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字體中楷書最後才出現,為什麼有人本末倒置地鼓吹“楷書是所有書法的根”?

字畫娛樂圈


謝謝你的提問。關於草書,我已經寫過好幾次回答了,或者在回答中有時也會提到所謂“楷書是書法的基礎”這個問題。

如果是廣義的“楷書”,這個大家都知道,包括所有優秀的書法經典,也不論什麼真草隸篆,都是“楷書”,也叫“法楷”。

但是,我們所謂的楷書,具體來說就是歐顏柳趙他們的楷書。這是明代以後才確定的書法樣板。


而我們所謂的“歐顏柳”這三大唐楷,在唐代,也沒有“楷書”這個詞。

為什麼歐顏柳趙的楷書叫楷書,王羲之、王獻之的楷書,沒有列入“四大楷書”之中?

這不是因為王羲之、王獻之的楷書不是楷書,也不是“四大楷書”之一,而是,楷書這個概念,是適應明清時代的科舉書法,提出的科舉答卷字體的規範字體。

在王羲之、王獻之以至於到唐代,楷書仍然被叫做“隸書”或者草隸。

在明清以前,並沒有嚴格的科舉字體要求。


除了科舉規範用字體,日常生活,愛用什麼字體寫字,官方沒有任何限制。

例如,明清時代,家家戶戶有對聯中堂,你願意用什麼字體寫這些書法,都沒有毛病。

為什麼說楷書是最後出現的一種書法呢?

因為隸書長期使用發展中,逐漸演變成為比隸書更簡化的書法“楷書”了。

這種“楷書”產生在三國到東晉的100多年時間裡。

在楷書產生以前,確實已經有了草書。但是,這也不是說,草書是沒有楷書依據的草書。


草書,說到底,其實是“楷書”的輔助字。之所以叫做“草書”,就是因為比“楷書”有難以辨認。寫起來也比較快。

所以,隸書就是篆書時代的草書,章草是隸書時代的草書,今草是楷書的草書。


如果按照“楷書”的方法寫文章,那麼,嚴重存在與書寫速度不適應的問題,所以,就會產生草書。

如果文章寫成功定稿了,就一定要用“楷書”來抄寫的。

我們經常說“打草稿”除了寫文章構思這一層意思,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先潦草把文章學出來的意思。


那麼,在隸書時代,所謂的章草,這種草書,肯定依據的是隸書是不是?

而唐代已經沒有隸書了,所以,草書依據的母體,就不是隸書。因此,唐代的草書也就沒有隸書的遺蹟了,是不是?

中國書法,唐代以後,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基本上沒有隸書了。

那麼,草書就不是從隸書演變,而是從新的隸書------楷書中演變的。

當然,唐代的草書叫做今草。是張芝、王羲之創造出來的。


張芝的草書是處於隸書時代,所以,叫章草,例如《秋涼帖》就是一個章草作品。但是,張芝也創造了一些今草書法,例如《冠軍貼》。

王羲之全面繼承了張芝的草書。所以,王羲之的書法,也有很少一些章草,例如《豹奴帖》。而絕大部分是今草。


今草代替看章草,仍然是書法的書寫優勢問題。

什麼叫書法書寫優勢?簡單說,就是寫起來更快的方法。

中國書法的發展演變,之所以由篆書到隸書,又從隸書到楷書,我們刨根問底,最主要還是書寫速度快,就是書法演進取得優勢的基礎。

那麼,草書當然也是這個原理,所以今草會代替章草。

既然章草作為大眾書法被今草淘汰,那麼,今草就會成為新的大眾草書了。

唐代主要的書法是楷書、行書和草書。


但是,草書依據於楷書這個母體書法的原理仍然沒有改變。

因此,在書法只有楷書、行書和草書的條件下,楷書肯定是書法的基礎。

比如說,學習都是從小孩啟蒙開始的,哪個時代教小孩子讀書寫字是從草書行書開始的呢?

