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機真的可以毀掉一個孩子嗎?

一世愛穎15278851089


對於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現代社會價值體系下,我認為,手機,正在摧毀窮人的孩子。很多人會覺得我在討論社會貧富差距問題,其實不然,這個論題真的太大了,也有些尖銳,我們今天只是探討電子產品這個論點。

人類自群體意識形成初期就有了階級和層次的觀念,隨著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不同的階層階級越發分明。更可怕的是,富人再也不是幾十年前的暴發戶思想,而是開始追求更多的底蘊和教育。

富人們開始教育自己的子女吃苦,注重子女的思想、行為修正,而很多下層的窮人卻如溫水中的青蛙一般,被環境麻痺,緊緊抱著一些固有的思想不變。

比如,那些階層高、富裕的人總是避免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多的電子產品的侵害和煩擾,主要包括手機和電腦,以及其衍生品,比如聊天工具、網絡遊戲等等。

可以認為,網絡世界是唯一一個不分階級和階層的區域,在這個電子產品營造的世界中,既真實又虛幻,不同階層的人可以看同一篇文章,評論同一件事情,玩同一個遊戲等等。

也許是因為意識不全、心態浮躁,或者是大局觀的問題,越來越多的窮人的孩子反而沉浸在這個電子世界中不能自拔了。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手機,正在毀掉中國窮人的孩子,下面讓我們用實際數據和實例來說話。

農村青少年行為報告

我國新進的一份農村青少年行為報告顯示,在2016年初,大約有8000萬農村青少年網民,這其中包含了七百萬毫無自制力的留守兒童,他們沉迷在手機等各種電子產品中不能自拔。專家指出,這一數據還在不斷增長,這樣的情況著實讓人目瞪口呆。

湖南郴州市某農村的一位中學老師說,自己學校基本上都是留守兒童,很多孩子根本沒有分辨能力和自理能力,父母外出打工,就把孩子扔在家裡,不聞不問。

很多孩子因此開始接觸手機,並從手機中發現了新世界,大部分孩子會要求父母給自己買手機。在那之後,無論是節假日還是讀書時期,他們幾乎是手不離機,網絡遊戲、各種視頻直播成為他們生活的主旋律。

他們的學習成績幾乎是一落千丈,加上父母教育的缺失,活動範圍和活動能力的下降,導致他們沉浸在網絡中不能自拔,有的孩子已經發展成網癮少年,讓人心痛不已。

很多行為能力尚且不足的孩子,被網絡中的負面能力深深毒害,曾經有很多案例就是留守兒童在父母回家過年的時候,因為玩遊戲和打賞主播等花掉父母一年的血汗錢。

留守兒童群體

追溯現實,留守兒童本身就是一批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的群體,因為父母教育的缺失,親子關係的冷漠、原生家庭的漠視,讓孩子很多天生問題不容易被發現,後天壞習慣也不能及時被糾正。在加上網絡的引誘和催化,社會制度的不健全,這些孩子很容易走上歧途不能挽回。

所以說,社會問題、家庭原因、媒體導向、手機催化、網絡內容監管不力和不分類,真的會毀掉中國窮人的孩子,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我們需要做的是,思考解決的途徑和方法,面對這麼龐大的群體,不思則亂,更多的窮人孩子會被摧毀。


第一心理


什麼事都有正反面,現在這個社會如果真的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我想大多數家長和孩子都做不到吧,反正我和我的孩子是做不到。但是讓孩子玩手機要有個度,比方我的孩子他是在寄宿學校上學,在學校老師是不讓帶手機的,放假回家我就會在他到家的時候就先詢問一下他的家庭作業情況,他自己打算安排在什麼時間段寫,然後根據他的作業量跟他說能玩多長時間的手機。一般情況下我的孩子都是自己安排,不需要我提醒。我的孩子可能是比較大吧。如果小孩子比較小,我想家長還是要加以控制比較好,因為孩子小,自制力比較差,還是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一部手機毀了孩子,說大也大,說小也小,看你對孩子的期望值有多大。您說呢?


蕾兒母親洋兒親孃


肯定會的。

其實每個年代都是有著每個年代不同的‘毀了這一代的東西’。例如說小說毀掉了八零後,電腦毀掉了九零後,手機毀掉了00後。其實這也是時代發展的一個必然的現象和情況。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其實對新鮮事物都是充滿著好奇感的。

有的人說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生活在充足愛和關懷下的孩子就不會被吸引,只有那些家庭不幸福的小孩子才會沉迷這些東西。雖然說這話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卻不是絕對正確的。

有趣的事物對於小孩子來說是有著天生的吸引力,和家庭幸福度的關係影響不至於那麼大。孩子如果沒有足夠的定力,很容易就沉迷於其中。孩子在這一方虛擬的小空間之中,可以獲取很多新鮮有趣的知識,可以馳騁沙場做英雄,誰能不沉迷呢?長久下來,不僅僅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育,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視力健康等等。危害不容小覷,父母一定要把控好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母嬰說事


會的吧。沉迷於手機遊戲,學習成績下降這是必然的,孩子的自控力太差,根本就控制不了自己。還有就是現在的網絡太發達了,孩子可以用手機作弊,考試做題都能在手機上找答案(我上學的時候用過)。還有就是孩子的三觀還沒發展成熟,手機上天天充滿著各種新聞娛樂,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價值觀,世界觀和身心健康。沉迷於手機,就回有空就玩手機,就很過去吸鴉片一樣,長時間不運動,對孩子的身體健康肯定會照成影響的。


