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個芯片廠要五十億元?專家在地上畫了兩個零字

昨日,在CCTV2頻道欄目中演講《中國經濟大講堂》從頻道中瞭解,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指出,集成電路不是一個能夠遍地開花的事情。集成電路廠的建設往往需要連續不斷的鉅額投資,需要大量財力,人力、還有一個問題人沒技術都搞不成。

據頻道中瞭解集成電路的發展已經成為全中國人民大概都認同的一件事情,所以帶來了一個副作用,就是全民大造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並不是一個能夠遍地開花的事情。魏少軍曾經到了一個地方,這個地方領導也說,我們下決心了,要把集成電路做上去,在我們這裡建個集成電路廠。魏少軍就說,恐怕不行,你這裡沒錢。領導一聽到沒錢呢,領導很不高興,馬上就說魏少軍怎麼知道領導沒錢?跟旁邊的人說,我給你50個億,你給我把這個事情做起來!魏少軍就跟他說,恐怕後面還要再加兩個0。

  1. 魏少軍給大家舉了個明確例子,美國核動力航母打擊群,尼米茲級的,不是現在福特級的,包含了一艘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大概60到70架艦載機、兩艘導彈巡洋艦、兩艘導彈驅逐艦、一艘核潛艇,還有補給艦全加起來1500億元,我們現在建一個集成電路廠1500億元。所以,集成電路廠的建設,往往是需要鉅額投資,而且還不是一次性的投資,這個壓力很大,這個不是小錢。

還有一些地方政府也很有意思,上集成電路非常地熱心,魏少軍能體會他們對於地方經濟的發展是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他們看到集成電路一旦在他們那裡建立一個集成電路廠、芯片廠的話,很快就會帶來就業,帶來周邊環境,周邊的生態的配套,能帶來一個大產業,但是他們對於芯片發展的艱鉅性瞭解是不多的。曾經就有一個地方,在當地沒有一所大學有微電子專業,但卻要上芯片產業,我說那你的人從哪兒來?他說我的人可以從外面“挖”來。你讓人家從上海坐4個小時飛機飛到你這兒來,不太現實吧?第一沒人,第二沒錢,第三沒技術,所以集成電路的發展是需要很多投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