孩子學楷書不是學書法,是識字寫字。

但是成年人學書法,就不是寫字了,而是學書法。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深度的。

所以即使成年人學書法從草書開始,他的書法基礎已經是在楷書的基礎上開始的的。

我們不能脫離書法發展的事實,去空談我們楷書是不是書法基礎問題。


同時,書法還有一個實踐問題,這就是,雖然張芝寫草書是以隸書為母體,但是,張旭是以楷書為母體的。

我們今天學習書法的人,起碼都學過一些楷書,才學習草書的,而不可能是從不識字的小孩子就開始學習草書了。

所謂學草書,是一個書法專攻問題。是不是一定要楷書寫得非常精緻才能學草書,否則就不能學草書?這就要看具體的個人的稟賦如何而定了。


千千千里馬


楷書在其它書體後,為何說楷書是基礎?

從漢字書體的演變過程順序,楷書是最後的一種法度嚴謹的書體形式。

它的形成,東漢魏晉時期的楷則,還是一種比較活潑生動形象的景觀而出現,特別是在北魏的楷字,姿態千變萬化,沒有規範的書寫模式。可以說是一種每一個書者具有得情性才情其中。


顯得自然又有多姿的樣子,特別是到了魏晉鐘王宣師表與黃庭經,非常神韻逸緻。

到了唐朝變味了,科舉制度的實行,儒家獨尊封建社會文化思想大一統。有了書法楷則的統一化,楷則成了正統。把楷書作為仕人的尊崇。一方面對社會的進步起著了一個進步的作用。一如秦始皇的文字統一之意義一樣。但是從隋唐對於書法藝術的多樣性有著羈絆作用。



感性是藝術的想象力的表現,而楷則的嚴謹阻礙了藝術的創造力。成了理性的書法藝術。也就是成了鐵通似的方圓緊箍咒,在此期間,楷書一直到了明清崇敬楷則達到了極致。

楷書為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起到了積極的意義。而從藝術層面,多少有了絆石。

這個從歷史時期可以感知到,宋代的意之創,就是書藝形式的變化掙扎。宋米芾元代趙孟頫的迴歸晉,以及清代的碑體的姿態形式的追逐,皆說明對於唐代的束縛書者的楷則的叛逆。時代賦予今天藝術理解,也是有了個性化的意識覺醒,出現了眾多的掙扎於藝術的邊緣,遠離羈絆的書之法度,創造屬於自己的情性的書法藝術語言形式,這從屬藝術感性才情的展示迴歸。



但是依然有一種左右風氣,一則古法未成而遠離傳統,一則有古法基礎而尺度緯度過之而遠離漢字的我欣賞屬性。都是兩種極端的穿鑿附會書墨賦予的藝術文化語言形式。過分之與幼稚筆法的雙向出現,導致了書法界及大眾的亂像叢生。具有不本分與過之沉睡古人枕的景象。


由此可見,遑論虛誕與妄自菲薄,是現在書界兩大弊端。真正具有辯證的思想極少數,看待歷史背景時期所賦予的使命。楷書的積極意義,是封建社會的思想大一統的主要統治工具,為中國立命生息具有很重要的積極意義。

而應該看待楷則嚴謹的真正歷史淵源。由此可見楷書雖有一定的規整欣賞性,都是幾千年儒家思想文化傳統所形成的習慣思維,喜歡正才是藝術的根本。


故出現了兩派別,機械板正的楷字,一則欹側的不正的書體,在相互交鋒孰美孰醜的焦點中廝殺。殊不知,兩種都有一定的道理,偏頗哪一種都是不正常的,理解的不同,兩種合起來凝聚,就是學古人而創造。時代的筆墨。兩者都有堅持各自的觀念,則有少了問題的兩方面的一。


大家應該讚美那種有楷字的精神境界又有創新的精神風貌。不可亂來,不可偏頗。

既有守法又有脫法,目的就是在中華書墨藝術山頂造壘一塊巨大書墨奇石,完成時代賦予的藝術使命。使其更加燦爛。


狂喜淡墨a


楷書早於行書而晚於草書。這是漢字演變和發展的結果。怎麼能說楷書是最後才出現的書體呢?楷書不是所有書體的根!

