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时代里的国产黑白电影

随电影技术的发展,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画面到彩色画面,从胶卷到数字技术.每一次技术革新都给电影形式带来巨大的影响,而旧的技术很快就被淘汰在时代的烟尘后。胶片因为成本和储存运输的原因,曾经辉煌的胶片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光电技术。声音是电影的重要表现方式,对于画面表现的作用已无法割舍。

自1935年,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问世,人们就从未放弃过对于色彩的喜爱。彩色电影迅速发展,取代了黑白电影的位置,成为主流。而现在还有这样电影,他们抛弃绚烂华丽的色彩,采用厚重的黑白画面,一反新时代浪潮,为追求自己想要的独特视觉效果和电影语境。

从画面表现上说,黑白显然不如彩色那么饱满丰富,但在表现光影的层次感上,比彩色电影更有质感。而且可以用黑白这种特别的叙述方式为电影表达起到帮助,刻画出故事深层次的内核。特选出以下几部影片来说说彩色时代里的黑白电影,它所带给我们与众不同的魅力。

《大佛普拉斯》

彩色时代里的国产黑白电影


2017年金马奖上,一部《大佛普拉斯》横空出世,一举斩获五项大奖,导演兼编剧的黄信尧夺得最佳新导演,最佳摄影也由负责本片的中岛长雄摘得,足以见媒体对影片质量和美术风格上的肯定。

《大佛普拉斯》讲诉了一群人的故事,他们有生活在底层,为一日三餐而烦恼的穷人,也有外表光鲜亮丽的有钱人,这两者完全不同的身份刚好形成明显的对立。导演巧妙的将这种反差用画面来处理,底层人民的色彩是灰暗的黑白色,而有钱的世界则是彩色的,充满着灯红酒绿。

底层人物的代表菜埔和肚财,前者是一名雕塑厂的夜间保安,后者靠着捡垃圾为生。世界对于他们是如此灰暗,他们唯一的乐趣就是窥视黄老板的行车记录仪,只有这一刻他们才能透过屏幕看到一丝色彩,而这色彩只属于他人的。

彩色时代里的国产黑白电影


正是不属于他们的色彩给两人带来了祸端。在一次如往日搜检片段时,两人意外得知黄老板的惊天秘密。胸口仿佛压着大石,巨大的压力让两人喘不过气来。他们知道,作为底层失语者的他们,是没有话语权的,在财权至上的社会里,他是没有力量去伸张正义的。有钱有势的黄老板是当地的“慈善家”,背负着罪孽却又要假惺惺的虔诚拜佛,装作一副善男信女的模样。最具讽刺的是,圣洁的大佛里却装着人间的丑恶。影片就在法会上众僧对着大佛念经,突然发出的一声巨响的敲击而结束。这或许是困顿众生拼命撞出的一声悲鸣。

有必要说一下导演在影片中的作用,他担任了一个说书人的角色,用旁白为观众讲解剧情,打破了电影的第四堵墙。通过导演诙谐幽默的调侃,让观众不至于过分沉醉于悲伤,如此呼应了该片的基调:悲伤却不沉重,诙谐却又饱含酸楚。

彩色时代里的国产黑白电影


《不成问题的问题》

彩色时代里的国产黑白电影


影片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了解老舍小说风格的人都知道,其一贯以的现实主义风格,把无论各个时期的具体事务都呈现得颇为真实。

影片选用黑白作为影像画面,想必为的是更好的来还原民国时代独特的风韵和历史气息,让影片具有古典质感,又带着点文人腔调。它像是放在柜子里的老照片,又像是写意的山水画,精致又复古。如梅峰导演说,他在剧本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民国资料,当时的报纸及影像资料都是单色的,以至于他认定黑白就是对那个特殊年代最贴切的形容与写照。

故事舞台在树华农场,位于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重庆,农场主任由深谙世故的丁务源担任,丁主任靠着为人圆滑的本领,把农场上下管理得服服帖帖。就算是农场连年亏损,老板也一直蒙在鼓里,还夸着丁主任手段高明。

彩色时代里的国产黑白电影


这部影片这可谓是一部职场教科书,处处蕴含着中国的人情世故,揭示了中国文化的“精妙之处”。丁务源是里面的典型代表,尽管他办事水平不高,逢迎上层,对下压迫,但他懂得做事的分寸,一切都拿捏有度,既不叫人恶心,也不叫人痛恨,在于他掺杂了一种奇特的试剂——人情。圆滑被丁务源展现的淋漓尽致,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不成问题”,这话一出,无论大事小事,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和稀泥般糊弄过去。也正是在丁务源事事不为的作风下,农场一步步衰败,却还不至于崩塌。

