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當年為何不投資京東?

近水樓臺先得月


感謝您的閱讀!

央視《對話》,劉強東說:“如果不能控制這家企業(京東),我寧願把它賣掉。”可見,野心勃勃的劉強東,怎麼可能讓自己的京東被別人“指手畫腳”,甚至“巧取豪奪”呢?更何況是馬雲!

其實,劉強東目前京東的雙層股權架構,俗稱AB股就非常明確的說明了劉強東對於京東的控制。在劉強東手裡,他持有B股,其中1股相當於20倍的投票權利。

當然,AB股被說得冠冕堂皇,防止惡意收購等原因,保護創始者,但是,AB股在我理解是:既想獲得融資,又想控制公司。果然是深諳牌坊的意思!

我記得京東AB股的兩句話:

  • A類上市交易,B類不上市交易。
  • A類在任何時候均不可以轉換為B類!

這兩句話,也就早就了劉強東的京東!

當然,阿里巴巴當年不投資京東還有以下原因:

  • 馬雲在劉強東做京東物流的時候就說過,這將是京東的一個巨大的累贅,讓京東很難負擔得起。確實,劉強東說:京東物流2018年虧損超過23個億,已經連續虧損了12年。所以,在戰略模式上的不同,讓阿里巴巴和京東不可能,有過多的交集。

  • 京東目前所走的路線是自營+平臺銷售組合;阿里巴巴所走的路線是,它作為一個平臺提供給買家和賣家。所以,在經營模式上面還是有區別的。
  • 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本身就是購物平臺,而京東也是購物平臺,兩者本身處於競爭關係,阿里巴巴除非收購京東,否則投資京東就像把一把刀給了京東一樣。估計也是害怕農夫與蛇的故事。

在這些原因的結合之下,阿里巴巴沒有投資京東。


LeoGo科技


因為馬雲不看好京東的運營模式,京東是自建物流模式,特別燒錢,而且當時一直處在虧損階段,所以阿里巴巴當年沒投資京東。下面我們來看看劉強東是怎麼說的。\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725c251047a0494004c0635e18990e2f\

考研男孩


2014年3月10日,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受讓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15.00%股權,作價2.15億美元。同時,騰訊將旗下拍拍C2C、QQ網購等附屬關聯公司註冊資本、資產、業務轉移予京東。之後,騰訊數碼、騰訊電商、易迅物流及騰訊廣州將不再是騰訊附屬公司。騰訊同時還簽署了京東IPO認購協議:緊隨京東IPO完成後,認購上市後在外流通京東普通股的5%。

騰訊入股京東,背後是高瓴資本的張磊推動。

2010年4月高瓴資本參與了京東的融資,投了2.65億美元+5000萬美元。這是為了保證劉強東的控股地位,張磊當時要投3億美元,佔股份太多,威脅到了劉強東的控股地位,所以兩人商談後變成了2.65億美元,後來又追加了5000萬美元。

後來也正是張磊說服馬化騰投資京東,把拍拍網和易迅合併劃給了京東,同時京東進入微信“九宮格”,獲得騰訊的流量支持。

阿里巴巴當時沒投京東是因為當時的京東並不具備威脅,並且還要靠淘寶的流量活命。

馬雲原話:“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這個悲劇是我第一天就提醒大家的,不是我比他強,而是方向性的問題,這是沒辦法的。你知道京東現在多少人嗎?5萬人!阿里巴巴是慢慢長起來的,現在才23000人。收購加起來是25000人。你知道我為什麼不做快遞?現在京東5萬人,倉儲將近三四萬人,一天配上200萬的包裹。我現在平均每天要配上2700萬的包裹,什麼概念?中國十年之後,每天將有3億個包裹,你得聘請100萬人,那這100萬人就搞死你了,你再管試試?而且它的60%收入是在中關村和淘寶,它自己網上不可能這麼大量。所以,我在公司一再告訴大家,千萬不要去碰京東。別到時候自己死了賴上我們。”