根據史料記載,漢字演變和發展過程是這樣的:倉頡造字→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秦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做為一個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對漢字的演變和發展過程一定要弄明白!記住: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懂,可以學。萬不可當“南郭先生”。

實際上,隸書才是草書、楷書和行書的基礎。而篆書又是隸書的基礎。如果追根溯源的話,篆書才真正是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的基礎。特別是隸書,她在漢字演變和發展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她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低估的。

由於篆書早已成為裝飾性文字,現在好多人都不學篆書了,即便是學,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更是為了自娛自樂。

實際上,初學書法還是先從隸書入手的好,把隸書學好後,再學楷書和行書。有人說草書難學,初學者可先不要學草書。如果初學者對行書有興趣,直接從行書學起也是可以的。初學行書,就學《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把這個碑帖學好了,再融入點自己的個性,成書法家就不是問題了。可能有人會說,沒學走,怎麼才能學會跑呢?其實,學書法沒那麼多清規戒律,只要自己喜歡,學哪種書體都是一樣的。

我倒是主張初學書法者先學魏碑,如果大家都一股腦兒的學唐楷,那不成“千人一面”了嗎?“唐楷”是工作照,“魏碑”是生活照。生活照是莊重嚴肅的,而生活照則是平和自然的。所以說,還是先學學平和自然的好。我認為。學魏碑之前,建議先學學漢碑,因為魏碑的好多用筆大多源自漢碑。

喜歡學楷書的書友,不妨撇開古人的法帖,先學學盧中南的楷書和田英章、田蘊章的楷書,他們三人的楷書都是師法歐陽詢《九成宮》,並有個性融入,且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為了追求時代書風,學學“盧楷”和“田楷”也是可以的。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楷書是所有字體中最後一個才形成出現的,為什麼現在反而有人說“學書法最好先練楷書”?

漢語拼音也是最後出現的,才出現了幾十年,但是現在的人學習漢語都從拼音開始。

無他,因為學會漢語拼音以後能更快的學會更多的漢字。

但是千萬不要誤以為學會學好漢語拼音了你就是漢語高手了,是漢語學家了。相反,我們學語文(漢語)十幾年,拼音只是幼兒園、小學一年級的水平。。。是基礎也是最低的階段

書法也是這樣,學會楷書能方便更好的學會其他字體,並不是說楷書學好了,你的書法水平就是頂級了,說句令初級書法愛好者憤怒的話,館閣體死板正楷字,只是書法裡面的幼兒園、小學一年級水平。



所謂的楷書是書法的根,只是說楷書是學習其他書法的一個輔助工具而已。

書聖王羲之一生極少寫楷書,王獻之也是這樣,他們百分之95的書法都是草書,還有部分是行書、隸書。。。王羲之父子的傳世楷書極其稀少,還被後人認為是別人的冒牌貨。

綜上所述,剛剛學了幾天楷書的人一定要謙虛,要擺正心態擺正位置,不要自高自大,誤以為自己會寫正楷字了,就牛逼哄哄,就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了。


看了這篇文章,很多人會不錯,你有本事寫幾個楷書給我看看,說實話,我和王羲之一樣百分之九十五的作品都是草書,偶爾寫幾幅正楷字,你們都看到了,不比二田差什麼,第一副最後一幅估計二田也未必能寫到這樣。

我的第一幅和第三幅楷書的確比二田強很多,第一幅是魏碑寫法,大氣不俗,筆法直追古人。。。最後一幅寫的是顏真卿的最好的楷書唯一的墨跡《自書告身貼》,筆力雄健,結字高古雄渾。。。

