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成渝地區的城市群,除重慶和成都外,最應該優先發展哪個城市?

郎有情79962997


萬州竟然和成都同一級別?都是正部級幹部兼任書記?在成渝城市群,除了重慶和成都之外,中央最重視的地方只有一個——萬州。雖然我是永川人,但是萬州才是最特殊、最重要、最應該優先發展的城市。不相信嗎?來看看我不一樣的觀點說服你。

我是重慶一名大學生,國際政治專業,關注古今中外時政熱點,觀點客觀理性,為人熱情爽快,歡迎加我關注。



第一,萬州政治地位最高。萬州市委書記由重慶市委常委兼任,屬於正部級。同時,成都市委書記由四川省省委常委兼任,同樣屬於正部級。因此,成都書記同萬州書記平起平坐,屬於同一級別。

第二,黨中央最重視。黨中央領導幹部視察重慶,絕大多數情況都會特意去一趟萬州,視察萬州,甚至部分黨中央領導幹部直接去萬州,而不去重慶主城區及其他地區。重視程度能找出第二個嗎?



第三,交通規劃最好。直接以區縣首字“萬”字冠名的國家級線路,除了重慶和成都沒有第二個,包括渝萬、鄭萬等。在成渝城市群,萬州是除了重慶和成都之外唯一一個開通國際航線的城市,也是唯一一個獲批軌道交通建設的城市。

第四,歷史和區位最特殊。萬州是三峽庫區的中心城市,是整個三峽移民的重點城市,處三峽庫區腹心,為三峽工程做出極大的犧牲和貢獻。萬州為渝東北、川東、鄂西、陝南、黔東、湘西的物資集散地,也是成渝城市群沿江城市帶區域中心城市。



第五,經濟、人口體量最大。老萬縣即渝東北區縣之和的GDP接近4000億,已經遠遠超過四川第二綿陽。毫無疑問是整個川渝地區第三大的經濟區。其次人口超過1000萬,也是第三大人口區。

綜上所述,萬州及渝東北地區,被黨中央和歷史賦予了特殊的使命,作為整個四川盆地除了重慶和成都之外最重要、最強大的區域,絲毫不會被動搖!

我是重慶一名大學生,國際政治專業,關注古今中外時政熱點。觀點客觀理性,為人熱情爽快,歡迎加我關注。


晴若之初


成渝城市群是我國目前十大國家級戰略城市群之一,其餘八座城市群分別為:長江中游城市群、哈長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以及蘭州、西寧城市群。而成渝城市群則是西南地區乃至整個西部地區最大的國家級城市群,沒有之一。


言歸正傳,關於成渝城市群應該優先發展哪座城市,其發展規劃當中並沒有明確指出。只不過根據未來發展部署,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將基本建成國家級城市群,到“2030”年成渝城市群經濟影響力逐漸加強,將實現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轉變發展。

此外根據成渝城市群在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發展規劃上曾表示,要把綿陽、樂山打造為成都平原區域中心城市、寶成—成昆發展軸帶向北和向南輻射的空間節點;把南充打造為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帶動川東北城鄉均衡發展;把瀘州、宜賓打造為川南的區域中心城市;把萬州打造為渝東北區域中心、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把黔江打造為渝東南區域中心、武陵山區重要經濟中心;帶動川南丘陵地區和長江經濟帶沿線城鎮發展。

我個人認為成渝城市群未來發展重點,不應該在於優先發展哪一座城市,而應該是講究攜手共進、共創輝煌,特別是成都與重慶這兩座頂樑柱城市。根據去年成渝城市群經濟發展報告顯示,其最大的兩座城市成都和重慶經濟總量佔據成渝城市群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相比較於“珠三角”與“長三角”等世界級城市群協同發展戰略部署,“成渝城市群”在一體化發展過程當中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與完善。特別是針對成渝城市群部分經濟薄弱城市,更是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此我建議,未來成渝城市群可以效仿河南“中原城市群”以及“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打造“城市群副中心經濟發展戰略”。例如四川綿陽、樂山、南充、宜賓以及重慶萬州等成渝城市群經濟較為發達城市就可以打造成副中心,打造成重慶、成都衛星城市。就現在而言四川除成都之外,經濟最發達的就是綿陽,但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綿陽去年經濟總量僅為兩千億。相比較之下,別的中西部省市副中心經濟總量均在三千億及以上,例如湖北襄陽、宜昌,河南洛陽等。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成渝城市群要是想徹底成為“國家級城市群”,就必須得扶持除成都、重慶以外的欠發達城市。在成渝城市群當中,目前有這五座城市比較有潛力,分別是綿陽、德陽、宜賓、南充和瀘州,至於重慶萬州也算一個,但萬州歸屬到重慶管轄範圍,只能稱之為“城市副中心”或者為“節點中心”。在以上五座城市當中,除綿陽外,其餘四座城市經濟總量均在兩千億以下,城市還有較大的進步空間與發展空間。


