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屋嶺的舊時光。魏晉遺風,古樸、地道的客家地、客家人

丁屋嶺的舊時光。魏晉遺風,古樸、地道的客家地、客家人

丁屋嶺這個名字能引人遐思,一聽就古老。

丁屋嶺的時間漫長而沉靜,我不知道怎樣享受這美好的時光。

初一踏進丁屋嶺的寨門,我一直疑心村子裡的房屋怎麼會那麼少,怎麼那麼分散,完全不像古村落的樣子。一進村子牌坊,才知道村子很深,很長,村子兩邊是山岡,村子是建在山坳裡的。爬上村中最高的吊腳樓,一串黑瓦屋頂成丁字形排開,似乎暗合了丁屋嶺的村名。

丁屋嶺的舊時光。魏晉遺風,古樸、地道的客家地、客家人

丁屋嶺的時間彷彿是停滯的,一直停留在遙遠的魏晉時光。那個戰爭四起、諸侯紛爭的年代,為避戰亂,客家的祖先也跟隨太多的中原人南遷到南方各地,成了客家一族。故,汀州成了他們的落腳之地。元朝時,也就是八九百年前,丁屋嶺始祖四郎公,從山東濟陽老家一路南下,風塵僕僕,歷經千難萬險,好不容易逃到了丁屋嶺山腳下。

丁屋嶺的舊時光。魏晉遺風,古樸、地道的客家地、客家人

時年遇上大旱,五穀不收,艱難時日,生活都過不下去了。他家的耕牛卻經常跑到山上過夜,沒想到的是,這個山上竟有一口水塘,而且水滿草美,六世祖非常興奮,當即舉家遷往山上。這裡山高路遠、偏遠閉塞,與外界幾乎完全隔絕。遠離喧囂動盪的人世,四郎公再也不必擔驚受怕。擁有一分安靜安寧的生活,在這樣一個桃花源般的地方,沒想到丁氏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這一住就是七百七十多年,已經有了二十七代傳人!年年代代,在這風景優美,山風清爽,清靜宜爽的地方,他們開山種田,養雞養鴨,種植油菜,過上了自給自足、自由自在的生活。

丁屋嶺的舊時光。魏晉遺風,古樸、地道的客家地、客家人

因為村人都姓丁,這個村莊就叫丁屋嶺。自從元朝開始,丁屋嶺的時光就定格了。

走在這定格的山莊,那些舊房子,那些舊傢俱,那些山,那些井,那些池塘,那個寨樓;甚至那些老人,那些黃泥牆、黑灰瓦、石臺階、老祠堂、古戲臺、老店鋪,古色古香,原汁原味,在一條山凹裡靜靜地躺著,跟青山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告訴我什麼是古老,什麼是遙遠。

被告知在這裡看不到鋼筋水泥構建的現代建築。確實,有的只是曲徑通幽、自然古樸。

丁屋嶺的舊時光。魏晉遺風,古樸、地道的客家地、客家人

那些舊房子全是用木頭和石頭建起來的。那些木構非常有講究,方圓邊角,中規中矩,特有風味。許多房子都有美人靠裝飾,造型別致,線條流暢優美。用這樣木構建起了房子,形狀不一一,造型不同,亭臺樓閣,各具千秋。有船形的樓,有八角的樓,有四方的樓,有三角的樓。沿街的樓一般為兩層,一般靠近街面,一樓是店面,二樓住人。有些樓依山而建,吊腳樓樣式,高高低低,錯錯落落,層層疊疊,窗欞雕花,瓦楞橫採,挑簷穿榫,無不體現建築的精心和美妙。看這樣的建築,你會驚訝於在這樣的深山,會有這樣講究的藝術。你會想象到遠去繁榮,車水馬龍,摩肩接踵,酒香濃溢。你甚至會想到,這裡都是些大戶人家,這裡都是書香門第。

丁屋嶺的舊時光。魏晉遺風,古樸、地道的客家地、客家人

從街心往裡走,就見到一座宏大的建築跨街而過。街西邊的房子是同一戶人家。兩邊的房子用一座屋橋聯接,屋橋既是過道,也是家人活動的場所。一座木樓梯居然沒有任何掩蔽地從街旁直衝上二樓。想象舊時,寨子人可以隨意踏上樓梯,可以在樓上面把酒言歡的景象,我一直疑心,這房子舊時應該作過酒店。村裡人說不是,這是地道的住家。據說,街兩邊的房子是兄弟幾人的,分了家,房子還聯在一起,叫做分家不分房,分房不分心,這是古老的人倫。客家人的團結、客家人的親情,竟是這樣的濃烈,這樣的密不可分。這是客家人世代傳承的中華美德。一個住家如此講究,如此開放,如此溫馨,證明丁屋嶺格局不凡,胸襟不小呀。

