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個故事》:在你心裡,最有價值的是什麼?

《第36個故事》:在你心裡,最有價值的是什麼?

我很喜歡桂綸鎂的說,總覺得她身上有我覺得林黛玉才會有的氣質,似愁非愁卻又風輕雲淡。

今天我要講的是她主演的一部電影《第36個故事》。

《第36個故事》:在你心裡,最有價值的是什麼?

“事情常是這樣,不會按照你的意思走。在這個城市裡,一定有人少了骨瓷,也一定有人多了骨瓷。一定有人多了沙發,也一定有人少了沙發。只是,還沒找到彼此而已。這就是城市,這就是城市日復一日的故事。”

《第36個故事》:在你心裡,最有價值的是什麼?

在臺北,有一間很有意思的咖啡館,“Taipei Exchangce”,人來人往,客人們可以彼此交換各自擁有的物品。一開始,妹妹無意提出的這個點子,心裡想的是“換一套骨瓷或換來一套車子”,姐姐同意這個點子,最初只是希望能多些客人多些人氣來買咖啡。可是最後姐姐卻用咖啡館的股份換了三十五個城市的機票,妹妹接過了姐姐的理想,成為了咖啡館的主人。最後一幕,母親依舊在抱怨,“本來是一個要存錢,一個要環遊世界。現在變成一個要環遊世界,一個要存錢。”司機一臉苦惱“我不懂哎,哪裡有變啊?”兩個女兒微笑。隨後,朵兒把頭伸出明黃色的出租車,迎面而來的風吹散她的短髮,彷彿聞到公路上海風的鹹腥。她的眼眸坦白明亮,她用淡然的方式擁抱自由。

《第36個故事》:在你心裡,最有價值的是什麼?

總感覺生活就是一個圍城,孩童時期渴望長大獨立,長大之後羨慕小孩天真無憂;讀書的時候期盼經濟獨立,工作之後又懷念學生單純,即使自己明瞭知道另一種生活未必稱心如意,但每個人卻都在心裡隱隱地勾畫著另一種不屬於自己的生活。

上學的時候理想如同那齊天大聖孫悟空一般會七十二變,想過當老師,想過做宇航員,想過當醫生,把一些特別偉大的職業當做自己的目標。後來長大了,慢慢嚮往金錢和自由,常常二者不能兼得,要麼有錢沒時間,要麼有時間沒錢,總之與自己想要的生活漸行漸遠。

有位老母親的好處之一就是過早比同齡人看淡一切,對了,我不大愛錢,夠花就好,5位數的存款,給我了足夠的安全感。或許將來的我,在我家附近,古城一隅,覓一處小屋,開一家小店,賣花和茶,花梨梳和印花布,東南亞的檀香和日本南部的老鐵壺,每天,在店裡放一首歌,安靜細碎,清澈委婉,彷彿訴說故事,就這樣,從白天到夜晚。

想起了這一句,“有些人能清楚聽見自己心靈的聲音,並按這個聲音生活,這樣的人,不是瘋了,就是成了傳說。” 電影說的故事是每個城市裡都有的故事。我們想要的生活卻只有自己能給。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存錢 ,還是環遊世界?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賠錢,還是選擇海芋?

如果是你,你會把學費用來唸書,還是環遊世界?

你,到底會怎麼選擇?

《第36個故事》:在你心裡,最有價值的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