只是這兩幅字起點水平太高,外行看不懂。。。外行只看得懂印刷體工整死板正楷。


字畫娛樂圈


餘以為以書法出現的早晚評判哪個是書法基礎是不恰當的。

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有發展,成熟,高峰這個一個階段,楷書算是相對成熟高峰時期,通過對前人的總結提煉而出,有很高的嚴謹性和法則。

以楷書為基礎學書可以事半功倍,但並不是是非得先學楷書或必須學楷書,也可以從篆隸,甚至行草入手,只是你得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而已。

如今能寫好楷書的人了了。

附練習帖,請各位老師指點!









禿筆書生


並非本末倒置,而是不練基本功的醜書家們寫不了楷書,又要硬充書法家,才問出這樣的問題。好好長長見識吧!楷書雖出現較晚,但恰恰證明了楷書才是根本,楷書出現之前根本就沒有書法的概念,所有字體只是寫字,尚沒有實現從實用走向藝術的轉變。到魏晉時期楷書逐漸形成,寫字才開始形成了書法這種賞玩的藝術形式,書法的結體、用筆、章法規範才在楷書的基礎上逐漸建立起來。古之大家不管以何體名世,童子功都是從楷書學起。如:張旭、懷素不僅以草書傳世,楷書也很好。可能有人會說篆隸出現早在楷書之前,完全沒必要以楷書為基礎。此言差矣!篆隸雖然出現較早,但魏晉以前都只是寫字,即使流傳下來的碑帖,其作者也不知道自己寫的是書法,更不知道自己是書法家。只能算寫得漂亮的漢字而已。篆、隸、魏碑直到清朝才被重新發掘出來發展為書法,而推動這一進程的大家們,如:鄧石如、何紹基、吳昌碩們無一例外都是學童時代從楷書入門,之後才發展出了各自的成就。所以那些不想坐幾年冷板凳、不想練基本功,急功近利,想一夜成名的人還是省省吧。練楷書也是個磨練心性的過程,沒經過這道修行,即便其它字體外形寫得還可以,但很難寫出書卷氣、文人氣。代之的是滿紙浮躁之氣、江湖之氣、惡俗之氣、謬醜之氣!所以楷書是諸體的基礎,不會寫楷書的所謂書法家都是浮雲!(附本人習作)




第三條路正確的路


是否本末倒置要看具體情況。並非書體越早出現就越好,書法也有與時俱進的過程。之所以楷書目前受初學者推崇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辨識率高。離開藝術範疇,文字的首要用途便是記錄,而記錄的首要則是辨識。

2、規範規整。楷書中的“楷”就是規範的意思,從楷書形成至今基本引領了書法的規範。

3、大眾喜好。作為普通人,按照常人的審美標準會覺得楷書規整、漂亮。而行草的“草法”、“章法”、“行氣”等普通人群欣賞起來有一定困難。

4、目前規範缺失。在當今書壇各類“醜書”橫行於世,其中不乏一些書法大家為了藝術追求而刻意追求古拙,而另一些人則投機取巧,胡亂塗鴉,對於這種情況一般受眾是很難分辨清楚其中好壞,初學者很容易迷茫。

5、“田楷”現象。正如以上闡述在大眾眼中唯美的田楷則在書壇引起很大爭議,不要懷疑大眾的審美。二位田老師在書法的廣泛推動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當今無人可以望其項背。

我們應當放棄這種本末的觀點,引導大家學習和接觸書法,沒必要吹毛求疵,人的審美角度本來就各有不同,喜歡哪個就學哪個吧,畢竟楷書傳世名家名書眾多,窮一生之力也未必能真正領悟一家書體的精髓。