這是2015年1月9日馬雲說的話,可見,當時的京東還在依靠淘寶的流量。

之前也有過一個訪談節目,馬雲和劉強東同臺,馬雲說阿里巴巴的目標就是要培養更多的京東。

京東以前在淘寶還有一個入口的,而且京東以前還支持支付寶,後來才逐漸改變成現在的樣子。2011年的時候,京東80%以上的訂單還是來自貨到付款,10%左右來自支付寶,後來京東才停掉支付寶。

所以說,京東以前的模式還很原始,遠遠不能與阿里巴巴相提並論。就算已經上市了,但是京東的訂單還大量依賴淘寶,所以,馬雲根本不擔心。可以說,在騰訊入股京東之前,阿里巴巴完全沒把京東當成是對手,而且認為京東很危險,所以就算為了資金安全阿里巴巴也不會投資京東啊。


GRIDMAN


還記得馬雲當年那句話嗎?「我們的阿里的目標就是培養出更多的京東!」

再來看看臉盲症的劉強東語錄:我從來不聽那些所謂同行領軍人物(馬雲)的說話!在我這裡,他們跟我一樣。

再看看他們二人企業的標誌,一個貓,一條狗,啥概念?老死不相往來唄!天敵!



至於京東起步前,有沒有去找過馬雲要錢,這個我無從得知。但他們二人水火不容倒是街知巷聞的。馬原先根本瞧不上劉,而劉則忒不服馬,可以確立的是,他們之間只有殺,哪有愛?



但他們二人卻又何其相似?同樣草根,同樣起步困難重重,同樣在企業快要撐不住之時,貴人就出現了。

京東模式的快速崛起,是天貓意料之外的。以至於後來,馬雲不惜一切代價去弄物流。為啥這樣講?因為馬之前曾說過絕對不搞物流,這等於在自扇嘴巴。但人家老馬嘴巴厲害啊,說錯不打緊,自個兒給圓回來就行了。

二條中國商界巨擘數次搏殺,目前看來,沒有人知道他們二人誰能笑到最後。

但有一條!馬雲比劉強東要好很多的,他沒有人家所謂的臉盲症,也就沒有之後的那麼多蘇州屎需要擦!

感謝關注點贊本君!你的支持是我最大動力!

江木又寸君


如果說當年馬雲不想投資京東那是假的,一是因為馬雲當時沒想到要投資京東,二是因為馬雲當時沒有能力投資京東。


阿里巴巴與京東兩家企業從成立時間來,京東還是阿里巴巴的前輩了,比阿里巴巴還要早一年,京東(全稱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外文名稱JD)成立於1998年6月18日,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則成立於1999年9月9日。只不過京東開始做的是實體店,到2004年才成立京東商城,而阿里巴巴一開始就做電商,起點不同。阿里巴巴開始是做B2B,到2003年5月10日才成立做B2C的淘寶網,比京東商城早了一年,算起來起點差別不大。

只不過兩家企業模式不同,京東走的是重物流模式,阿里巴巴走的是基礎設施模式,京東自建物流耗費巨大人力、財力,後來阿里巴巴逐漸佔了優勢罷了。

京東就好比百貨商場,阿里是商業街,商業街裡能有多個商場,單個商城發現到一定體量成為購物廣場也有可能。

阿里巴巴開始是沒有能力投資京東的,馬雲在多個場合都說到,阿里巴巴開始是想怎麼活下來,馬雲也在到處找投資,哪裡還有錢去投資別人,阿里巴巴包括上市,一共經歷8次融資,而京東包括上市共經歷9次融資。可以看出當京東缺錢的時候,阿里巴巴也缺錢,你說拿什麼投資。

直到2013年開始,阿里巴巴盈利漸好,不在為生存而奔波時,開始有了閒錢,開始了開掛的投資併購之路,微博、優酷土豆、UC瀏覽器……個個巨頭都被收入囊中。然而2014年3月,京東就榜上了阿里巴巴的對頭騰訊,兩個月後2014年5月22日上午9點,京東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京東也不在缺錢。

