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精美青銅器背後的恐怖故事,大型活人殉葬,為何鮮少被提起?

滄青893


秦始皇陵兵馬俑被世人稱讚,但還有多少人想得起,“始作俑者”正是對秦國的批判。商朝那些華貴的青銅器,他們不斷的被研究、被展覽,青銅器上花紋,也在被一次又一次地闡釋、被讚美。但好像很少有人把目光放在那些演繹殉葬場景的紋飾上。

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殉葬紋飾無可厚非,二是殉葬紋飾和當代文化契合度不高。<strong>

先說說殉葬紋飾本身吧。我們知道商朝時鬼神文化盛行。正是因為國家大事都要向神詢問,我們才在今天看到了數量眾多的甲骨文。當時商朝還處於奴隸社會,社會發展水平低,文化尚未發達。那時候的商人都相信:人死後靈魂還活在另一個世界。那個世界的“人”,生活和當世並沒有差別。因而當貴族們死後,他們為了延續自己相對奢侈的生活,就需要他的僕從們和他一起“前往”那個世界。殉葬制度,應運而生。

毫無疑問,殉葬制度是殘忍的。在河南安陽發掘出的商代墓葬中,人們發現了頭被砍下而單獨放在一旁的骨架;手被反綁在背後,有明顯掙扎痕跡的骨架。而縱觀整個墓葬,其中有的骨架放在馬車旁,暗示著這些人是駕車的奴隸;有的人骨架身邊還有狗骨,意味著這些人是養狗的奴隸;有的人骨架邊放著刀劍,表示他們是擔任武士的奴隸。

在當時人看來,這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社會文化。我們今天用當代的眼光來看,殉葬是一種血腥、不人道的行為。但在更久遠的古代,不僅僅是中國,在拉美光大地區也有殉葬制度。古代的有些人,甚至有著殉葬是光榮的這樣的認識。我們今天往回看,不應該去過度批判古人的這一做法。我們站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之下,自然有著不同的認識。殉葬制度在商朝自然有它的價值,我們不去過度批判,但也不會怎麼讚揚,因而就放在一邊不了了之。

在當代,文化遠遠比商代發達。現在的我們強調人權,反對血腥,因而我們難以接受殉葬這樣的落後制度。在這個提倡和平的時代,殉葬這樣的方式是不被倡導的。因而這一制度失去了很多出場機會。<strong>

而我們先前也說到,殉葬制度背後的文化基礎,是鬼神文化。當今的我們儘管有著不同的信仰或觀念,但鬼神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已經不再是生活的重點。因而當代很多人其實並不能接受或理解殉葬文化。人們不感興趣,自然也就沒有多少人願意提起。及時偶爾有研究者把這些紋飾翻出來,也不會受到多大歡迎。最後就在這樣的一點點的疏遠之下,商朝青銅器上的殉葬紋飾,就蓋上了越來越多的灰塵。

有人說,歷史永遠不會因為我們的不關注而改變。那些青銅器上的殉葬紋飾,我們見或者不見,都在那裡。那些青銅器轉述的故事,我們聽或者不聽,都不會消失。


鄧海春


雖然如此,但是人仍舊是人,陪葬的人也是人。推己及人,如果大量歌頌以人來陪葬的事蹟,人與獸已經沒有區別。因為等待人們的,將會是更多的陪葬者。這種結果是恐怖的。

人命是珍貴的。雖然那個時候的人沒有聽說過“上天有好生之德”,估計也能聽見陪葬者家屬撕心裂肺的哭喊。所以,以人來陪葬,至西周以後,就已經變得很少了,至少沒有像商朝那樣普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