仅靠一个人是不足以说明整个社会和时代的,还需要其他形形色色特点不同的人来构成。

秦妙斋是另一个典型,他不学无术又虚伪狂妄,但他很擅长给自己带上面具表演。自称是画家,尽管从未有人见过他的画,但大家都信以为真。正所谓臭味相投,他和丁主任互相谄媚,互夸对方的“做人”之道,攻击他们共同的敌人新主任尤大兴。这个聪明又能干的男人,坚信用自己留学的一套西方理论知识,可以改善农场入不敷出的现状。但是他没想到,自己硬派的做事风格一旦投入中国文化的大缸中,激起了千层浪。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心甘情愿服于丁务源的压榨,不愿意打破这一摊混沌不堪的局面。这是中国典型的人情战胜法理。

最终,在经历过一系列风波后。农场还是回到影片最初时,在一片“不成问题”的状况下继续维持着。

彩色时代里的国产黑白电影


《影》

彩色时代里的国产黑白电影


出生于美术指导的张艺谋,以往其导演的作品,电影画面常采用非常之丰富的色彩来装饰荧屏,诸如之前那部口碑大扑街的《长城》。五色战队的出场,着实把人眼睛看花了。而张导这次一反常态,抛弃掉过往自己最喜爱的色彩,返璞归真。就像中国道中追求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将一切付诸于自然,为电影美学开辟一个新的形式。

严格意义上说,《影》并不同于以往黑白片,因为黑白片虽然最终呈现出来的画面是黑白色,但他所拍摄的物体和人物都不是黑白,是具有色彩的。《影》凭借着布景、服装等一系列手段,将拍摄物全部变为黑白,并附上了中国特有的特色,那就是水墨画。得益于整体统一的水墨画美学体系,影片画面干净写意,拍摄起动作场面来,飘逸、灵动、清隽。

彩色时代里的国产黑白电影


张导一直有被人诟病不会讲故事的毛病,该片故事也很简单,主要讲述一个替身的故事。由邓超分饰两角,一明一暗。邓超在本片的表演是值得肯定的,在你前期观影过程或许很难发现,另一位披头散发与年轻点邓超演对手戏的人也是他自己。他饰演的都督因在对决中受伤后一直躲在地下室里,由跟他样貌相似的影子来扮演他,他就在幕后操一次对决中控着一切,目的只有一个:报当年失败之仇。为此上演了一出有一出精心设计的戏码。

虽然影片上映后,口碑两极分化,喜欢的人认为它很精美,不喜欢的人说它空洞无物,这也是张导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但不管如何,在《长城》的放飞自我后,还能看到张导如此内敛的作品,我们应庆幸国师至少审美还是重新在线了。

彩色时代里的国产黑白电影


《鬼子来了》

彩色时代里的国产黑白电影


要谈论中国导演,姜文一定是绕不开的名字。姜文一直以其独特的电影风格和极具个人特色的自我表达,被观众所孰知和喜爱。《鬼子来了》

是姜文的第二部作品,此片荣获第5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电影奖,可以说是姜文最好的电影。

本片一反过去的抗日剧,日本鬼子的形象都是如小丑般愚蠢可笑,而中国人这边总是有能以一敌百的英雄出现。片中毫不留情的展现了农民的胆小和愚昧,日本人的虚伪和残暴,意在还原战争的真实性。

姜文十分推崇布莱特的间离效果,在他的电影中始终存在一层隔膜,让观众无法沉浸式观影,时常抽离出来思考。使观众在观影的同时,能对剧中人物的行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彩色时代里的国产黑白电影


当影片最后马大三人头被砍下来时,镜头出现了诡异的鲜红,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突。用姜文自己接受采访的话说,“看过的人都意识到,根据《鬼子来了》的故事,它的色彩本身就是内容。为了影片最后砍头的那抹鲜红的画面,值得将整部电影拍成黑白片。”

拍出了经典之作《辛德勒的名单》的斯皮尔伯格导演,在被问及本片为何使用黑白影像,回答道:“我看到的二战时期纳粹集中营的照片就是黑白的。”可见黑白影像的运用是为服务于影片本身,或强化故事背景,或反映人物,或表现电影整体美术风格。

在如今充满着色彩的荧屏上,《罗马》这样的黑白电影还能获得最佳导演奖,足以见得人们对黑白电影的喜爱。我们还能看到独具魅力的黑白影像,是要感谢导演别出心裁的匠心。

彩色时代里的国产黑白电影

原文作者:温长卿
彩色时代里的国产黑白电影

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了,人们可以搭乘太空船到达月球,却永远无法探索人们内心的宇宙。——《大佛普拉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