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辦公的慢性死亡

如何給傳統的格子間做一次開放式辦公的改造呢?

首先,你拆除牆壁,拋棄沒有靈魂的隔間。

接著,安排每個人沿著長桌就坐,肩並肩,方便交流。

再剷除剩下所有私人辦公室吧,它們只會強化某些人比其他人更優越的觀念。

讓最資深的員工在中間就坐。大家彼此協作,迸發創意火花。

外人看到你的辦公室,暗暗心想,這個地方可真是充滿活力。

員工效率提高了,貴司也將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產品。

但員工真的為此買賬嗎?

一個調查顯示:員工討厭開放式辦公室。它環境嘈雜,使人分心,幾乎不存在隱私空間。 “ 開放式辦公佈局帶來的感官超負荷已經到了使我幾乎無法工作的地步。一名47歲的平面設計師說道。他已經在開放環境中工作了 20多年。“我甚至一度因為這個原因不得不辭職。”

這就是開放式辦公室的迷思。它是一種無處不在的工作場所佈局,它的存在被視為理所當然,其許諾的合作與創新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2010 年,國際設施管理協會(International Facil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一項研究指出,全球 68% 的人在沒有牆壁或牆壁較矮的辦公室工作。

毫無疑問,這個數字至今肯定不止這麼小了。

從這類樓面佈局開始流行以來, 就不斷有研究揭穿它所謂的“好處”。

但研究人員發現,與擁有更多隱私空間的員工相比,在開放式辦公室工作的人請病假的時間要多出近 2/3,他們感到更不快樂、壓力更大、工作效率更低。

哈佛商學院2018年一項研究發現,開放式辦公室使面對面的交流減少了約 70%,使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增加了約 50%,推翻了它能加強協作這一觀 念。

然而,開放式佈局仍舊勢頭不衰, 畢竟它具有強大的象徵意義(且成本低廉),許多公司捨不得放棄。

正如今天許多事物一樣,開放式辦公室的存在至少有一部分要“歸功於”谷歌。

自 20世紀40年代備用秘書人員誕生以來,開放式的辦公樓層就已經存在。

然而,2005 年,當時創立僅7年的谷歌翻新了位於加州山景城的公司總部。

這棟高聳亮堂的大樓不僅展示了公司日益增長的財富和影響力,更標誌著一個新職業時代的到來。

建築師克萊夫·威爾金森(Clive Wilkinson)放棄了谷歌舊辦公室小隔間滿布的室內設計方案,採用了類似社區的風格:

保留了一部分私人空間,加入了大量公共空間和落地窗小會議室。

“ 他們的態度是:我們正在創造新世界,舊世界還有何用?”威爾金森說道。

隨著谷歌的崛起,他對協作辦公空間的願景開始騰飛。

“有些公司找到我們,說,‘我們想成為谷歌。’他們不太確定自己是誰, 但他們確定自己想成為谷歌。

大概在同一時間,創建於90年代末互聯網繁榮時期的其他初企開發了一種更為激進的開放式辦公室。隨著這類公司迅速增長,它們開始尋找廉價的方式,將自己與其他公司以及前輩區分開來。威爾金森說,他們的靈感來源於一種更有趣的辦公室佈局,這種佈局在廣告業早已司空見慣。

有些人搬進了舊金山市場街南區尚未完工的閣樓,並且維持了原狀。在快速招新(或裁員)的過程中,牆壁的存在只會讓情況變得複雜 。“ 這種環境非常糟糕。” 喬爾·斯波爾斯基(Joel Spolsky)說道。

斯波爾斯基於 2000 年參與創辦了 Fog Creek Software 軟件公司,目前是 Stack OverflowIT 技術問答網站的聯合創始人兼 CEO。

“沒有吊頂,特別吵鬧。對每個人來說都很痛苦。但互聯網創業公司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它們別無選擇。”

出於實際需要,一種美學就這麼誕生了。

2015 年,由弗蘭克·蓋裡(Frank Gehry)設計的Facebook門洛帕克(Menlo Park) 總部正式落成。從此,開放式辦公室不僅成了硅谷創新的象徵,更是一個強大的隱喻符號。

Facebook 目前在一 幢佔地 10 英畝(約合 4 萬平方米)的大樓裡安置了大約 2,800 名員工,該公司稱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開放式平面格局。

2012 年, Facebook 創始人兼 CEO 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在宣佈這一設計時寫道:

