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叛逆的孩子,混得越好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分離的過程。

當你從依賴父母成長為依賴自己的時候,你需要完成不同的分離過程。

我們所認為的分離就是父母所認為的叛逆。

家庭就宛如一個系統,在系統裡,每個人的角色都會變化。

最好的家庭結構是三元的,即爸爸、媽媽和孩子。

而最好的關係就是,爸爸是爸爸,媽媽是媽媽,孩子是孩子。

1

分離家庭

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分離的過程。

當你從依賴父母成長為依賴自己的時候,你需要完成不同的分離過程。

首先,你需要從媽媽的肚子裡分離出來。

然後你需要從和媽媽的關係裡分離出來,接著是分離家庭關係、社會關係等,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跟家庭進行分離。

很多人覺得自己在家裡是沒有權利的,但事實上不是子女沒有權利,而是自戀型的父母不允許子女擁有權利。

無論你是否成年,在自戀型父母的眼中,你都是需要被照顧、被關注的他們不想也不准你們擁有獨處地時間和空間。

如果你想從家庭中分離出來,那麼你就必須要獲得成長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意味著你在自我生存方面已經不再需要父母的幫助了,你能夠獨立的生活。

如果你在父母責怪你做得不好時會產生愧疚感或羞恥感,那麼證明你還是把父母看成你人生的裁判。

由他們判斷你的一切,也說明你沒有得到足夠的成長。

因為在自我認同方面,你還需要別人的看法作為評判的標準。

在我們離開家庭後,我們需要以一個獨立個體的身份去對待自己的父母。

雖然在那一刻我們的父母會感覺到憤怒,會覺得我們是在傷害他們,但那並不是我們的錯,只是他們對我們的期待傷害了他們。

很多小時候叛逆的孩子在長大後都獲得了不一般的成就。

那是因為他們在小的時候已經在進行分離的過程。

他們在那時候已經學會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已經懂得了父母不一定全部正確的道理。

其實,我們所認為的分離就是父母認為的叛逆。

可能大家身邊都有著這麼一個朋友,他從來都是附和式地活著。

無論在任何場合,當你詢問他的意見時,他都無法說出自己的看法。

因為他害怕當他提出自己意見的時候,你們會討厭他,不喜歡他。

就是這種害怕導致他一直畏畏縮縮,連自己的訴求都不敢說出來。

就像一個乖孩子在被父母用責怪或威脅方式對待他的訴求時,他很恐慌很害怕。

越叛逆的孩子,混得越好

孩子一直在努力成為父母眼中的完美小孩 / 《小孩與鷹》

其實他害怕的是關係的分離,但如果你不去面對這個關係的分離,這種害怕會一直存在。

我知道,當一些孩子放開媽媽的手,走向別人,去跟別人互動時,媽媽的內心會有一些小失落,這蠻正常的。

因為孩子必然要不斷地成長,必然要去和更多的人建立關係,最後才能順利地融入社會和人群中。

如果媽媽認為,孩子離開她,去做自己的事情是自私,那麼,我認為,這樣的媽媽需要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是誰自私?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有他的人生旅程要完成。

2

家庭角色的變化

在去年的時候,家裡的房子要拆掉重新裝修。

我邀請父親住到我這邊來,但由於我父親是一個掌控欲特別強的人,而且在他眼裡我永遠是他的兒子,他永遠是我的爸爸。

所以在這種思維的驅使下,當我擁有一套房子時,他需要掌握我家裡全部的鑰匙,包括我房間的鑰匙,導致有時候我下班回到家,我連自己的房門都沒辦法打開。

因為房子需要拆掉,所以我們需要對家中的雜物進行清理。

但對於比較年長的或自我認同感不高的人來說,扔東西就等同要扔掉他自己。

因此,儘管我父親知道拿走這些雜物需要耗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但他依舊決意要拿走這些東西。

越叛逆的孩子,混得越好

電影《父與子》截圖 / 豆瓣電影

我跟他在對處理無用東西的問題上無法達到一致,所以當他堅定他的立場,並以惡狠狠的語氣對待我的時候,我回答了一句“那好吧,你自己搬吧” 就離開了。

在這件事情上,無論我是否順從他的意見,我們之間的衝突都不會消失。

所以只有當我們像兩個合作伙伴交流的時候,這個衝突才能被避免。

當你改變不了父母的時候,你可以改變你自己。

我認識一對夫妻,老公是比較強勢的人,而老婆則是比較溫順。

有人會問老婆為什麼可以受得了自己的老公,老婆回答了這麼一句話“沒關係,等他老了再收拾他”。

其實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簡單,當你需要一個人的時候,就是你被這個人所“收拾”的時候。

就如同現在你需要你的父母,你是被壓制的那個,但當某天你父母需要你的時候,你就變成壓制他們的那個。

有一部電影說在日本的一個村子裡,由於糧食的匱乏,但凡家中老人到了70歲還活著的話,就需要被扔到山裡侍奉山神。

在這部電影裡也反映了當一個人無法給家庭再創造資源的時候,他就變成了需要被照顧的一方,也就是我們所說會被“收拾”的一方。

家庭就宛如一個系統,在系統裡,每個人的角色都會變化。

當你的角色需要承擔的東西變多了,那麼你的權利也變大了。

在中國式家庭裡,媽媽其實可以決定著很多事情的發生,譬如:孩子能否與父親親密相處。

當一個媽媽認同並且崇拜自己的丈夫的時候,她會不斷在孩子面前宣揚爸爸的好,給孩子樹立一個爸爸很偉大、很正面的形象。

就連爸爸有時候對孩子不好,媽媽也能為他找到開脫的理由,讓孩子原諒爸爸。

但如果媽媽對爸爸存在著不滿,她則會不停向孩子灌輸爸爸不愛我們了,爸爸不是一個好人的概念。

有句俗話是“孩子是兩個人愛情的結晶”,但當“結晶”變成了通信人,這個結果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當夫妻二人無法自己去處理問題,讓孩子充當這其中的調解角色,讓孩子去處理他們之間問題的時候,這個家庭就會變得不穩定,變得扭曲。

家庭結構決定著孩子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果孩子在關係比較複雜的家庭中長大,他有可能會走入歧途;

越叛逆的孩子,混得越好

《雞毛飛上天》截圖 / 豆瓣電影

如果孩子在關係比較和睦的家庭中長大,他就會變成一個真誠的人。

孩子在家庭裡所擁有的權利其實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

期待孩子能把他們所做不到或不願意去做的事情完成掉。

所以在這個過程裡,孩子需要承擔起一定的責任。

在關係複雜的家庭裡,媽媽可能經常給孩子講這個世界是充滿危險的。

每個人都有著邪惡的一面,讓孩子一直處於一個懷疑父母,懷疑身邊的人的環境中,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虐待。

我一直認為,真正和睦的家庭是這樣的:彼此相親相愛,爸爸做爸爸的事,媽媽做媽媽的事,孩子做孩子的事,每個人的功能都非常完善。家庭的架構就像一棟房子的框架。

如果父親沒有行使父親的功能,那房子的某一部分肯定是要坍塌的。

最好的家庭結構是三元的,即爸爸、媽媽和孩子。

而最好的關係就是,爸爸是爸爸,媽媽是媽媽,孩子是孩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學習很多東西。

作為父母,同樣需要學習和成長。

本文轉載自胡慎之(ID:hushenzhixl)。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胡慎之:幸福家庭必修課》在喜馬拉雅熱銷中。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京東噹噹熱銷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