抵制抵制地域黑


成渝城市群十分具有特殊性,其實說它是城市群很勉強,因為整個這一片區域除了成都和重慶兩個特大城市,其他地方都太弱了!請對比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城市群,尤其是是長三角,協同發展做得很好,周邊衛星城市也能從核心城市發展獲利,而衛星城市發展又反過來反哺中心城市,形成良性循環。

說真的,成都的做法真的讓人不那麼高興,尤其是衛星城市。一味只顧自己做大做強,經濟拉動乏力了就搞吞併,前些年吞併了簡陽,下一個估計就該是廣漢了。這樣其他地級市不僅不能發展得更好,反而會越搞越差。

基礎建設方面,成都瘋狂搞基建,高速路、新機場,不停擴張,每一個重大項目都以成都為中心,而其他地級市,除了新建了幾條低等級高速公路和幾個基本沒什麼流量的機場真的乏善可陳。

再說教育,前幾年西南石油大學搬遷到成都,南充從四川教育強市一下跌落,四川農業大學也部分搬遷到成都,雅安估計也得步南充後塵。如果下一步再把四川理工、西南科技、瀘州醫學院也搬到成都,那四川其他地級市就真的全死了!科教興國,教育都沒了,還發展啥!

至於重慶,雖然情況略好於成都,但是也是半斤八兩,就不多說。

其實,時至今日,成都、重慶經濟都已經發展的相對不錯了,經濟地位已經雙雙進入全國前十,是該考慮重點發展衛星城市經濟了。衛星城市發展不好,核心城市怎麼可能繼續做大做強。圈人圈地也得有個度嘛,難道要把兩省(市)人民都搬家到成都和重慶城區去嘛!發展衛星城市,方法我覺得是有的。

首先,大力扶持教育發展,興建高水平高校,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各地級市原有的高水平高校要鼓勵在原址提升辦學條件,沒有的應當積極扶持興建,每個地級市都應該擁有一所以上具有適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且專業特色的高水平大學,這是拉動其發展的重中之重!

其次,大力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大力興建高鐵、高等級高速公路和鄉村公路改造升級,只有把路網織密了,經濟發展才有活力,每個經濟發達的地區都是路網特別密集的地區。要保證每個地級市都有一條以上高鐵過境,與周邊地級市有高速公路互聯。這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後,就是要留住人。制定人才吸引戰略,出臺優惠政策,竭力保留本地人才,積極引進外地人才,讓人才願意主動留下來安心工作,為地方經濟建設貢獻力量。普通勞動力也要重視,避免勞動力過度外流也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四川、重慶曆來是勞務輸出大省,要想盡辦法提高其收入待遇,落實家屬、子女就業、就學等各方面條件,讓勤勞的人願意留在本地為本地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至於重點發展區域,成都向北連接陝西、甘肅的無疑是德陽、綿陽兩座城市;成都向東、重慶向北可以考慮廣安和達州;成都向南樂山、宜賓可以連接雲南直至出境,具備較好條件,可以優先發展;重慶向南連接貴州的江津、綦江也應當重點發展;重慶向東北連接湖北、河南的萬州應當重點發展;成渝之間的南充、遂寧、資陽、內江、潼南、合川、大足、銅梁等地區先天條件較好,尤其是南充與遂寧兩市,既可連接成渝,也可作為成都東進出川、重慶北上連接陝甘兩省的通道,區位優勢突出;最後就是沿江經濟走廊,宜賓、瀘州、江津、涪陵也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逆水行舟70956


有這樣的實力,早晚就會帶動起成渝城市群眾多兄弟城市。

未來五到十年,成渝城市群要搶抓機遇著力發展為世界級城市群,為振興西部起到重大促進作用。推進重慶建設全球中心城市,加快構建國際大都會成都,努力完善城市群基礎設施,全力推動成渝城市群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建成西部地區最發達的城市群。


正能量貢獻者


站在自己家鄉和居住地的立場,肯定是應該優先發展XXX城市圈。但其他城市圈也有同樣的理由,提出應該優先發展自己。這就是目前四川省內不宜提優先發展某一個城市圈的原因。

城市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資源競爭。如果任由上級領導來定奪,那就造成發展的不公平。城市發展,最好是各自努力,平等競爭。

省內各地發展條件確實存在很大差異,形成了競爭實力的差異。如果一定要區分出優先發展的區域,那就努力彌補短板,對那些發展掉隊的地區拉一把,不要讓它們永無出頭之日。

四川區域發展“區別對待、優先發展”的思路確是應該改一改了。

25年前,四川提出“發展縣經濟,先抓一條線”。北起江油,南至峨眉山,串聯起四川盆地最好的二十餘個縣(市、區)。其餘丘陵地區、盆周山區的發展自然就得讓位,所以各地意見很大。事實上,也造成了後來成都地區一馬當先、其餘地區望塵莫及的局面。