阿里巴巴錯過了投資京東最好的時機,或許這是一件好事,畢竟只有競爭,電商行業才會更繁華,對百姓更有利。要不然劉強東就只有給馬雲打工了,我們就看不到馬雲與劉強東互懟了。


人工懟智能


阿里巴巴當年看不上京東,因為京東自建物流的模式太重會有巨大的資金鍊斷裂風險,而純粹的數碼產品起家的京東毛利也很低,所以當時阿里巴巴並不會投資京東。即時是現在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決定了,馬雲也不可能投資京東,當然京東也不會賣。

一、京東的重物流模式不符合阿里巴巴的基礎設施模式

阿里巴巴的模式一直是輕模式,搭建平臺讓商家和消費者都在平臺上運轉,阿里巴巴,淘寶,大文娛都是這樣的模式,阿里巴巴要把自己的業務交出去專心做基礎設施,類似自建一個百貨商店。而京東不一樣,京東誕生時阿里巴巴已經足夠大了,再做一個線上百貨商店阿里巴巴就沒有機會了,所以劉強做了巨重的物流模式,和淘寶做差異化競爭,那時候物流還是一個痛點,所以京東成長起來了。

但是目前京東有超過16萬名員工,京東7成的員工都是快遞員與倉庫,還有7個巨大的物流中心,太重了對阿里巴巴來說,阿里巴巴目前才7萬員工,是指是京東的10倍左右,即使是目前阿里巴巴也不可能來投資京東的。

二、京東對阿里巴巴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京東業務量和阿里巴巴相差巨大,京東2017年GMV接近1.3萬億,阿里巴巴GMV破4.82萬億,二者差異巨大,這需要巨大的發展才有可能趕上,所以阿里巴巴並不在意京東的競爭。反而需要用京東來保證阿里巴巴的創新,否則會出現谷歌退出中國,百度一蹶不振的現狀。

當年也是一樣,馬雲根本不看好京東的發展,當然現在看起來是看走眼了,但京東仍然不會對阿里巴巴造成任何的威脅。

三、劉強東和馬雲氣場不合

劉強東本人對企業擁有極大的掌控力,馬雲也是一樣,一山不能容二虎。而當時阿里巴巴的投資策略是先收購再全部吃掉,所以劉強東本人也不會願意交出企業的控制權,一如美團的王興一樣。劉強東被記者問到為何跟馬雲沒有成為好友時,劉強東說:“可能是因為年齡問題吧,他們比我大太多了,有代溝了。”,二人互懟還被編成了段子。

如果你是劉強東,你會賣掉京東給馬雲嗎?評論區一起討論吧~


毛琳Michael


阿里巴巴的當年只注重內部業務。投資外部公司還很少,京東剛起步的時候,阿里也沒幹幾年。沒有產生投資和合作,主要還是公司治理層面不合拍:

一,創始人理念不同

馬雲和劉強東都不像一個時代的人,馬雲屬於大開大合的人,總是站在未來制高點。事業和為人也總是在整合資源,讓更多人跟隨。而劉強東更多的是,腳踏實地做B2C,更務實的一步一步做起來的。體量和佈局確實不如阿里巴巴,但是也是商業領袖啦。

二,業務高度重合

京東主要電商模式是B2C,自營商品模式。後來加了C2C.店鋪入駐銷售模式。這些業務都和阿里巴巴高度重合,直接競爭關係,這樣的關係大多采取的辦法是收購來,然後關掉。就像58同城和趕集網一樣。

三,阿里巴巴不看好京東發展

馬雲在很多場合說過:我警告阿里巴巴離職的人,不要去碰京東。運管那麼重,全國八萬快遞員,怎麼管,早晚死掉。這句話無論對錯,真實的表明了馬雲不看好京東的發展和未來。阿里巴巴怎麼會投資京東呢?

