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陽火了!開秧門


元陽火了!開秧門


5月1日,在元陽縣哈尼小鎮的梯田上,一場傳統的“開秧門”實景農耕文化節舉行,當地的村民以古老的儀式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元陽火了!開秧門


元陽火了!開秧門

元陽火了!開秧門

(龍俊 攝)

元陽火了!開秧門


元陽火了!開秧門


元陽火了!開秧門


元陽火了!開秧門



元陽火了!開秧門


踏上巍巍哀牢山

跨越悠悠紅河水

五月,正值元陽梯田插秧時節

以青山為背景

以梯田為舞臺

一場以“傳承千年農耕文明·展示活態文化遺產”為主題的

哈尼族人“開秧門”節實景演出

元陽火了!開秧門




元陽火了!開秧門


元陽火了!開秧門


清晨,在哈尼小鎮梯田旁,薄霧如幕布般徐徐拉開,一個以真山真水為演出的舞臺呈現在了遊客面前。伴隨著布穀鳥歡快的叫聲,哈尼族小夥在梯田裡架起了牛犁,深翻著稻田;一群群穿著民族盛裝的哈尼族姑娘揹著秧苗走上了田埂;在以哈尼族吉祥物白鷳鳥為形的主舞臺上,老人低聲吟唱,祭秧神儀式中哈尼古歌的旋律帶著現場的觀眾回到了那個久遠的時代,體驗著這片土地上鮮活的農耕文化。

元陽火了!開秧門

元陽火了!開秧門

男人們在田埂邊吹響了巴烏、彈起了三絃,女人們一排排下到了梯田,用翠綠的秧苗,把一梯梯良田繡成碧玉般的天梯。在汗水與歡笑中,“秧姑娘”讓沉寂了一個冬天的梯田煥發出了生機。


元陽火了!開秧門


元陽火了!開秧門


元陽火了!開秧門


“牛與哈尼族人有著千餘年的相伴,它已然成為了我們最親密的夥伴和勞動的圖騰。”在元陽縣文化館館長、元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何志科的介紹中,記者所見,在以牛頭為形的舞臺上,老人再次吟唱起哈尼古歌,以祭牛魂的儀式,展現著哈尼族人與牛同生、用牛耕種的千古文化。


元陽火了!開秧門


手揮棕扇,歡歌作舞盼豐收。在一段獨具哈尼族特色的棕扇舞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馬建昌走上了以被哈尼族人敬為水神的螃蟹為形的舞臺,帶領寨子裡的男女老少,以最虔誠的心對水源進行了祭祀。“水是生命之源,哈尼人對水的重視程度貫穿於生產、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馬建昌在活動結束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秧姑娘”依水而生,祈福儀式是期盼“秧姑娘”能幸福,也是希望秧苗能茁壯成長,有個好收成。


元陽火了!開秧門


元陽火了!開秧門


元陽火了!開秧門


綠油油的秧苗帶著期待插滿了梯田,哈尼族人便在田間打起了泥巴戰,以“鬧田”充分展現出開秧之樂,整片梯田沉浸在一派融洽、幸福、祥和之中,哈尼族人民用智慧和勤勞共同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生活的生動畫卷。


元陽火了!開秧門


元陽火了!開秧門


臨近尾聲,哈尼古歌在主舞臺上再次響起。“那是用歌聲在為稻米招魂。”何志科是此次“開秧門”實景農耕演出的總導演,他向記者介紹,開秧門是哈尼人稻作文化的一種特殊儀式,也是在栽秧前的一場隆重祭祀活動,它開啟的是農家一年的希望與期盼。此次實景農耕演出旨在希望為哈尼梯田這一享譽盛名的金字招牌注入更多濃厚的文化底色。

元陽火了!開秧門

元陽火了!開秧門



元陽火了!開秧門


在活動現場,記者看到原生態的古歌古舞,讓觀眾們聽得入迷、看得入神,品嚐著熱情的哈尼族姑娘遞上的糯米粑粑和雞蛋,看著梯田間一片繁忙景象,大家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哈尼族人利用自然自強不息的哈尼梯田精神。“看了實景演出,我覺得要像父輩們學習,用自己的勤勞雙手去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來自元陽縣新街鎮新寨村委會下寨村的哈尼族姑娘錢慧銘對記者說。

“開秧門”實景農耕文化節習俗展示活動結束後,哈尼梯田小鎮上擺起了長街宴,賓客們唱起醉人的酒歌,跳起歡快的樂作舞,相互祈福,相互祝願。


元陽火了!開秧門


據悉,在此次文化節期間,還將舉行《哈尼古歌》展演、元陽紅•2019元陽哈尼梯田越野挑戰賽等活動。


來源:紅河日報 記者:黃璐 黃傳龍 段雲娟 龍俊 文/圖/視頻 元陽梯田網

聲明 :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