以上是初學者妄言,以下是劣作。請大家斧正。





尉遲傑


楷書並不是最後形成的書體。

楷書,又叫真書、隸書。在秦始皇時期,程邈創隸書後,與程邈同時期的人王次仲,又創真書。所以真書和隸書,在唐代以前都合為同類書體。


兩種書體分開,是王羲之所創新體,在鍾繇帶有隸意的楷書基礎上,精簡了筆法,使得書寫更趨便捷。有書評人就王羲之的新法提出批評,認為雖新奇可愛,而失卻古意,亦甚可恨。雖然楷、隸分開,有了區別的界限,但時俗仍舊把這兩種書體混稱。

在《淳化閣帖》中,有程邈的字《道德經》片段。十分接近楷書的寫法。按年代算,比漢隸的時間還早。按書體的產生,都是先有規範性的正體,然後才有便捷的書寫體產生。隸書的便寫,產生了章草。楷書的便寫,產生了行書。不可能是先便捷,後規範。最後出現的書體是行書。



文字發生最大變革的時期,就是在秦始皇時期,短短的幾十年間,先由李斯改革的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通行文字。廢除了其它六國文字。緊接著程邈的隸書,取代了小篆。而王次仲的真書,和隸書並行於世。而章草的出現,則是到了漢章帝的時候,史游所作《急救章》是最早的草書。行書為東漢劉德升所創。今草是從章草與真書相結合而產生的,它的創造者是草聖張芝。


楷書到了唐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巔峰。這不表示楷書是最晚的書體。書體的產生,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書寫材料。在紙還沒有發明以前,使用的書寫材料是竹簡。在手指寬的竹簡上寫奔放的今草根本不可能。在紙出現以後,也使草書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天下之人熱衷其中。東漢人趙壹對此十分不滿,寫了一篇文章《非草書》。對沉迷於草書之人進行批評。

楷書雖然不是所有書體的基礎,但決不是最後才產生的書體。它是行草的根源,也不是鼓吹,而是事實。


子衿書法


一個論斷是不是有道理,還有看講話人所處的環境,或者顧及一下前提條件。


不考慮前提條件的論斷,有時會帶來誤導,讓人摸不著頭腦。


題主所提出的問題,跟各類書體出現的時代關係不大。拋開這些因素不談,從練字的角度來看,楷書是所有書法的基礎是有道理的。


無可否認,從其他書體入手學習書法也無可厚非,從楷書學習書法是起步最快的一種方式,這也是歷來書法練習者的經驗之談。


1、相對而言,楷行書較為實用,隸書、篆書、草書等其他書體觀賞性較強,有些書寫速度慢,有些較難辨認。


2、從書寫法則來看,楷書較為嚴謹,往其他書體轉換較為容易。


3、楷書經歷次簡化,普及較為廣泛。中小學基礎教育接受面廣。


您還有哪些補充,可以在評論區發表意見。



關注我,最小投入學習硬筆書法,頭條視頻對書法練習有所幫助。

-----------------------------------

秀墨齋-中小學硬筆書法啟蒙者


成功從調整開始


一個論斷是不是有道理,還有看講話人所處的環境,或者顧及一下前提條件。

不考慮前提條件的論斷,有時會帶來誤導,讓人摸不著頭腦。

題主所提出的問題,跟各類書體出現的時代關係不大。拋開這些因素不談,從練字的角度來看,楷書是所有書法的基礎是有道理的。

無可否認,從其他書體入手學習書法也無可厚非,從楷書學習書法是起步最快的一種方式,這也是歷來書法練習者的經驗之談。

1、相對而言,楷行書較為實用,隸書、篆書、草書等其他書體觀賞性較強,有些書寫速度慢,有些較難辨認。

2、從書寫法則來看,楷書較為嚴謹,往其他書體轉換較為容易。

3、楷書經歷次簡化,普及較為廣泛。中小學基礎教育接受面廣。

您還有哪些補充,可以在評論區發表意見。

關注我,最小投入學習硬筆書法,頭條視頻對書法練習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