丁屋嶺的舊時光。魏晉遺風,古樸、地道的客家地、客家人

慢慢走在狹長的街道上,我彷彿聽到了客家人傳唱的童謠:

落大雨,吹大風。兩隻狗仔扒礱糠。

吃一粒,留一粒,留來天光請大姨。

友親睦鄰,尊老愛幼在客家家道中是一個優良的傳統。正是這種客家文化,讓客家人闖關過嶺。篳路藍縷,南遷路上的風雪雨霜,教會了客家人的濃濃親情,客家人的熱情好客。大姨雖然是遠房親戚,但也是一家人,即使家裡十分貧窮,也要拿出最好的東西來招待她。“客家客家,客人也是家人”,何況是兄弟呢?我真的理解了這座叫做“跑馬屋”的意義了。

丁屋嶺的舊時光。魏晉遺風,古樸、地道的客家地、客家人

在寨口丁字形的街路口,有一座兩層老土樓,門口掛一塊牌子,上寫“賒一圩雜貨店”五個字。我們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這也是客家人的胸襟所在。村裡人說,你在這裡買東西,沒錢,老闆可以賒你一圩。一圩是什麼?一圩不是錢幣單位,而是時間的單位,空間的單位。一圩有多長,十天八天,十年八年?一圩有多大,一個村一個鄉一個鎮?這老闆賒的是客家人的大度,老百姓的誠信,體現的是一種從容,是童叟無欺的信任。

不能不感慨,古老的丁屋嶺很早就在攀登傳統道德的高度。在這樣的山村,早就有這樣的覺悟,丁屋嶺的存在不是更有意義了嗎?

丁屋嶺的舊時光。魏晉遺風,古樸、地道的客家地、客家人

在街上轉悠,我們碰上幾個老婆婆,他們坐在石凳上,靠在牆邊,精神還十分飽滿。一問都八十幾歲,九十幾歲了。她們靠的那屋,是一家免費食堂,她們每天都在這裡吃飯,什麼事都不要做,吃了飯就度光陰,看光景。她們是遊客的光景,遊客也成了她們的光景。據說,這是一個韓國影星捐贈的公益事業。一個韓國的影星,居然也會跑到這山旮沓來辦公益,在令人稱奇之外,恐怕還會想到客家人的民風竟也能影響到一個外國友人,可見丁屋嶺的魅力有多大。這樣偏僻的地方老人們,也能過上體面的生活,安詳的生活,富足的生活,這不正是我們現代人所追求的嗎?

丁屋嶺的舊時光。魏晉遺風,古樸、地道的客家地、客家人

更讓我驚訝的是,一進村的那個小水塘,塘岸邊居然也建有水榭樓亭,真像是五公貴族,高談闊論,顯貴比富的地方;真像是小姐公子山盟海誓的地方;真像文人墨客品茗飲酒揮毫潑墨的地方。

有文人說,自然與人文,在這裡進行了一場“無縫對接”。我想也是,那人說得對極了。

丁屋嶺的舊時光。魏晉遺風,古樸、地道的客家地、客家人

那個小水塘還建有一座廊橋,水塘上水車在緩緩地轉著,廊橋前芭蕉葉長,真一幅江南水鄉的風景畫,我幾乎要以為,我是在婉約的水鄉江南,然而,這是長汀的一個山坳。

只有那些石頭,才使你記起,這是一個山村。

丁屋嶺的舊時光。魏晉遺風,古樸、地道的客家地、客家人

這個山村的建築,除了木頭外,就是石頭了。灰綠巖、石英細砂岩、粉砂岩夾千枚巖及硅質岩構成了丁屋嶺建築的一半。丁屋嶺的屋基、巷道、斜坡、臺階、牆壁、茅廁、豬欄都是用片石砌起來的,一片片,一疊疊,像是煎餅,像是油餅,像是千層糕,又像是書頁。看著這些石頭,我想,這些石頭突起的不僅僅是丁屋嶺的風光,這些石頭還凝固了丁屋嶺的富庶,丁屋嶺的書香,凝固了丁屋嶺優良的傳統民風。

丁屋嶺的舊時光。魏晉遺風,古樸、地道的客家地、客家人

人海蒼茫,世事維艱。在這裡你會忘記時間,你甚至會忘記自己是誰。在這裡你只想得到丁屋嶺人的一份安寧,一生平安。

在這裡,你接受了一番古老的洗禮,也有一份濃濃的千秋萬代的鄉愁,自然不自然地爬上你的額頭。

丁屋嶺的舊時光。魏晉遺風,古樸、地道的客家地、客家人

作者/蔡芳本

本文入選《2018中國年度散文》

蔡芳本,筆名老山羊、鄭閒。福建泉州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任泉州七彩藝文會館館長、泉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