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60-70歲的老人,他們有多少存款心裡才感覺踏實?

農民大東


現實生活中,六七十歲的老人,對生活感到踏實的就是有點兒存款,但農村的老人,真正有存款的有多少呢?一生為了兒女,有點兒積蓄都給了孩子們,兒子娶媳婦兒,女兒出嫁,再加上讀書,老人到了六七十歲的時候,幾乎沒有什麼餘錢,所以農村老人,身體要健康的話,每年兜裡要有1萬塊錢,他們的心裡可就要踏實多了,具體總數有多少存款,這個就不需要太多,我認為在這個年齡,兜裡要有10萬塊錢,這樣老人的心裡就實足了,但有一點,人到老年,多病上身,小病沒啥問題,有了大病,不知要花多少錢,這樣可能給自己給兒女帶來重大的負擔,老人有個10萬的存款,也就等於沒有一樣了,所以老人們要有個好的身體,別有太大的毛病,慢慢的老去,這就是老人的願意和希望想法,千金難買身體健康。只有自己身體健康,再多錢也是浮雲。身體健康就是踏實




盧導Dell說事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我們村的老人,他們也是60到70歲的年齡,要說他們有多少存款的話,我說出來你可能都不會相信,你會覺得現在生活條件都那麼好了,不可能沒有多少存款,甚至有的朋友會說農村六七十歲的人存款最起碼也有10萬。

但是今天我用我我們村2000多戶的例子來給你講講六七十歲的農村老人到底有多少錢才會安心。

農村60到70歲的人

首先大家要明白這個年齡段的人都是吃苦最多的人,他們當中有的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鄉。

就是在家看著自己的那幾畝地的莊稼來維持生活,至於說靠種植幾畝地來存款的話,幾乎存不了多少,幾畝地除去投資一年下來能淨掙3000塊錢就已經很不錯了,就是這樣的3000元就已經讓這這些老人心裡已經很滿足了。

再一個他們沒有出過遠門,一直都在村子裡對於外界他們也沒有過多的認知,所以他們內心沒有太大的追求,只要能夠溫飽安靜的生活就好。

那麼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存款多少會心裡安穩踏實呢

就拿我們村來說農村的老人比較容易知足,再一個據我所知俺們村老人的存款平均都在3萬左右,這點錢可能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甚至有的在外一個月都可以掙3萬。

但是對於我們農村的老人來說3萬已經是一個非常安穩生活的存款了,要知道這可是一輩子的積蓄啊。

一般在農村老人們平常都是省吃儉用,再一個一般到了這個年齡已經沒有了太大的物質追求,他們現在所追求的就是餓不著不生病,能夠每天安靜的生活就是最好的。

綜上所述:

60到70歲的農村老人,心態都已經放的很平了,他們內心也非常容易知足,因此3萬對於農村這個了年齡的老人來說已經是不小的數字了。

這樣的存款也讓他們內心得到了安穩踏實,因為他們所長的就是餓不著了,平平安安的就可以了。


紀錄鄉土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到了我家鄰居,他是一位60多歲的老人,上有父母需要照顧,下有兒孫需要操心,要說他有多少存款心裡才感覺踏實,我說出來估計你都不會相信,或許你會覺得現在的生活條件那麼好了,至少也要有個十萬八萬的存款。

首先大家要明白,現在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是最可憐的一代人,大多這個歲數的老人都沒有太高的文化,在他們那個年代很多人沒有對知識的認識,家庭條件也跟不上,大部分人都沒有上過學,連一點技術都沒有。在家種著自己的幾畝莊稼來維持生活,現在靠種幾畝地來存款的話,幾乎是不可能了,種幾畝地除去成本,一年下來淨利潤能掙到2000—3000就已經很不錯了,對於2000—3000老人們就已經很滿足了。因為種地是靠天吃飯,只要不賠錢,種著自己夠吃就行,也不奢求能掙多少錢。

現實農村生活中,大部分父母,一輩子為了兒女,有點兒積蓄都給了孩子們,從撫養孩子成人,到兒子娶媳婦兒,閨女出嫁,等到了六七十歲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什麼多餘的錢了,所以說農村老人,身體要是健康的話,每年要有1萬塊錢的生活費,他們的心裡就很踏實了。具體總數要有多少存款,這就不需要太多了。但是人到老年,體弱多病,小病沒啥問題,有了大病,不知道要花多少錢,這樣可能給自己的兒女帶來很大的負擔,如果老人有個10萬塊的存款,生病了也就等於沒有了一樣。

