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溝打出去的那支隊伍今何在

從高溝打出去的那支隊伍今何在

記者尋訪志願軍烈士魯文柏生前部隊已找到答案

《漣水日報》記者 左 成

編者按:清明前夕,本報積極參與由國家軍人事務部聯合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舉辦的為志願軍烈士尋找親人活動,3月28日用了一個整版內容為漣水籍志願軍烈士魯文柏尋找親人。本報記者通過與多方聯繫配合,於3月31日尋找到了魯文柏烈士親人,並第一時間在軍內外媒體報道,引起多方關注。魯文柏烈士生前部隊通過查驗史料,不僅確認魯文柏烈士生前所在部隊,而且查明魯文柏烈士家鄉就是該部的誕生地。近日,魯文柏烈士生前所在連隊通過電話找到了本報,本文便是記者採寫內容,現報載於眾,以告慰英烈,以期進一步做好新時期雙擁工作。

從高溝打出去的那支隊伍今何在


“您好,請問是漣水日報社嗎?”

“是的,請問您是哪位,有什麼事?”

“我是革命烈士魯文柏生前所在連隊的現任連長,我們看到《漣水籍志願軍烈士魯文柏親人找到了》這篇文章後,立即查尋連史,不僅查到了魯文柏指導員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英勇善戰、最後犧牲的經過,還了解到魯指導員當年在家鄉參加的地方武裝——聯防隊,就是我們分隊的前身,魯文柏烈士的家鄉高溝就是我們連隊的誕生地,我們想找到這篇文章的作者作進一步溝通了解。”

報社辦公室主任劉錦國接到電話後,立即將對方的聯繫方式告訴記者,並將記者的聯繫方式告訴了對方,讓我們作進一步交流。

通過電話和微信與現任連長經過多次交流,並查閱了相關史料,記者瞭解到對方所說的聯防隊就是當時的漣水抗日遊擊大隊。通過幾次交流和查閱連隊光榮歷史,漣水抗日遊擊大隊的前世今生在記者眼前也漸漸清晰:“1939年,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裡,在黨的領導下,蘇北地區燃起了抗日烽火,各地相繼成立了抗日救國組織,連隊的前身就是當時蘇北漣水縣境內高溝一帶的聯防隊。以後通過數次的改編,直到1955年5月,被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某部七連。”

1943年10月,17歲的魯恆柏參加了漣水抗日遊擊大隊,到部隊後他改名魯文柏。他隨部隊轉戰南北,從17歲參軍,到全國解放後只回過一次家。1950年魯文柏隨志願軍入朝參加抗美援朝,首戰雲山大捷,隨後又與所在部隊先後衝入平壤、突破臨津江,並於1月4日衝入漢城,佔領了李承晚的總統府。但在第五次戰役中,由於美軍火力太猛,加之迂迴路線曲折,魯文柏所在連隊參戰官兵受到敵人飛機和大炮的雙重轟炸,傷亡慘重,魯文柏指導員就是在這次戰鬥中犧牲的。

魯文柏烈士生前所在連隊一直傳承著英雄血脈,秉承著優良傳統,不僅在戰爭年代馳騁疆場,戰功顯赫,取得“智勇雙全”的光榮稱號,更是在新時期強軍目標的感召下刻苦訓練,牢記初心,砥礪前行,不斷獲得新的榮譽,特別是近年來在強軍建設中,出色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往事已鐫刻在歷史的豐碑裡,記憶已成為史冊裡的字跡,今天我們踏著昨日的豐碑而來,尋訪曾經從家鄉走出去那支隊伍的足跡。在尋訪過程中,魯文柏烈士的英雄事蹟和這支隊伍的輝煌留下了無盡的感動和深深的思考。

這支從高溝誕生後打出去的英雄隊伍與記者交流聯繫後,連隊領導已向上級作了彙報,計劃與我縣的人武、退役軍人事務部門進行溝通交流。縣委常委、縣人武部政委滕金霞表示,要儘快與部隊聯繫,積極做好雙擁工作。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人聽了記者的講述後,也表示積極與部隊溝通交流,計劃建立起軍地雙擁關係,進行雙擁活動。我們相信,從我縣走出去的這支英雄部隊,在家鄉人民的積極支持和軍地雙方的緊密配合下,在新時期強軍道路上,定會繼承光榮傳統,發揚成績,不斷取得新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