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詩朗誦作品賞析及技巧

朗誦的體裁多種多樣,詩歌、散文、戲劇,都可以納入朗誦的範疇中,今天小影給大家帶來的是寫景詩朗誦作品及賞析!

寫景詩朗誦作品賞析及技巧

一、什麼是詩歌朗誦

詩朗誦就是朗誦者用清晰的語言,響亮的聲音,優美的體態,引入的動作把原詩歌作品有感情地向聽眾表達出來,以傳達詩歌的思想內容,以引起聽眾的共鳴。也稱為詩歌朗誦。

二、寫景詩朗誦特點

寫景詩朗誦可以見景生情,借景抒懷,可以直抒胸臆,託物言志。寫大海要雄姿闊彩,寫高山要氣勢雄偉。讓自己的所感所獲,吞吐盡致,聯綴成篇,以小攝大,舉輕若重,以俗為雅,亦莊亦諧。使詩行之外的餘韻,遠遠超岀紙上的筆墨。

寫景詩朗誦作品賞析及技巧

三、寫景詩朗誦作品賞析

1、江畔

我聽到太陽在數著銀子

嘩嘩譁,這永遠動盪著的天地

有一些大輪追逐滿江的財富

江鷗滿頭大汗,撿拾零散的魚

暮晚貼著江面悄悄扯來一條黑毯子

小划子上的燈火,是不該忽略的花事

葦葉在吹著不成調的夜歌

宛若(我),打撈久遠的記憶……

賞析:首句與洪燭的名句“樹木一到秋天/就開始大把大把地花錢”不謀而合。而後詩人盪開一筆,寫“動盪著的天地”,使視野闊然開朗。“動盪”一詞,頗具深意。

“有一些大輪追逐滿江的財富”詩人擺脫了單純寫景,“大輪追逐財富”,使得詩歌具有了某種社會意義。“江鷗滿頭大汗,撿拾零散的魚”,竊以為,“江鷗”者,非獨江鷗也,亦可以指代江鷗一類的勞動者。

寫景傳神,教人想起一聯唐詩:“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而“黑毯子”的比喻,大膽新奇,可媲美大衛那句:“月亮那枚腳印,肯定不是你一個人踩下的。”“葦葉”、“夜歌”,更是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渲染烘托,釀造氛圍。詩歌的結句則繾綣清婉,極具抒情韻味。

整體來看,詩人寫景甚為成功,畫面質感,讀之,如身臨其境。關於畫面感,竹枝因之評備矣!而我要說的是,詩人在景物裡注入了現實的思考,從而超越寫景本身,使詩歌的思想性得到昇華。

而結句中的“我”亦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詩意,若是使用同化手法(或曰物化、移情手法),以某一具體景物代替“我”,從而進入無我之境,則意味又深了一層。

寫景詩朗誦作品賞析及技巧

四、朗誦技巧

1、根據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讀的語速。

詩歌朗讀的語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如果表現的內容是歡快的、激動的或緊張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現的內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現的內容是平鋪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穩、不緊不慢。”

2、注意作品的風格特徵

古詩文作品因時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時期不同,其作品都會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徵。或豪放,或婉約;或浪漫,或現實;或輕快明麗,或沉鬱悲壯……誦讀時注意對作品的風格加以仔細地體會,可更好地演繹作品,傳達出作品的神韻。

3、根據語境,正確處理詩句的停頓。

這樣才能使詩歌節奏鮮明,富有韻律美。一般說來,頓號後的停頓最短,逗號後的停頓長一點,分號和冒號後的停頓再長一點,句號、問號、感嘆號和省略號後的停頓更長一些。” 有時則需根據詩歌內容和語意關係來斷定。

以上就是寫景詩朗誦作品賞析及技巧介紹,寫景詩朗誦首先要對作品進行賞析,聯想作者描繪的是什麼樣的畫面,朗誦者的想象力也是很重要的,朗誦時可以根據詩詞自由的想像畫面能更好的發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