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90後病了,還是我們病了?


到底是90後病了,還是我們病了?


“90後三年換了7個工作。”

“90後一言不合就辭職。”

“90後奇葩辭職理由,驚呆HR。”

“90後喜歡裸辭,企業直呼難伺候。”

在職場中,人們對90後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標籤:受不了委屈、愛跳槽、不穩定、矯情、不能吃苦……

這其中不排除一部分90後心智尚未成熟,未考慮清楚就盲目入職,之後又情緒化的離職。但是大部分90後的辭職都是有原因的。




95年陳妮:因為感覺不被尊重而辭職

95年的陳妮大學畢業一年,期間換了三份工作,最近一份工作是圖片設計,工作不難,而且自己喜歡,工資也還可以,本來是一份比較理想的工作。

但是唯一的不足就是她的直屬領導,實在是太討厭了,官僚主義嚴重,而且不把陳妮放在眼裡。

平時,領導對其他同事都是很熱情的,因為那些同事都喜歡沒事圍著領導拍馬屁,把領導誇得天花亂墜,還時不時的給她點好處來“賄賂”她。

今天買杯豆漿、明天買杯咖啡,一點小的便宜就能讓領導喜笑顏開。陳妮不屑這些,她也做不來。陳妮覺得,只要把工作完成的好,總有人會賞識自己。

初來乍到,陳妮有很多不懂的問題要問領導,但是領導總是以一副不耐煩的嘴臉面對陳妮,動不動就訓斥陳妮,甚至當著陳妮的面跟其他同事說陳妮的壞話。

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陳妮哪裡受過這樣的委屈。但她知道,不能頂撞領導,否則就在公司裡混不下去了。可是每次被領導訓斥之後,陳妮的心裡都會特別憋屈。到最後陳妮甚至覺得上班就是一種折磨。

思考之下陳妮還是決定辭職。因為她覺得在這個公司工作不被尊重、不快樂,這是她絕對忍受不了的事情。


到底是90後病了,還是我們病了?


92年周雲:因為被公司壓榨而辭職

最近,關於996的話題很是火爆,大多數人對996都是持抱怨和批判態度的,但是又有幾個人敢於向996說不呢?

那個逆行被交警攔下的小夥子,雖然崩潰、雖然大哭,但是平靜之後還是繼續回去工作。誰都不傻,但是綜合衡量之後肯定還是覺得上班是最好的選擇。

周雲是一名程序員,對他來說,加班是正常的事情,他也並不反對加班。因為雖然加班很累,但收入也很高。在北京,月薪兩萬以上的程序員到處都是,這個收入遠遠高於其他職業。

但是前段時間他們公司突然搞什麼改革,把有償加班改成了義務加班,說是績效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了。但實際上到手的工資比原來少了不少。同事們怨聲載道,卻沒一個人敢反抗。

周雲不行,他覺得這次改革就是公司對他們赤裸裸的壓榨,是剝削他們勞動成果的流氓行為,他不能忍受,於是辭職。

93年李璐:因為覺得工作前途有限而辭職

李璐覺得自己有點倒黴,畢業三年換了四份工作,沒有一份合適的。但是在李璐心裡,她真的是想踏踏實實找份工作,通過自己的能力實現職場抱負的。

然而現實中她發現,真正靠自己能力就能上位的很少,要麼就是新來的沒有發言權,公司讓怎麼著就得怎麼著;要麼就是公司發展有限,前途一眼就能望到頭,自己的職位也沒什麼發展前途。

李璐不想耽誤自己,也不想像其他同事那樣混吃等死。不合適就換,反正她還年輕,有的是時間。



其實仔細瞭解90後之後,就會發現他們的離職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只不過以我們固有的思維去審視90後,覺得他們跟我們不太一樣。

我們習慣的職場是這樣的:新人應該努力討好老人、巴結領導;下屬被上級罵兩句沒什麼的,誰讓人家是領導呢;公司讓無償加班就得加班,公司是人家開的,有怨言也沒用;甚至在休一些年假、產假這樣的正常權益的時候,都會覺得不好意思。

因為每個人都是這樣過來的,我們的職場就是這樣的。

然而,時代在變化,90後的人權意識越來越強。

人與人平等,我憑什麼要被你罵?

加班就得給加班費,這是法律規定的。

乾的不開心就離職,這很正常,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其實,不是90後不正常,而是我們不正常。我們被壓迫的太久,已經不懂得反抗了,反而還要去指責那些積極維護自身權益的人。

就像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本來就是對女性的不公平,但是她們已經被洗腦,不懂反抗了。

說白了,如今90後的表現,是時代進步的產物。

不是90後受不了委屈,而是他們更懂人權。

該反思的,是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