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本项目位于江门市蓬江区大雁山脚下一个僻静的村子旁,占地面积约15公顷,场地中有一座植被丰茂的小山,周边更有大量桑基鱼塘等充满岭南风情的人文景观资源。工作内容包括整体规划、全区整体景观、湿地接待中心、西棠农场建筑设计、以及西棠书屋的景观和室内设计等。本项目希望提供一种与都市住区不一样的环境,力图为未来居住于此的人们展现一种归园田居的生活状态,倡导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度假综合体项目概览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设计理念

新时期的乡村建设,有着与过往不同的美学品质要求,它应能关注人们内心的真实需求,适应新时期人们的审美品位。它是乡村的、本土的、自然的和创新的,不再需要过多的复古主义和异国风情。从城市到乡村,本质上我们要打造一个连接不同人群的新型社区。重新构建“原住民、新住民、游客”三者融合的新型社区关系,塑造回归质朴的生活方式,并通过一系列节点的营建,创造具有场所精神的新社区。“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是云上西棠田园度假综合体项目的主要理念。

▼项目本质上在于重新构建“原住民、新住民、游客”三者融合的新型社区关系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设计思路

1.生态的延续——关注场地原貌

在设计开展之初,我们就确立了利用场地中丰富的水体及原生植被资源,大面积采取轻度维护的原则和理念,以降低生态系统的负担。从山林、河塘、湿地、路径等四个方面着笔,体现对原生态的延续。

(1) 场地有两个非常显著的植被要素:小南头山,和一个带状的植被区,两个区都加以保留,被道路、建筑、水体,所环绕的小山丘和原生植被及地形,均直接显现。两个建筑组团的选址都围绕两个小山丘,依山而建,山底植被在主要的道路界面均清晰可见。

(2) 场地里最大的池塘被完整保留,场地外围的桑基鱼塘也最大程度的纳入视线之内。选定中间一些水塘集中的区域设计出的中心水体,成为承载整个景观的核心,再通过一个圆环,连接起不同的景观节点。

(3)新设计的湿地浮岛,也完全尊重历史水系肌理,选址原有鱼塘的位置而设计。流经场地的原有河涌和截洪沟被保留美化,保证外围村庄的泄洪需要的同时,并维持原生态特色。

(4)场地的主要园路路径,均最大限度地遵循原场地的道路,降低新建道路体系对场地边界和场地内部生态系统的冲击。山坡的原生植被将尽可能保留,即使新增的地被,也是以大片种植野趣、低维护的大叶油草、狼尾草等为主,突显自然野趣的生态特色。

▼场地中的自然元素:小南头山、一个带状的植被区、场地外围的桑基鱼塘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场地的主要园路路径均最大限度地遵循原场地的道路,降低新建道路体系对场地边界和场地内部生态系统的冲击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2.建筑的聚合——融入与重生

建筑的聚合策略,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环聚各大建筑节点。第二,乡村聚落的转绎重生。设计结合传统岭南乡村聚落意向,利用有机形态的合与转折,组合形成了一个自然的聚落空间。

▼建筑的聚合策略:环聚各大建筑节点和乡村聚落的转绎重生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1)中心圆湖—环聚建筑,融入本底

集中打造体验活动,将相对人工的节点统一设置于湿地环上,形成层级分明的环状空间结构,各个节点也一一消融在自然环境之中,减少对自然基底的影响。以一个环形步道将各大建筑节点串联起来,简化空间组织和游览线路,突出整体感。同时,沿环形步道设置的一系列节点,重在体现视觉性和参与感,提升整个景区的品质。

(2)湿地中心—乡村聚落,意象重生

湿地接待中心,设计为两面临水,一面靠山。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成类似传统岭南乡村聚落的形态意向,中间是一个围合的院落。屋顶采用变化的折坡带给建筑群体更强的雕塑感。景观设计主要围绕中庭和周边界面展开,采用自然过渡的形式处理临水和临山两个侧立面,结合简约的铺装衬托建筑空间的硬朗和纯粹,同时完整保持了圆形栈道的交通衔接功能。

(3)西棠农场—极简风格,贴合环境

西棠农场与山丘、中心湖及鱼塘相连,建筑形式采用贴合环境的极简造型,与湿地中心建筑形成强烈对比。这里是满足亲子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景观设计采用极简手法,形成与建筑风格的统一和呼应。

▼环形步道将各大建筑节点串联起来,建筑平面布局类似传统岭南乡村聚落,中间是一个围合的院落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建筑群体具有强烈的雕塑感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桥梁维持了圆形栈道的交通衔接功能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建筑形成类似传统岭南乡村聚落的形态意向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屋顶采用变化的折坡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3.体验的深入——深度互动体验

回归自然的环境,与自然在此以零距离共处,是人们感受大地精神要义的场景,更是远离城市的喧嚣,卸下生活的繁杂,来呼吸自由的空气,超脱于拥挤的环境,倾听自己内心声音的良机

▼度假中心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与自然零距离共处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1)适合所有年龄层次的人群

全龄化的概念,在场地里面有三个典型的综合性体验场所,分别是西棠农场、湿地接待中心和西棠书院以及六大户外体验空间,这些空间都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要。

(2)强调互动,深度参与和互动体验

以西棠农场为例,我们设置了一系列的活动内容,包括亲子厨房、亲子菜园、观光工厂、萌宠乐园以及垂钓鱼塘。

(3)游览体验

希望通过游览路线和工具的设置,能够带给游客不同的体验方式。为游客提供自驾车体验、步行体验、电瓶车体验、水上游玩等多种完全不同的体验方式和路径。

▼场地中如同教堂般的装置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游客在建筑中深度参与、形成互动体验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场地中的不同体验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要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设计意向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场地鸟瞰效果图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场地平面图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立面效果图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剖面效果图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夜景效果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轴测图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平面图

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云上西棠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云上西棠田园度假综合体

设计方:澳大利亚IAPA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设计年份:2017年-2018年

竣工年份:2018年

主创及设计团队

主创:彭勃(Paul Bo Peng),余定

设计团队:叶嘉威、张星、魏世兵、陈永伦、张靖姗、刘恒一、何贻培、黄慧婷、刘彦姝、文安琪、周其锋、阳志贤、陈家辉

项目地址: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滨江大道

项目面积:15公顷

客户:保利华南实业有限公司 Poly South China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