所以老人們要有個健康的身體,慢慢的老去,這就是給自己和孩子們帶來的福氣。


農民海潮


關中覺得題主的這個問題提的不確切,有存款當然可以給人踏實感,但並非踏實感都來自於存款,這個問題需要先分析一下農村60-70歲老人的現狀,緊接著再分析一下他們的踏實感都來自於哪些方面。

一,農村60-70歲老人身體糟糕。

農村人在土地上幹了大半輩子,以前機械化沒有普及的時候,都是純人工操作,我小時候經常跟著父母在地裡幹活,一年鋤草需要五六次,施化肥需要三次左右,加上農忙時,幾乎都是對付吃一口之後繼續搶收幹活,糧食可以稱之為用身體換回來的,等到現在年邁之後,身體各方面問題都出現了,身邊的老人私下都喊著到處疼痛,檢查身體之後大小毛病一大堆,甚至有的老人擔心檢查出一堆疾病要花大錢,乾脆就放棄去醫院檢查身體了。

二,農村60-70歲老人存款寥寥無幾。

農村有富人也有窮人,但是多數以種地和打散工為主的農村老人存款捉襟見肘,一輩子省吃儉用供孩子吃喝拉撒,上學等花費不菲,銀行卡里的存款比臉還乾淨。上個月在家門口碰到了以前在初中學校門口擺攤做小生意的大叔,如今學習門口的生意不好做,現在他除了種自家僅有的幾畝土地之外,全靠在鄉里賣貨為生,他膝下一個女兒,現在正在上研究生,從初中到研究生畢業需要花費16萬元,幾乎兜空了家底,不過好在是個女兒,以後結婚無需過多的花費,如果是個兒子,可能還需要買樓買車付彩禮,最終有可能債臺高築,等待子女償還。這樣的例子不再少數,我姨媽家有個兒子還未結婚,姨伯常年在外打工,姨媽一個人打理幾畝果園,辛勞了一輩子,把家裡自建房翻修並裝修後花了20萬,早早準備好了10萬元的彩禮錢打算給兒子說一門親事,結果發現現在多數女方都要求男方在城市有住房,相了好幾年親都未成功,無奈去年在城市裡又交了十幾萬的首付,現在又在給孩子攢彩禮錢,一旦表弟結婚後,老兩口的賬戶餘額基本為零,還需要繼續賺取養老錢。

三,農村老人的踏實感來自於身體健康兒女生活幸福。

農村60-70歲的老人對存款有無要求不高,只要孩子能娶到媳婦和和美美的過日子,自個身體依舊健康,存款也會慢慢增多起來,讓多數老人心裡不踏實的無非是自己身體日漸衰退,年紀越來越大,兒子還未成家或者成家之後家庭不穩定最終以離婚收場。他們已經年邁,對生活要求並不高,即使賺再多的錢也無非是想要貼補自己的下一代,讓自己的子女生活朝著正軌運行。如果子女事業有成,家庭穩定和睦,老人自個身體健康,子女孝順,時常孝敬探望,存款有多少對他們而言都是次要的。他們到了這把歲數,早已將生死看淡,只要自己能動就能夠養活自己,到了動不了的那天,子女有能力照管自己就足夠了,只要子女生活美滿,哪一天自個真得了大病估計多數人都會選擇放棄治療,痛快面對生死。

總之,農村老人身體狀況早已每況愈下,有兒子的老人存款更是寥寥無幾,能讓他們心裡足夠踏實的除了銀行卡里的存款增多之外,更多的踏實感來自於子女事業有成,婚姻生活順心,不再讓自己操心,一切都朝著更好的方向運行。以上是我對題主所問的個人見解和看法,對此您怎麼看?


鄉村關中


農村60~70歲的老人他們有多少存款,心裡才會感覺到踏實。

當然每個人都有差異,有的農村人六七十歲了。還給人家下苦幹活打零工,每個月多多少少還能掙點錢,或者說農村六七十歲的人還不算老人。我們村裡八九十歲的老人好多啊,人的平均壽命也在延長,比如我們村裡六七十歲的人,在一起經常說,他們都沒有想到自己能活到這麼大,那個時候的人們也不敢想,畢竟在他們年輕的時候,人活七十古來稀,一個人能活到六七十歲就很不錯了。