近些年來,天府新區建設又處於優先地位,繼續強化了成都的首位城市的地位。從全國多數省份情況看,四川的首位城市與其他城市的發展差距是非常大的。身處第二的綿陽、第三的德陽,GDP規模都是成都市的零頭。

五年多前,省裡提出“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實施下來,效果不彰。各個城市都生活在成都的巨大陰影之下,眼看著成都肥上加膘、錦上添花,也徒喚奈何。

最近,四川再次面對這個問題,提出了新的發展思路,叫做:“一干多枝,五區協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做強“主幹”,支持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多支”,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板塊,推動環成都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競相發展,形成四川區域發展多個支點支撐的局面。大力促進“五區協同”發展,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協同發展;推動成都與環成都經濟圈協同發展;推動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與內地協同發展;推動區域內各市(州)之間協同發展。

另一個較為吸睛的,是更為明確地“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毫無疑問,“主幹”肯定是省會成都。究竟哪座區域中心城市能夠崛起成為經濟副中心?人們選出的種子選手包括了綿陽、德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等。它們都是區域發展中的佼佼者、領頭羊。

未來最有可能的局面,是成都要少吃“小灶”、“偏食”,其他城市各自奮勇爭先,齊頭並進。經過十年以上的努力,適當地縮小各市與成都的發展差距,形成一種魯豫、江浙、兩廣那樣的城市發展格局。(9.8.2018)


太平洋之遠


如以發展論,當優先發展重慶、成都兩城。因為這更符合資本效益原理。其他地方,特別是縣級城市,應是“民生優先,因地制宜,優勢互補,適度發展”。至於其他主張,不過是痴人說夢,最終虛耗資財罷了。


鋼與鐵與地下和風


你們隨便優先,又想雞腳杆上刮油了,莫要拉我沙區切扛背篼。


欲與魚遇浴玉羽


從地圖上看應該把資陽好好發展一下



大飛93356


成渝城市群是指位於我國西南,長江上游,地跨四川,重慶20多個城市,以成都,重慶為兩級的城市群。


我認為成渝城市群應該採取優先發展該地區的兩大巨無霸成都和重慶,再由兩城帶動周邊發展的方法。



重慶

重慶是中央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國家定位打造的國際大都市,西南地區水陸空交通樞紐。

重慶是我國西南地區工商業中心,製造業發達,承擔著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產業轉移的功能。重慶是長江上游最重要的港口,輻射和帶動範圍四川盆地甚至整個西南,是西南地區通江達海的重要中轉站;同時重慶公路鐵路發達,有公路鐵路連接四川盆地內的交通網,還有連接東部,北部,南部的交通系統。重慶高等教育發達,是我國西南科技中心,教育中心,創新中心。重慶國家政策給力,有兩江新區的建設,設立了保稅港區,習親自視察重慶並對重慶估計說大有作為。重慶自身實力強勁,經濟總量接近2萬億,人口規模超過3000萬,而且還在強勁增長。重慶曆史悠久,超過2000年的建城史,在歷史上曾經作為過非主流王超的都城,最早的通商口岸,民國陪都,直轄市。



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特大城市,長江上游流域經濟中心,西南鐵路,公路,航空樞紐。


成都是我國西南地區商貿物流中心,工業發達,是東部地區產能西溢的重要承接地;同時成都也是我國西南地區金融中心,有不少人認為未來的成都交易所將會成為繼滬深以後的第三大交易所。成都的高速公路密度是中國西部地區最大的地區之一,有利於中近稱交通運輸;成都是我國西部地區鐵路中心,東有滬蓉鐵路通東部的南京,上海,中部的武漢,以及附近的重慶,北有寶成鐵路通達關中城市群,南有成昆鐵路抵達昆明,甚至連接中南半島,西部已經規劃了接拉薩的鐵路川藏鐵路;是我國西南地區航空樞紐,有雙流機場,飛抵全球;同時成都的市內交通發達,有完備的陸地公交系統和軌道交通系統,生活方便。成都是我國西南地區高等教育第一城,有不少的211,985院校,在全國也是處在靠前的位置。國家政策對於成都也是很照顧,有天府新區的規劃。打鐵還需自身硬,成都GDP總量接近1.5萬億,城區GDP居西部第一,人口規模近1600萬。成都有3000年的悠久歷史,文化氣氛較濃,生活便捷,節奏慢,氣候舒適,自古就有老不出蜀的說法。


張堯自媒體


卵城市群,一天到晚就扯蛋,自己的家該在什麼地方就在什麼地方,不管怎樣發展,怎麼發達,沒錢的始終沒錢,該打工照樣打工,還城市群,難道能把所有城市連著一起,既然連不在一起還叫狗屁城市群,吃飽飯沒雞巴事幹,整天東一個西一個城市群,腦袋進水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