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建安七子”之首,才華橫溢,卻成了7人中唯一不得善終者

建安年間有七位著名文學家,合稱“建安七子”,分別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七人,而這種說法最早見於曹丕的《典論·論文》,而這七個人也基本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操父子之外的文人最高水平,所以後世普遍都承認了“建安七子”這個說法。而身為建安七子之首的孔融最後卻不得善終,甚至被曹操誅了九族,這是什麼原因呢?

此人是“建安七子”之首,才華橫溢,卻成了7人中唯一不得善終者

孔融

其實,孔融一開始就犯了一個大忌,那就是“莫問國事”,孔融正史因為沒有弄清這一點,才導致最後被曹操所殺。董卓在位時,總是意圖廢掉漢少帝,當時孔融就經常與他“言辭激辯”,一天到晚“匡扶漢室”,董卓被阻撓的多了,心裡自然不爽,於是懷恨在心的董卓就通過手段把孔融派到“黃巾軍”最為猖獗的北海為相,這也就是“孔北海”稱號的由來。在大勢面前,孔融妄圖以一個人的力量,或者說以文士的力量,對抗這一夥軍閥,但是正所謂“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在那個年代,拳頭大才是硬道理,嘴巴再能說,也是拼不過刺刀的。

此人是“建安七子”之首,才華橫溢,卻成了7人中唯一不得善終者

董卓

孔融在擔任渤海太守的時候,手下也是人才濟濟,有武安國、太史慈等人,但孔融卻沒有稱霸一方的實力和雄心,最終曹操統一北方,孔融從此便在朝為官。孔融雖然名氣大,但他只是一個學者,卻不是一個政客,孔融的率性敢言,多次公開反駁曹操使曹操難堪,讓曹操一直對孔融很不滿。

此人是“建安七子”之首,才華橫溢,卻成了7人中唯一不得善終者

曹操

當年曹操滅袁紹,搶了甄宓給曹丕當媳婦,孔融便用武王伐紂虜妲己的故事諷刺曹操,曹操雖然沒有治罪孔融,但是對孔融心懷耿介。後來,曹操連年征戰,雖然有屯田的政策,但是糧食依然緊張,而釀酒需要浪費大量的糧食,所以曹操下了禁酒令,不允許百官私自釀酒,結果孔融不但自己釀酒,而且還寫詩賦詞歌頌酒的好處,徹底激怒了曹操,曹操覺得再也不能放縱孔融了。

此人是“建安七子”之首,才華橫溢,卻成了7人中唯一不得善終者

孔融

但孔融是一位有才之士,名氣也和大,曹操不能直接將其殺死,於是曹操指使路粹上書彈劾孔 融,說孔融“招合徒眾,欲規不軌”,“大逆不道,宜極重誅”,其實,這就和岳飛一樣,也是“莫須有”的罪名,但是有權就是王,曹操借也此殺死了孔融。孔融小時候讓梨的故事盡人皆知,又是孔子的後人,而且博學多才,以禮讓聞明,可最後卻以“不忠不孝”之名被處死,實在是充滿了諷刺。

此人是“建安七子”之首,才華橫溢,卻成了7人中唯一不得善終者

曹操

實際上,真正讓曹操殺孔融的原因是他忠於漢室,妄圖更改制度,限制曹操的勢力,來鞏固漢室王權,而這一點恰恰是曹操不能容忍的,所以最後給孔融戴了一堆“莫須有”的帽子,株連全家。看到這裡,各位應該也明白“建安七子”之首的孔融為何不得善終了吧。說白了,若不是孔融是孔子直系子孫,並且在那個時代地位又極其尊貴,他能活過四十歲都是奇蹟了,董卓和曹操沒有直接下殺手,一拖再拖,也是顧忌了他在文士中的地位。

此人是“建安七子”之首,才華橫溢,卻成了7人中唯一不得善終者

孔融

孔融若是生在太平盛世,一定能教化眾生,重建倫理,只可惜生逢亂世,享年五十五歲,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時勢滅英雄”啊。

此人是“建安七子”之首,才華橫溢,卻成了7人中唯一不得善終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