那麼,當他們有多少存款的時候,才會感到心裡踏實。

我覺得一個人的心裡是否踏實和金錢沒有直接的關係,有錢又有什麼用呢?一場大病就可以讓你一生的積蓄付之東流,因此健康最重要,開心最重要。

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他們退休沒有退休金,祖祖輩輩都是靠土地來養老的,雖然說養兒能防老,但又有多少人是完全靠自己兒子來養老呢?只要自己還能活動,就不會開口向兒女們伸手要錢。

所以我覺得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能給她們安全感的就是土地,畢竟這代人對土地特別有感情,他們會把糧食看作生命一樣重要,第二個也就是他們的後顧之憂,就是生病的時候可以有買藥錢,不奢望能看得起病,但起碼不會太痛苦,至於有多少存款,這個卻沒有太多的打算,有個零花錢足以,畢竟老人花錢的地方少了,也捨不得花錢。

所以我覺得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老了有地種,病了有錢看,餓了有飯吃,他們就會感到踏實,而不是非要存多少錢,這也許就是農村老人和年輕人的區別吧!


鄉村小二哥


要說老人有多少錢夠花?只要不長病有點錢就能湊合夠花一長病不知道有能花出去多少錢?沒有準兒有十萬八萬的長時間要有病也不夠花就說我們村的張林他原來有兩垧多地,不到三晌地從一開始,分地就種著了,原來是上有兩個老人,還有兩個他還有兩個孩子,一個姑娘,一個小子小我都快到40了,那年才有了這個小子他這個兒子是他戀買房子,再說媳婦給兒說媳婦兒拉了不少饑荒她今年已經62了,幹三晌地都強幹他媳婦有病,還不能幹活貸款五萬,讓他兒貸款臺款六七萬這啥時候能翻身呢,我的天吶我一想到這我都跟著犯愁啊!一天累得東倒西慌得你裡揣著種稻田地走道都抬不動腳了你著黎兒兒媳婦要離婚而且跟兒子上造紙廠幹活,掙倆錢供孩子上學,有個小孩兒一分錢他媽也不能給他嗎?這幾乎我的天啊,怎麼還呢?你這這樣,能有頭嗎?多少錢能借都借建築天使啊?也許我說的太多了,我說是大實話這是真事兒


晚霞95308


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有多少存款他們才會感覺踏實?

我覺得上了年紀有錢不一定踏實。因為錢生不帶來 死不帶走。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孩子成家立業,孝順,老人才會踏實。

我們這邊有個老人79多歲了,遠近文明的土財主,年輕的時候抓住了機會。從一個建築隊的小工做到了包工頭,那個年頭平常人一個月最多賺100塊,人家當時就是萬元戶了,聽別人說他至少有幾百萬。可惜的是就一個孩子 ,還出事離開了他。後來又要了一個孩子,現在經常打罵老人。老人可能是因為失去了一個孩子的原因吧,對他特別的溺愛。才造成這樣的結果,所以我覺得六七十歲老人,錢多少不重要,夠花就行。你們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和建議,請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小莉在鄉村


關中覺得題主的這個問題提的不確切,有存款當然可以給人踏實感,但並非踏實感都來自於存款,這個問題需要先分析一下農村60-70歲老人的現狀,緊接著再分析一下他們的踏實感都來自於哪些方面。

一,農村60-70歲老人身體糟糕。

農村人在土地上幹了大半輩子,以前機械化沒有普及的時候,都是純人工操作,我小時候經常跟著父母在地裡幹活,一年鋤草需要五六次,施化肥需要三次左右,加上農忙時,幾乎都是對付吃一口之後繼續搶收幹活,糧食可以稱之為用身體換回來的,等到現在年邁之後,身體各方面問題都出現了,身邊的老人私下都喊著到處疼痛,檢查身體之後大小毛病一大堆,甚至有的老人擔心檢查出一堆疾病要花大錢,乾脆就放棄去醫院檢查身體了。