四,阿里巴巴屬於戰略投資者

阿里巴巴所有的投資和收購只表明一個方向,補足自己的業務短板,延伸阿里巴巴行業發展。戰略投資或者站在制高點控制全行業發展。所以阿里巴巴不會投資競爭對手的公司。

總結:人們很少投資競爭對手,因為必然要競爭,要商戰。都是自己家的公司,如何內耗?不競爭又沒有發展。所以大多數公司不選擇投資對手,而是收購對方。


我是農民工董事長李合偉,20多年創業經驗,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我為李合偉演講學校代言:尋求合夥人,加盟商。請你來一起學演講:3小時解決上臺緊張! 1天解決思維混亂! 3天成為會銷大師!


李合偉說


大家好,以下是本人淺析阿里不投資京東的緣由:

阿里和京東有點像戰國時代的大國,不過阿里實力更加的強橫,每個大國都有自己的發展計劃以及對外策略,阿里的策略是通過強大的軍隊(資本)整合一些小國從而實現壯大自己的目的,而京東像是越王勾踐式的發展。劉強東曾經說過:自己並不想當中國互聯網王國帝國,國王以為著專治壟斷,會被同行反噬並最終覆滅。而馬雲卻想創建無數個京東……這個可以看很多公司都帶有創始人的創業基因,基因的多樣性也註定著多模式的發展。

京東的重資產本來和阿里的輕資產本來就格格不入,如果說阿里沒有當時沒有接洽過京東也基本說不過去,阿里肯定想整合京東,由於創始人的基因的原因,觀點的和戰略佈局不一樣,於是談不成,馬雲想既然得不到你的人,我就與其他國家合作與你競爭並搞垮你,於是有了阿里投資蘇寧,因為京東自營體系中電器佔了很大的銷售額。京東則更加謹慎,擔心被搞垮,於是找了強國騰訊合作,本來騰訊和阿里是死對頭(主要是移動支付微信和支付寶的競爭,現在戰場在蔓延其他領域……)。

京東的自營體系一開始就不被行業,因為當時正值互聯網的爆發期,線上更多被倚重,因此發展中心更應該側重於線上,京東更是逆潮流前進,更加側重於倉儲線下,況且現在人工智能也加速倉儲系統的更新換代,可能有很多朋友不太看好人工智能繼續發展,但是現實高速我們,很多國家都把人工智能視為科技核心,就像二戰人們在競相研製核武器一樣,人工智能未來可期,例如富士康也在發展人工智能倉儲,最厲害圍棋高手都被機器人打敗,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人工智能的未來定會刷新人們視界,京東的果敢目前打臉了專家以及投資者,現在的時代更新替換太快,也希望京東能夠優化線下模式,畢竟管理人的成本也是很高,管人可能消耗京東很多元氣,期待京東給大家帶來更多靚麗的表現。

阿里不用多說了,馬雲的戰略眼光非常前沿,因為馬雲阿里也變的不平凡,對於走輕資產的馬雲,其縱橫捭闔的手段真的是讓人佩服,因此阿里未來會更加值得期待。

可能還有很多因素,個人覺得影響阿里不投資京東是以上因素。

以上僅僅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歡迎朋友們來交流,落筆不易,喜歡本文可以點點關注,大家一起交流,謝謝大家。




老四趕絯


看了一部分回答,發現有些答主的答案很有點以結果論英雄的意思。我覺得需要澄清幾點,作為參考。

首先,阿里巴巴當年並非不願意投資京東,而是京東不可能接受。

阿里巴巴和京東的競爭對手關係,從誕生之初就已確定,它們只能接受來自第三方的投資,甚至在投資上也能體現出競爭關係。

但兩者合作的最大障礙在於商業模式的不同。

京東的自建物流模式類似於亞馬遜,其目的是提供極致的用戶線上購物體驗,並且對產品質量、品牌嚴格把關,省去用戶耗費在品質擔憂上的時間。

而阿里的淘寶模式則類似於Ebay,其目的是提供物美價廉多種多樣可供用戶自由選擇的商品,並且可以用很少的錢買到不輸於大牌的商品,物流模式對於商家來說也是自選。阿里的模式嚴格來說是自建平臺+開放物流。

一個是對商家、物流苛刻唯獨對用戶用心的電商平臺,一個是對各個方面都持開放態度並且能讓用戶“佔便宜”的電商平臺。

如此勢同水火,怎麼可能合作?

