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十六州:趙匡胤搞不定,岳飛搞不定,朱元璋一舉收復

宋朝建立後,開國皇帝趙匡胤一直有一個心病,那就是將北方的‘燕雲十六州’收復,可惜天不遂人願,從趙匡胤開始到北宋亡國之君徽欽二帝,歷經9朝耗時150餘年,燕雲十六州還是處於可望不可及的態勢。看到這也許有人就會問,這燕雲十六州到底是什麼地方,讓統治者為了它如此耗費精力?

燕雲十六州:趙匡胤搞不定,岳飛搞不定,朱元璋一舉收復

歷史上的‘燕雲十六州’也被稱為‘幽雲十六州’,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也就是咱們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的北部地區。燕雲十六州因所處的地勢較高,又是北方遊牧民族和中原農耕文明的緩衝地帶,所以千百年來中原王朝一直在此地修繕長城,來抵禦遊牧民族的襲擾。正如古語所云“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可見其地緣戰略價值巨大。

燕雲十六州:趙匡胤搞不定,岳飛搞不定,朱元璋一舉收復

燕雲十六州對於中原王朝如此重要,可卻在後唐覆滅後,被認賊作父的石敬瑭拱手送給了契丹,自此燕雲十六州便成了遼國的疆域。而中原政權在失去了這個屏障之後,因無險可守,也就赤裸裸的暴露在了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北宋建立後,武將出身的趙匡胤曾多次派兵北伐收復失地,可面對強大的契丹族根本討不了便宜;之後上位的宋太宗趙光義也曾數次興師北伐,也是慘敗而歸。

無奈之下,政府不得不在兩國的邊境廣泛植樹,但由於自然環境的限制,沒什麼太大的效果。等到北宋末年,宋徽宗為了實現祖輩百年的心願便和金國聯手,可誰知此舉卻賠上了北宋的百年的國運。至於後來的偏於一隅之地的南宋政權,收服燕雲十六州更是無異於痴人說夢。

燕雲十六州:趙匡胤搞不定,岳飛搞不定,朱元璋一舉收復

就這樣,燕雲十六州先後在契丹人、女真人和蒙古人的管轄之下,離開漢人的懷抱長達455年之久,直到1368年明朝建立後,朱元璋這才派大將徐達和常遇春將此地收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