二,農村60-70歲老人存款寥寥無幾。

農村有富人也有窮人,但是多數以種地和打散工為主的農村老人存款捉襟見肘,一輩子省吃儉用供孩子吃喝拉撒,上學等花費不菲,銀行卡里的存款比臉還乾淨。上個月在家門口碰到了以前在初中學校門口擺攤做小生意的大叔,如今學習門口的生意不好做,現在他除了種自家僅有的幾畝土地之外,全靠在鄉里賣貨為生,他膝下一個女兒,現在正在上研究生,從初中到研究生畢業需要花費16萬元,幾乎兜空了家底,不過好在是個女兒,以後結婚無需過多的花費,如果是個兒子,可能還需要買樓買車付彩禮,最終有可能債臺高築,等待子女償還。這樣的例子不再少數,我姨媽家有個兒子還未結婚,姨伯常年在外打工,姨媽一個人打理幾畝果園,辛勞了一輩子,把家裡自建房翻修並裝修後花了20萬,早早準備好了10萬元的彩禮錢打算給兒子說一門親事,結果發現現在多數女方都要求男方在城市有住房,相了好幾年親都未成功,無奈去年在城市裡又交了十幾萬的首付,現在又在給孩子攢彩禮錢,一旦表弟結婚後,老兩口的賬戶餘額基本為零,還需要繼續賺取養老錢。

三,農村老人的踏實感來自於身體健康兒女生活幸福。

農村60-70歲的老人對存款有無要求不高,只要孩子能娶到媳婦和和美美的過日子,自個身體依舊健康,存款也會慢慢增多起來,讓多數老人心裡不踏實的無非是自己身體日漸衰退,年紀越來越大,兒子還未成家或者成家之後家庭不穩定最終以離婚收場。他們已經年邁,對生活要求並不高,即使賺再多的錢也無非是想要貼補自己的下一代,讓自己的子女生活朝著正軌運行。如果子女事業有成,家庭穩定和睦,老人自個身體健康,子女孝順,時常孝敬探望,存款有多少對他們而言都是次要的。他們到了這把歲數,早已將生死看淡,只要自己能動就能夠養活自己,到了動不了的那天,子女有能力照管自己就足夠了,只要子女生活美滿,哪一天自個真得了大病估計多數人都會選擇放棄治療,痛快面對生死。

總之,農村老人身體狀況早已每況愈下,有兒子的老人存款更是寥寥無幾,能讓他們心裡足夠踏實的除了銀行卡里的存款增多之外,更多的踏實感來自於子女事業有成,婚姻生活順心,不再讓自己操心,一切都朝著更好的方向運行。以上是我對題主所問的個人見解和看法,對此您怎麼看?


小宗專注三農


個人覺得農村60-70歲的老人,至少有10萬左右才能踏實,說得直白一點,這叫養老錢。

農村生活開支

按如今農村的生活條件,包括自己種菜、養幾隻雞鴨的情況下,想日子過得舒坦一點,夫妻兩口人在生活上,一年也要花上四五千才勉強過得去,如果身體不好,經常吃藥,每年開支一萬左右都很正常,雖然農村花費小,有的老人一年花費一兩千也能過日子,但是這就比較拮据了,生活也過得沒意思,如果花的錢多一點,飲食也好一些,心態也好一些,穿衣打扮也好一些。

子女問題

另外年紀到了60-70歲,其子女大部分才三十多歲,這個年紀壓力特別大,有的要養孩子,有的在努力存錢為建房子或買房子做準備,有的剛娶了老婆,還欠了一屁股債,有的甚至還打著光棍,因此老人這個年紀不期望兒女的養老費,他們大多數身體還過得去,自己種菜或者幫別人打點零工也能掙錢,賺的錢算是維持生計。

老人身體狀況

農村很多60-70歲的老人,他們基本出生在五六十年代,年輕的時候在農村種田辛苦了一輩子,身體留下不少病根,等老了以後,身體狀況差,經常吃藥打針,而子女們壓力又大,看病拿藥又不能報銷,因此只能靠自己的積蓄支撐每年的藥錢,平時還不忘賺點小錢補充生計。

總之,農村很多60-70歲的老人,只要身體還吃得消,能幹活,基本上是自己養活自己,還沒到靠兒女們的時候,因此手中就必須要有一定的積蓄,手裡有10萬左右,分十年安排,一年一萬就能捱到70歲以後,因為很多老人自尊心還是蠻強的,辛苦了一輩子不想剛老就看兒女們的臉色生活,當然萬一哪一天干不動了,沒辦法就只能靠子女們的孝順了。


老梁話三農


這個的話在農村六七十歲的人大部分都沒有多少存款吧,有六七十歲的人還出去打工呢,也是為了掙個零花錢。 ,現在年輕人壓力也挺大的,家裡父母也是為了減輕孩子負擔,能掙點就掙點,不管家裡有沒有存款,只要自己能做的活就做點。都是一些閒不住的人,一天不做活好像渾身不得勁似的,所以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可以的,但是也有的條件好的就經常出去旅旅遊,逛逛街還是有的,因人而異吧。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開心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