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本項目位於江門市蓬江區大雁山腳下一個僻靜的村子旁,佔地面積約15公頃,場地中有一座植被豐茂的小山,周邊更有大量桑基魚塘等充滿嶺南風情的人文景觀資源。工作內容包括整體規劃、全區整體景觀、溼地接待中心、西棠農場建築設計、以及西棠書屋的景觀和室內設計等。本項目希望提供一種與都市住區不一樣的環境,力圖為未來居住於此的人們展現一種歸園田居的生活狀態,倡導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

▼度假綜合體項目概覽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設計理念

新時期的鄉村建設,有著與過往不同的美學品質要求,它應能關注人們內心的真實需求,適應新時期人們的審美品位。它是鄉村的、本土的、自然的和創新的,不再需要過多的復古主義和異國風情。從城市到鄉村,本質上我們要打造一個連接不同人群的新型社區。重新構建“原住民、新住民、遊客”三者融合的新型社區關係,塑造迴歸質樸的生活方式,並通過一系列節點的營建,創造具有場所精神的新社區。“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是雲上西棠田園度假綜合體項目的主要理念。

▼項目本質上在於重新構建“原住民、新住民、遊客”三者融合的新型社區關係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設計思路

1.生態的延續——關注場地原貌

在設計開展之初,我們就確立了利用場地中豐富的水體及原生植被資源,大面積採取輕度維護的原則和理念,以降低生態系統的負擔。從山林、河塘、溼地、路徑等四個方面著筆,體現對原生態的延續。

(1) 場地有兩個非常顯著的植被要素:小南頭山,和一個帶狀的植被區,兩個區都加以保留,被道路、建築、水體,所環繞的小山丘和原生植被及地形,均直接顯現。兩個建築組團的選址都圍繞兩個小山丘,依山而建,山底植被在主要的道路界面均清晰可見。

(2) 場地裡最大的池塘被完整保留,場地外圍的桑基魚塘也最大程度的納入視線之內。選定中間一些水塘集中的區域設計出的中心水體,成為承載整個景觀的核心,再通過一個圓環,連接起不同的景觀節點。

(3)新設計的溼地浮島,也完全尊重歷史水系肌理,選址原有魚塘的位置而設計。流經場地的原有河涌和截洪溝被保留美化,保證外圍村莊的洩洪需要的同時,並維持原生態特色。

(4)場地的主要園路路徑,均最大限度地遵循原場地的道路,降低新建道路體系對場地邊界和場地內部生態系統的衝擊。山坡的原生植被將盡可能保留,即使新增的地被,也是以大片種植野趣、低維護的大葉油草、狼尾草等為主,突顯自然野趣的生態特色。

▼場地中的自然元素:小南頭山、一個帶狀的植被區、場地外圍的桑基魚塘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場地的主要園路路徑均最大限度地遵循原場地的道路,降低新建道路體系對場地邊界和場地內部生態系統的衝擊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2.建築的聚合——融入與重生

建築的聚合策略,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環聚各大建築節點。第二,鄉村聚落的轉繹重生。設計結合傳統嶺南鄉村聚落意向,利用有機形態的合與轉折,組合形成了一個自然的聚落空間。

▼建築的聚合策略:環聚各大建築節點和鄉村聚落的轉繹重生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1)中心圓湖—環聚建築,融入本底

集中打造體驗活動,將相對人工的節點統一設置於溼地環上,形成層級分明的環狀空間結構,各個節點也一一消融在自然環境之中,減少對自然基底的影響。以一個環形步道將各大建築節點串聯起來,簡化空間組織和遊覽線路,突出整體感。同時,沿環形步道設置的一系列節點,重在體現視覺性和參與感,提升整個景區的品質。

(2)溼地中心—鄉村聚落,意象重生

溼地接待中心,設計為兩面臨水,一面靠山。建築的平面佈局,形成類似傳統嶺南鄉村聚落的形態意向,中間是一個圍合的院落。屋頂採用變化的折坡帶給建築群體更強的雕塑感。景觀設計主要圍繞中庭和周邊界面展開,採用自然過渡的形式處理臨水和臨山兩個側立面,結合簡約的鋪裝襯托建築空間的硬朗和純粹,同時完整保持了圓形棧道的交通銜接功能。

(3)西棠農場—極簡風格,貼合環境

西棠農場與山丘、中心湖及魚塘相連,建築形式採用貼合環境的極簡造型,與溼地中心建築形成強烈對比。這裡是滿足親子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景觀設計採用極簡手法,形成與建築風格的統一和呼應。

▼環形步道將各大建築節點串聯起來,建築平面佈局類似傳統嶺南鄉村聚落,中間是一個圍合的院落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建築群體具有強烈的雕塑感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橋樑維持了圓形棧道的交通銜接功能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建築形成類似傳統嶺南鄉村聚落的形態意向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屋頂採用變化的折坡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3.體驗的深入——深度互動體驗

迴歸自然的環境,與自然在此以零距離共處,是人們感受大地精神要義的場景,更是遠離城市的喧囂,卸下生活的繁雜,來呼吸自由的空氣,超脫於擁擠的環境,傾聽自己內心聲音的良機

▼度假中心讓人們遠離城市的喧囂,與自然零距離共處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1)適合所有年齡層次的人群

全齡化的概念,在場地裡面有三個典型的綜合性體驗場所,分別是西棠農場、溼地接待中心和西棠書院以及六大戶外體驗空間,這些空間都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的需要。

(2)強調互動,深度參與和互動體驗

以西棠農場為例,我們設置了一系列的活動內容,包括親子廚房、親子菜園、觀光工廠、萌寵樂園以及垂釣魚塘。

(3)遊覽體驗

希望通過遊覽路線和工具的設置,能夠帶給遊客不同的體驗方式。為遊客提供自駕車體驗、步行體驗、電瓶車體驗、水上游玩等多種完全不同的體驗方式和路徑。

▼場地中如同教堂般的裝置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遊客在建築中深度參與、形成互動體驗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場地中的不同體驗設施滿足不同年齡段的需要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設計意向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場地鳥瞰效果圖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場地平面圖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立面效果圖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剖面效果圖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夜景效果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軸測圖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平面圖

隱形的融入,轉繹的重生--雲上西棠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雲上西棠田園度假綜合體

設計方:澳大利亞IAPA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設計年份:2017年-2018年

竣工年份:2018年

主創及設計團隊

主創:彭勃(Paul Bo Peng),餘定

設計團隊:葉嘉威、張星、魏世兵、陳永倫、張靖姍、劉恆一、何貽培、黃慧婷、劉彥姝、文安琪、周其鋒、陽志賢、陳家輝

項目地址: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濱江大道

項目面積:15公頃

客戶:保利華南實業有限公司 Poly South China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