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生育观念——《何以为家》:Life is a bitch!

反思生育观念——《何以为家》:Life is a bitch!

于2019年4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何以为家》,又名《迦百农》,获第71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迦百农”的意思是“物品杂乱无章地堆积”。尽管这是一个远离商业化的电影片名,但这个概念与黎巴嫩女导演拉巴基的最新作品可谓十分契合。

反思生育观念——《何以为家》:Life is a bitch!

在法庭上,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向法官状告他的亲生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故事中,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重重磨难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

反思生育观念——《何以为家》:Life is a bitch!

你穷困潦倒、食不果腹,连自己都难以养活,你为什么要生下我?

这个国家战乱频发、难民遍地,你为什么要让我来到这个充满苦难的土地上?

最令观众感到心酸的是,影片中的赞恩饰演者并不是职业演员,而是真实的叙利亚难民。被导演发掘时,当时12岁左右的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因此,这不是”角色“的故事,而是”自己“的故事。

反思生育观念——《何以为家》:Life is a bitch!


反思生育观念——《何以为家》:Life is a bitch!

令世界动容的难民儿童

不可理喻的生育执念:

“生,继续生,越穷越要生,扔在地上嚎两年,能走路能说话也就能干活了。大的带小的,小的带更小的,再养几年就能送出去打工了。男孩传宗接代,女孩能挣彩礼钱,生那么多个,总有一个出息的,吃牢他,吃牢她!生!凭什么不生?”

草率的婚姻、草率的繁衍,给孩子草率的人生。不顾自身能力盲目生育越生越多,让全家人颠沛流离为你的无知买单,这样只会使你的生活更悲催。操蛋的成年人把世界搞得乌烟瘴气然后腆着脸跟小孩讲”我们爱你“,实在是太讽刺。

有位网友讲过这样一段话:前几天我黎巴嫩的同学问我有没有看过《小王子》,我说10年前看过。我问他你们国家有没有童话书,他回我说:"Kids are adults from a very yound age in my country."

孩子就应该是孩子本身,而不应该当成是‘成为大人’的预备时期。生孩子不是为了让他长大成人,而是长大成才,然而很多父母连让孩子正常成长的能力都没有。

为何这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考核,唯独做父母不需要?不及格的人也不会被要求对谁检讨。

“无力养育孩子的父母就不该生育”虽然极端了,似乎剥夺了作为了人的权力。且可退几步,比如“待有些许能力了,且自身日子过得好些了再尽力养育好一个孩子”。最后的底线是即使生活拮据,也要力所能及地给孩子应有的爱和关怀。

反思生育观念——《何以为家》:Life is a bitch!

反思原生家庭的教育:

育儿经验匮乏的年轻夫妇,把孩子烫伤了摔伤了;

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女孩们从小被父母压榨、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因为所有资源都给男丁了,所以被迫退学帮补家里生计;

还有些父母把孩子当成攀比的工具,强迫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考试每次都必须考第一,从不让孩子们喘口气。

甚至到了成立家庭阶段,父母也要无尽地干涉。有时候婚姻的破裂就是双方父母的原因。

从这些角度来说,让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背负上“我生养你就是欠我的”这样的恩情债,这个阶段更重要的难道不是对父母们的教育吗?

记得有一次我的父亲在微信群里和老同学聊天,一位同学说道,昨天和小孩吵完架后,孩子竟然把家里所有的刀都藏起来了。仔细想想,孩子到底是经受了什么样的言行刺激才会下意识地藏起致命地”武器“啊,这明显表明了孩子对母亲地极其不信任,她在家庭毫无安全感,她害怕母亲一怒之下便要了她的命......

其实我是一个喜欢小孩的人,但是一想到今后我自己可能没有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无法给予小孩优良的教育与温暖的陪伴,我生小孩的热情瞬间就会被浇灭,因为生小孩不是温暖的请客吃饭。虽然我母亲总叫我以后多生几个,我工作去不用愁孩子没人带,因为她会帮我抚养。但是,孩子生下来如果没有亲生父母在身边的陪伴,错过了她的童年,我无法想象今后她对家庭的观念是什么,对父母的看法是什么,甚至人格是否健全,道德是否高尚。

所以当小男主”赞恩“提起刀向妹妹丈夫走去的时候,我们明白孩子成长的环境对身心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也许就因家庭的不和谐导致了他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社会的祸害,这个现象在全世界随处可见。

也许我将来会成为一位不育主义的丁克族,我不希望被“不生育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社会观念绑架,(虽然我能想象一向提倡我生四个小孩的母亲知晓了之后的反应会如何)。LGBT群体同样是,他们选择的权力应该被尊重。


反思生育观念——《何以为家》:Life is a bitch!

看完电影后的我给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发了这张照片,朋友回复我说”这个小男孩的笑挺苦的“

这是在电影当中赞恩唯一的笑容,却没有让人感到温暖与解脱,反而让人揪心的疼。这一笑,之于大众,本应平凡不过;之于这部影片,却格格不入。

回头想想又有多少孩子像现实中的赞恩这样幸运呢?

能奇迹般的活到12岁,遭遇过贫民窟的颠沛流离后幸而被赦免,还从此获得了幸运女神钦点,因出演了电影被资助,全家搬去了挪威,迈向了幸福的彼岸。

最后一笑寄托了导演对孩子们美好未来的希冀。这些力求冲破困难、创造好作品、发出声音的创作者值得我们充当他们的扩音器,为社会不公而呐喊。相比于虚幻的、拥有超能力的、保卫地球的超级英雄,我更愿意关注这个在乱世底层顽强挣扎的、救妹妹、当保姆的、小小的蟑螂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