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天津曾有一座“白骨塔”嗎

自天津衛設衛駐城開始,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天津的居民都是從不同地方移民而來的。舊時,人死了是要圈地建墓、實行土葬的。當時駐守天津的淮軍軍人和軍人家屬是天津高度集中的群體,軍隊的管理者在城北專門開闢了數塊淮軍義地,基本上解決了軍人的埋葬地問題。城中的大戶人家也會在城外買下屬於自己家族的墓地和陵園,用以百年後入土為安。而城中窮苦的貧民百姓則沒有那麼幸運了。都說“人除生死無大事”,可就是“入土為安”這樣一件大事,窮苦的人家卻因為沒有錢去買墓地,只能在天津城外西南一帶的荒郊野地隨便找一處,草草地埋葬了事。如此一來,時間久了,就有了一片規模不小的亂葬崗。

你知道天津曾有一座“白骨塔”嗎

但是,將屍首埋在亂葬崗的人多數是沒錢的老百姓,或是將無名屍丟放於此的收屍工人,所以屍體多是用葦蓆包裹或是劣質棺木裝殮。如此簡陋,又掩埋得不深,於是亂葬崗引來了許多野狗扒席撞棺,爭食屍骨。一時間骸骨遍地,暴屍荒野,叫人不忍觸目。於是,乾隆十五年天津知府熊繹祖,聯合鄉紳主張修建一座專門用來收殮無主屍骨的“白骨塔”。據民間流傳,早期的白骨塔有8米高,是八層八稜形的磚木結構寶塔,每層均有凹形的無券門。

你知道天津曾有一座“白骨塔”嗎

白骨塔坐北朝南,裡面供奉著地藏王菩薩的泥塑佛像,菩薩坐於蓮花之上,旁邊為其坐騎神獸——諦聽獸。熊繹祖命人將亂葬崗的白骨撿拾歸攏,置於白骨塔中,也算是為這些無主孤骸尋得了一個安息之地。只是後來,時間流逝,隨著白骨越來越多,白骨塔漸漸也存放不下了。到了清乾隆三十六年,天津的鄉紳華龍藻聯合了許多志願者,上書地方衙署,呈請撥城西南官地兩頃餘,用以掩埋殘骸露骨。還成立民間慈善組織“掩骨會”,專門負責掩埋無人收殮的屍體。

你知道天津曾有一座“白骨塔”嗎

值得一提的是,舊時因為白骨塔四周空曠,人跡罕至,逐漸變為了刑場。民間有傳聞,1927年天津市委書記李季達因反對軍閥,慘遭殺害,於白骨塔附近英勇就義。只是年代久遠,史料已不可考證,白骨塔也早已被改作民宅。如今這些傳聞也只能當作傳奇故事,聽聽則罷。

你知道天津曾有一座“白骨塔”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