在心,嚴在臉,不隨意消費善良,"悍"亦有度,"惡"更有道,才免得"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羌笛總是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凌飛華


不論是誰,在步入社會和沒有步入社會之前,都是自己的人生,只是自己面對的東西多了,複雜了,而不是自己願不願意善良。

善良而不軟弱!這是一個人可以一直善良的本事。而善良,只會為自己帶來好的感受,比如心真正的快樂,對人木有愧疚的坦然,內在及外在讓人舒服的融合氣質,更甚者,可以有足夠的氣場,讓不好的人對你敬而遠之。

不善良,小則自己變成一個心胸狹隘的人,只在乎自己的利益,滿心算計,而且這樣的人一旦成型,他甚至會認為除他之外的人,也是跟他一樣,這不可怕嗎?這樣的人生,是可悲的!

往大里說,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裡,做不善良的行為,一定會付出代價,甚至是一生悲哀的命運,傷害的始終是自己:失去生活的一切,這樣的不善良,能懲罰誰呢?只有自己!

所以,為什麼要不善良呢?!有智慧的人,才會有能耐,讓自己不論經歷怎樣的人生,始終都一直善良:善待別人,也很自愛!

近墨者就變成黑,那可不只是一種選擇的改變,而是自己人生命運的抉擇,每個人為自己所選擇的人生顏色的不同,而收穫到不同命運結局。

不善良,看似是渲洩和滿足了自己某方面的東西,自以為的片刻強勢,實則不過是自己無知的表現而已。無知者無畏,是最可怕的!這種無畏不是勇敢和力量,而是對所有一切,不懂敬畏的淺薄,不過是自己作死的前奏罷了!

所以,做人一定要善良,不論經歷過怎樣的人生!而真正有力量且善良的人,會把人生變成只是一種成長經歷,而不是深陷生活沼澤,不善良的去傷害別人,亦傷害自己!😄





歐陽小姐蓮笙


善良不是說的,是做的

善良不是一時,而是一個過程

社會需要善良,當然社會也並不全是善良。

如果社會都是善良的,人類可能就無法進步發展。

當然如果社會都是不善良的,人類不僅不會進步,而且會倒退甚至毀滅。

所以善良不善良不是我們自己能決定的,但是也是自己決定的。

一方面是你自己的基因,已經註定你的一些特徵,體現出來就是善或者不善,需要一層一層去分析。

一方面就是社會環境,不過在我看來只是一小部分影響,也只是暫時的影響,沒某基因影響的多。

作為一個人,一定要相信人類都是積極向上的,但是任何事要適可而止。

所以不管怎麼樣,生逢其時,要好好活著,生不逢時,也要好好活著。

不管社會善不善良,相信自己的判斷選擇是最好的善良。

西方人信奉上帝,上帝能帶來幸福解除煩惱。那為什麼上帝造人的時候就不能把人造的完美點,信他幹什麼。

信自己,就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