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她這一撲拯救了一個小男孩;成就了“手抓餅西施”的名聲

這是我住所附近的街道。不知何時開始,車水馬龍的街道旁邊出現了一個手抓餅攤檔,而手抓餅攤檔正位於菜市場斜對面。

故事:她這一撲拯救了一個小男孩;成就了“手抓餅西施”的名聲

手抓餅攤檔的出現,於我似乎毫無意義,只知道,檔主是個女人。手抓餅是煎餅的一種,吃了易上火,我通常不吃。此外,我總認為路邊小吃不太衛生,也不屑於吃。儘管不想關注這手抓餅攤檔,然每天經過這條街道好幾次,自然知道攤檔只是傍晚時分才會出現,而且該攤檔總是“人滿為患”。

我竟然光顧手抓餅攤檔了,這可是連我自己都不敢想像的事。那天傍晚,接孩子放學的路上,孩子說數學測試得了100分,我問需要什麼獎勵,孩子說就手抓餅吧。於是,我和孩子一起來到這個手抓餅攤檔前。

驚豔!此前從未近距離看過這手抓餅檔主,卻不曾想到她竟然是個大美人:約莫三十歲,窈窕身材,一頭染成咖啡色的短髮,嫩白而泛紅的瓜子臉笑起來還綴著一對小酒窩……此時,我頭腦中倏地閃出一個極具文藝性的稱謂——手抓餅西施。這西施確實不同凡響。只見她雙手戴著衛生手套,左手拿起一塊早就準備好的粉片,輕鋪煎板上,右手的平鏟在粉片上一抹,再來一輪按壓,然後放下平鏟,拿起一個小勺舀來早就攪拌好的雞蛋清,均勻地淋在煎板的粉片上,再撒上些肉絲、火腿粒、碎花生、蔥花,約莫一分來鍾後,平鏟一鏟,捲起,裝進一個大紙杯筒,一個香噴噴的手抓餅出來了,整個過程不到兩分鐘。不管周圍多麼喧鬧,西施就這樣,默默地,週而復始地做著同樣的動作,偶爾抬起頭來莞爾一笑,也正是在這時候,人們才清晰地看到她額頭上那晶瑩的汗珠。

到我的了。接過手抓餅,我掰下一小塊放入口中——譁,香脆可口,太好吃了!遞給孩子時,他早就垂涎欲滴了。難怪孩子那麼喜歡吃,難怪那麼多人排著隊等著吃!

多少錢?我問。

西施抬頭看了我一眼,笑了笑,沒出聲,又低下頭幹活了。

多少錢?見西施沒出聲,我又問了一句。

西施再次抬頭,又是笑了笑,勺子指向攤檔敞篷車兩邊的廣告紙。

直到此時,我才發現,上面標明瞭不同配料的手抓餅的價格,還有支付寶和微信付款的二維碼。

這位兄弟,你的是四塊五錢!旁邊一位大叔見我似乎不太明白,爽朗的說。

我霎時面紅到耳根,趕緊拿出手機打開微信掃碼支付,帶著孩子離開。

爸爸,你不知道手抓餅的阿姨是啞巴嗎,上次媽媽帶我來吃時,我就知道了,真有點懷疑你的智商。孩子對我說這話時,一副調侃的味道。

啞巴?她是啞巴?!我震驚了。每天經過這裡幾次,我竟然不知道這個靠自己的手藝謀生的啞巴西施。此刻,我的內心泛起陣陣漣漪,對啞巴西施油然而生一種敬意。

不知為何,接下來的日子裡,每次經過啞巴西施的攤檔,我都會有意識地放慢腳步,有時甚至情不自禁地走過去,排隊吃一個手抓餅。當某天看到啞巴西施旁邊有個中年男子用手帕為她輕輕地抹去額頭的汗珠,又當某天看到啞巴西施趁著沒有生意的當兒依靠在中年男子身上看著手機,我赫然發現,啞巴西施的笑容越來越迷人,而她臉上那滿滿的幸福感又仿如春花爛漫。美,真美!很享受這美美的畫面!

然而有一天,再度經過手抓餅西施攤檔的位置時,卻沒看到她,我竟有點悵然若失。兩天,三天……八天……啞巴西施依然沒有出現。看著那空落落的位置,我的心也空空的。她幹什麼去了?她不做手抓餅了?……

啞巴西施又來了!再次見到她已是十天後。那天,帶著一絲希冀來到這個熟悉的地方,心潮卻瞬間澎湃起來——不錯,是她,手抓餅西施!依然神情專注,依然笑容迷人,依然妙手“花飛”!而在等待的當兒,聽到身邊人的談笑,才知道啞巴西施“失蹤”十來天的“內幕”:原來,十多天前的那個晚上,啞巴西施在天黑後,收工回家的路上,突然有個小男孩從路邊的花圃橫衝出來,而前方有輛小車正飛馳而來,她毫不猶豫地撲過去,將小男孩向路邊花圃拼命一推,可自己卻被高速而過的小車帶倒了,幸好傷勢不太重,住了十來天醫院後,回來了……噢,這就是手抓餅西施!

未曾想過,她的形象在我心中越來越高大,越來越豐滿。此後,每次經過這個手抓餅攤檔,我都會向啞巴西施投去關注和敬佩的目光——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依然如此。

本文由:故事一點半原創,配圖源於互聯網與正文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