“我們的想法是打造一個完美的工程空間: 一個可容納數千人的大房間,所有人彼此靠近,方便合作。”

眾所周知,他在公共區域擺了一張普普通通的白色桌子,和其他人一樣。

(他還有一間私人“會議”室,據傳他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裡面。)

對初創公司和老牌企業而言,開放式辦公室所帶來的顛覆氣息令人無法抵抗。

“和企業不動產的領導者或 CEO 談談,問問他們為什麼要設計開放式的辦公空間,多數人會給你一個空洞淺薄的答案。”Humanyze 聯合創始人兼 CEO 本·瓦貝爾(Ben Waber)說道。Humanyze 是一家辦公場所分析公司,通過傳感器追蹤人們使用辦公室和相互交流的方式。

“但深入調查,你會發現,這是因為幾家非常成功的科技公司的辦公室就長這樣。”喬治城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卡爾文·紐波特(Calvin Newport)專門研究人們的工作方式,他的觀點更是充滿質疑 :開放式辦公室已經成為企業向風險資本家和人才證明自身價值的方式。其目的“不是提高效率和促進協作, 而是表明這家公司正在幹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員工在這種象徵意義之中迷失了自己。據 Humanyze 分析,開放式佈局有助於鼓勵團隊之間的互動,當企業試圖開發新產品時,這種佈局非常實用。

但它不利於團隊內部的互動,而內部成員的互動對於完成執行類工作(比如編寫代碼) 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員工需要保持同步。

開放式辦公室或許適合處於創意開發期的公司,一旦創意進入執行階段,這種 環境只會分散員工的注意力。

當然,商業領袖默認選擇開放式辦公室的主要原因之一很簡單,就是成本不高。

據商業房地產協會 CoreNet Global 統計,2013 年,全球員工的平均辦公面積從 2010 年的 225 平方英尺(約合 20.9 平方米)縮小至 176 平方英尺(約合 16.4 平方米),預計還將繼續縮減。

據谷歌人力資源部門分析師埃裡克·魯德(Erik Rood)(其個人博客 Data Interview Qs 致力於研究企業的財務狀況)計算,在全美規模最大的企業裡,這意味著每年可以節省數億美元甚至更多。

在充分利用這些效益方面,或許沒有哪家公司比得上 WeWork。

它在自家的共享辦公中心推廣了共享辦公桌和公共休息區,目前還為其他公司擴建辦公室。

WeWork 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利用自己的數據把員工壓縮到更小的空間裡。比如最近,它把 Expedia 旅遊網站的芝加哥辦公室從三層縮減至兩層,並且沒有犧牲員工的滿意度。

WeWork 職場策略總監莉茲·布洛(Liz Burow)表示,這包括拉近員工之間的距離,增加互動,同時設計各種座位安排,以及一部分私人區域。“人們在一天裡和一生中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需求。”她說道。“有時需要集中精力,有時需要與別人交談。”

很多建築師都認同這一觀點。珍妮特·波格·麥克勞林 (Janet Pogue McLaurin)是 Gensler 建築事務所的負責人,設計過許多著名的企業辦公樓。她認為,最有效的開放式佈局應當包含數間會議室和用於高度集中精神的私密空間。“創 新公司實際上對辦公空間的利用率更高。”他們不希望辦公 桌成為員工工作生活的中心。

這個想法很吸引人。但是,WeWork 發現,辦公室裡最昂貴的部分就是小會議室。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為企業客戶提供“電話亭”,一種可直接加入現有佈局的便攜式空間。 其面積僅為15 平方英尺(約合 1.4 平方米),作為私人辦公 室來講相當侷促。但至少還有一扇門。

开放式办公的慢性死亡

文 | Katharine Schwab

翻譯 | 李美玉

圖片 | fastcompany.cn&網絡

开放式办公的慢性死亡

挖掘創新是《快公司》一以貫之的行事方法論,然而,關於“創新是什麼”,“創新在哪兒”的議論往往莫衷一是。其實,創新本就是一場沒有邊界和限制的頭腦風暴,每一次刷新都是顛覆。我們一直在尋找創新路上的並肩者,他們與眾不同,不墨守成規,他們是這場風暴的中心。如果您身邊有這樣不懈嘗試的“風暴發起者”,歡迎後臺留言。

點擊即可購買雜誌,全年訂閱8折優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