皮皮蝦段子


所有產生即時愉悅的東西都很容易讓人上癮。小時候看動畫片,然後看網文,打遊戲,早戀……這其中的任何一項,都有孩子被毀掉。


現實是無論成人還是孩子,都已經不能不用手機了。

我的孩子才上小學1年級,老師已經讓我們下載了好幾個APP。很多作業都是在APP平臺上完成的。

目前,孩子還是受益於手機的使用的。


關鍵不在於手機。還是要在監管的同時,鍛鍊孩子的自制力。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自制力,完全抵禦不了誘惑,即使沒有手機,他也可能對別的東西上癮。


自制力像肌肉一樣,是可以通過鍛鍊增強的。平時在生活和學習中,都可以從小事開始鍛鍊孩子的自制力,延遲滿足的能力。

比如把不喜歡吃的,有營養的東西吃掉,然後再吃好吃的;

做完作業之後再玩;

增強體育鍛煉,足夠好的體質,能讓孩子的自制力增強,堅持做枯燥但必須要做的事情。自制力非常消耗人的能量,好的體質能讓孩子自我消耗之後還能繼續下去。不然,每天跟腦子裡那個貪玩的小人搏鬥就已經精疲力盡了。


高自尊的孩子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注意力。高自尊就是俗稱的“上進心”。對自己有良好的評價,願意為進步做出努力,管理自己。正面的評價才會產生正向的影響。

如果孩子終日生活在消極評價和無自尊的環境中,他也容易放鬆甚至放棄自己。

“反正無論我怎麼樣,你都覺得我沒出息,貪玩,那我就打打遊戲,看看手機好了。”


有人通過手機提升自己,也有人沉迷於無聊,嘈雜的信息。就像尖端武器,有威力極大的殺傷性作用,也是保衛自己國家最強大的力量。


對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來說,引導和監管必不可少。增強孩子的自控力更是不可或缺。


微語媽媽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是相對的,相對什麼樣的孩子,相對什麼樣的環境!

你所說的孩子有怎樣的自控能力和怎樣的自覺態度。

手機相對PC來說讓家長比較難管控,比如說孩子痴迷網吧,現在國家有很明確的規定,未成年人禁止入內,這就在大的環境下幫助家長看管孩子上網吧(當然,也有部分黑心商家幫助未成年人使用他人身份證造假),但手機缺不同,國家沒有規定未滿18週歲不得使用手機,並且手機的便攜性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Ps:不要說孩子,現在的智能手機上到70、80歲的老人都有依賴。孩子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角落使用手機玩遊戲、瀏覽網頁,手機這種便攜性對孩子造成的依賴是毀滅性的。

比如孩子痴迷端遊,那麼即便上課時在想去玩,也沒有這個方便,而手機則不同,可以在書桌下、書背後隨時玩。

說了這麼多,其實還是回到上面最早說的,要看是什麼樣的娃,他有什麼樣的自控能力和自覺性。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路上百聞


一部手機,可以毀掉任何人,不僅僅是孩子。但真正毀掉孩子的,卻不是手機。

為什麼孩子痴迷於手機?

這不單單指遊戲,細心點會發現,其實孩子們還會在手機上進行社交活動,包括了直播、抖音等等。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痴迷手機的原因是不同的,但其本質永遠離不開以下幾個屬性:

1. 社交-隱藏著被認同感;

2. 刺激-短暫的心理快感;

3. 無責任-遊戲可以無限重來,鍵盤黨從不用負責;

4. 權力-在手機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王;

5. 無聊-生活中缺乏其他樂趣來源;

6. 資訊-色情、暴力、賭博各種有害的資訊;

定律

被手機毀掉的孩子,往往具備上述5個原因的條件,他們缺,所以在手機中彌補。

孩子總是在尋找他們自己的定位,當發現正常路徑走不通的時候,他們就會找其他的方式,即便是錯誤的。

孩子沒辦法和家長溝通,他發現,他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沒用的,沒人理睬的,沒人理解的,或者他連自己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都沒有,那麼他只能轉而走向網絡;

孩子沒辦法從家長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認同感,自己的長處不能被發現,總是被揭露自己的缺點,那麼在其他地方找到認同自己的人、事、物,就是他們能做的唯一途徑。


毀掉孩子的,不是手機,不是遊戲。是他們的需求沒辦法被正向滿足。


熊孩子專治


我兒子就是手機有癮,初中學習中上,迷上王者榮耀後不可自撥,我們把自己手機隨手拿著,生怕他捉住機會就完,後來不玩了,還覺得奇怪,直到老師打電話說他拿手機被學校發現,問了才知道他把早飯錢,爺爺給的錢攢了,買同學二手機玩。高中沒考上,上了職教計算機班,越發管不住了。所以不論孩子多大,還是少給手機。


成雙的心


小孩子用手機玩遊戲容易沉迷其中,一有機會就玩個不停,學習時間用來玩遊戲,學習成績會不斷下降,時間長了,就會自我放棄,破罐子破摔。一般小孩自控力差,而手機遊戲又極具有誘惑力,讓小孩子玩上癮。一部手機真的可以毀掉一個孩子。



博古通今傳奇


看家長以身言教的是什麼,如果家長對手機產生興趣,那麼孩子玩手機他們就不會怎麼管,手機毀掉孩子,那是肯定的!手機裡沒有真世界!相對窮孩子認知小,無事玩手機,富孩子認知高,家長會讓他去追求現實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