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歲石頭老街唯有小吃依然紅火,地道的烙饃,許多人沒嘗過


5月1日,漫步安徽淮北濉溪老街,彷彿有種穿越的感覺。該建築群始建於清雍正八年,距今有289年了,老街總長650米。陽光灑在歲月蹉跎的青石上,濉溪老街默默訴說著往日的繁華與落寞。街道兩旁的美味散發著誘人的味道,讓吃貨們胃口大開。289年過去,唯有街頭小吃依然紅火。

在老街的西邊,一位上了年歲的阿婆端坐在小馬紮上,用一根小竹杖不時翻動煎餅,遠遠看去,如同農家撈豆皮。其實這不是煎餅,是當地有名的小吃烙饃,烙饃是皖北的一種食品,類似煎餅又和煎餅不同。

老人姓徐,今年87歲了,旁邊正製作烙饃是老人的媳婦。老人烙了一輩子烙饃,在她心中,這種民間小吃,儘管食材簡單,但如果用心去做,味道迥然不同。老人說,每天烙得不多,但翻動每張烙饃時,她心裡就想到別人張口一咬,就能愛不釋口,她就開心了。

烙饃是用未發酵的麵粉和成柔軟的麵糰,用擀麵杖擀成厚度約0.1釐米,直徑約30釐米左右的圓形。

烙饃麵糰擀好後,鋪在一塊圓形中間稍微突起的鐵板上烙熟的,一般管這種鐵板叫做“鏊 ”。

媳婦擀好就交給老人烙,倆人不緊不慢配合。5元6張烙饃,價格地道。忙時,吃貨們要排隊等候。

烙饃吃起來柔韌、筋軟、有嚼頭,既壓餓,也有健齒作用。 小孩子有時候會拿它卷些白砂糖吃,味道很可口。也有卷饊子吃的習慣,裡面脆,外面軟,相當美味。後來又發展出了水烙饃和菜合子。水烙饃的做法差不多,只是用鍋蒸熟的而已。菜合子是用兩片烙饃中間加上韭菜、雞蛋、鹽、油等,重新烙熟以後再吃。吃起來就不要別的佐餐了。

當然,老街上還有當地更多的小吃。誘人的雞蛋火燒匯聚了多少吃貨的記憶。據瞭解,老街旅遊開發在即,讓我們再望一眼這條老街,回味一下那難忘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