其次,阿里對京東模式有著更全面的思考。

怎麼說呢,劉強東其實是一個思想上高瞻遠矚的人,他看到了電商的未來,用戶至上的理念也完全沒有錯誤,甚至說相當超前。

但他忽略了一個基本國情——消費者的需求並非一下子就能提升上去,它需要一個過程。

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看到了這個過程,並且利用了這個過程。

對於剛剛從生活拮据邁入物質豐富年代的中國人來說,價格依然是一個足以左右一個人購買慾的因素,淘寶儘管有著頗多弊端,比如假貨、偽劣產品等,但它更擁有數量驚人的物美價廉的商品。

馬雲首先滿足了大多數人在當時的需求,然後當需求開始出現升級後,馬雲推出了天貓。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天貓才是對標京東的電商產品,而淘寶的對標項目叫拼多多,阿里巴巴國際站在國內沒什麼對標的競爭對手。

天貓就傾注著馬雲跟劉強東類似的精品路線,在質量上、品牌上都有著嚴格標準,物流上阿里也組建了菜鳥物流聯盟,來使紛繁複雜的物流快遞系統標準化、流程化。

究其根本,馬雲不僅看到了未來,也看到了眼下的現實,並且他擁有利用好這一點的執行力。

京東確實很有前景,但如果阿里巴巴從開始階段就培養人們使用阿里系電商平臺,並且會隨著用戶的成長而成長,那麼京東將失去一種很重要的東西——品牌忠誠度。

最後,阿里沒必要買京東。

有一句話叫一群人的阿里,一個人的京東。

京東雖然員工很多,但左右這家電商公司前行的,只有劉強東。

不像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不是鬧著玩的,創始團隊的人有著方方面面的能力,這些能力最後都成為馬雲做決策時的強有力的幫助。

相信馬雲早在天貓商城開起來之後,就已經不再把京東當作競爭對手,他和阿里巴巴有著更宏大的商業藍圖。

可以這麼說,他已經看透了京東的本質,如果京東沒有真正的管理團隊,那麼劉強東一旦出於某種原因不再出現在京東,那麼京東離分崩離析也就不遠了。

這很重要,沒有馬雲的阿里依然能夠活著,朝著101年企業更近一步,而以自己名字作為公司名字其中一個字的劉強東,似乎更像中國的傳統企業家,將一身榮耀與自己所創辦的事業僅僅綁縛在一起。

這麼一說,其實更希望京東能夠堅持自己的模式,但是更應該消除管理上的目空一切,做出真正有利於企業和用戶的改變。

以上。


好人長安君


要想了解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互聯網公司裡,特別是優質的互聯網公司,基本上都會在騰訊和阿里這兩者之間選擇最終的歸宿。不管是出於主觀還是客觀,都會看到這兩個巨頭的影子。

1.個人揣測一下,並無事實依據啊。阿里巴巴肯定跟京東接洽過,或者有意入股投資過的。

2.劉強東創立的京東,我們目前可以瞭解到的,劉總是從公司一點一點實戰操作出來的。後面的融資等,特別是今日資本的徐新,是早期的資本之一。看過劉強東本人的很多視頻和文字介紹。我們很清楚,企業的創始人是有自己的創業基因在裡面的。所以很能理解,不管是誰投資京東,劉強東都不會放棄掉企業的主動權的。

3.眾所周知,阿里的投資邏輯。基本上都是會對創始團隊或者創始人進行再整合的。你懂得。

所以,騰訊的投資邏輯,是比較符合包括美團的王興和劉強東這種類型的公司和創始人的投資風格的。可以投錢,不能對核心管理團隊進行整合再塑造。

我覺得當初阿里肯定會有接洽京東的。至於為什麼最後沒有實現,我覺得是和創始人的創業基因是有很大的原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