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十萬元的亞洲龍真的能夠媲美雷克薩斯ES嗎?

謎教主


亞洲龍在上市之後,的確是彌補了一汽豐田最近幾年在中高級轎車的疲軟姿態,而對於價格相差十萬不止的雷克薩斯ES來說,貴出來的部分究竟值得嗎?



從售價上來說,亞洲龍2.5自然吸氣版本的指導價為20.88萬元至24.48萬元,相對的,雷克薩斯ES260的指導價為33.5萬元至39.8萬元,相差了十萬不止,而亞洲龍雙擎版本的指導價為22.68萬元至28.98萬元,雷克薩斯ES300H的指導價為35.9萬元至46.8萬元,對於普通的消費者來說,相同的TNGA架構下的GA-K平臺,和接近的動力總成,亞洲龍是不是能媲美雷克薩斯ES,還真不一定。


首先就是品牌溢價能力的問題,雷克薩斯作為豐田經營了這麼多年的豪華品牌,其實從市場表現上來說,已經算是成功的了,品牌形象和溢價能力都是掛著豐田標誌的亞洲龍比不了的,而對於一部分商務需求的消費者來說,雷克薩斯豪華品牌的身份相比豐田來說,在氣場和氣質方面也要更突出一點,所以ES之所以貴,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品牌的溢價能力,再加上雷克薩斯獨立的銷售渠道,銷售體量比豐田小,所以算到每臺車的運營成本跟豐田對比也是不一樣的。


另外就是整體的做工和用料,老實說亞洲龍老是被稱為是性價比更高的雷克薩斯ES這一點,我並不完全認同,換個角度來說,這也是個尺寸更大的凱美瑞,而且我個人覺得,亞洲龍的售價的確看上去是很有性價比,但是內飾的整體做工和用料,跟雷克薩斯ES簡直就不能比,我甚至覺得中控區域的精緻感還不如凱美瑞,所以說從做工和用料方面來說,雷克薩斯ES的整體內飾精緻感跟亞洲龍相比,提升可以說是巨大的。



所以說,如果你的用車需求只是想找一個空間大,動力表現還不錯,乘坐感受舒適的家用車來說,亞洲龍的確是蠻有性價比的,而對於更高要求的消費者來說,汽車已經不再是工具的屬性了,也是身份的象徵,對於整體的行駛質感和內飾精緻感會有更高的要求,我個人就覺得亞洲龍和雷克薩斯ES相比,底盤的行駛質感還是有區別的。所以說如果只是簡單的家用車,亞洲龍的確是更有性價比的選擇,但是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個道理在汽車界可以說是很明顯的了,不光體現在你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還有其他的附加值。

以上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看法,如果您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淡墨車事


亞洲龍是宣傳的厲害了些,但是否能和雷克薩斯相媲美,那就見仁見智了。

拋開國產的發動機和原裝的不是一個檔次不說,咱就說最直接的感覺吧,首先亞洲龍一上車,你會感覺到濃濃的塑料感,到處都是看起來廉價的塑料手摸起來感覺說的不好聽,比五菱好不了多少,雷克薩斯在內飾方面簡直和亞洲龍不是一個檔次,甚至可以說甩了幾條街,亞洲龍的內飾都達不到凱美瑞一半的效果。

其次駕駛感覺,雷克薩斯的調教相對來說偏向舒適型,或許不少人感覺有點肉,不過沒辦法,他的調教就是這樣,就好像奔馳,發動機的功率一點都不含糊,但就是讓你感覺起步的時候沒有那種衝動,亞洲龍相對來說好像動力直接了一些,不過買這款車的不會是買思域的那種小年輕,不會太在意這一丁點。

還有就是座椅,雷克薩斯的座椅包含度別想歪了,比亞洲龍要好很多,還有皮質的柔軟度也舒服很多,亞洲龍總是讓你感覺到什麼是廉價,硬,除了硬還是硬,唉,可惜這不是女人需要的那種硬。

再者就是駕駛的感覺和乘坐的感覺,雖說是同一底盤同一品牌,記住老人一句話龍生九子就是了。當年沃爾沃還在福特的旗下時,沃爾沃s40、福特的福克斯、馬自達的3都是同一發動機同一底盤同一平臺,但感覺完全不一樣,為什麼說沃爾沃和福特而不舉例說大眾和奧迪?大眾和奧迪只是內飾的用料不一樣,但駕駛感覺太類似了,不是很專業的試車手是不容易分辨。其實也可以舉例,大眾奧迪還有保時捷,有幾款車都是同一平臺同一發動機同一底盤,明顯差距還是有的,你開部途觀和開Q5出去泡妞你和妞說我們都一樣,妞會相信嗎?

所以說雷克薩斯畢竟是雷克薩斯和豐田亞洲龍還是不一樣,你開豐田人家都會說是豐田不是豪車,除非你開陸巡或者紅杉,但也有不少人說你的車很低端,還不如一部寶馬3系列搶眼。

品牌的差距只有你用車之後才會體會到,而不是車評人寫的文章你看了幾篇就理會得到差距。現實中的差距還真的不是一般大。我有個朋友之前開公司,買部寶馬5,每次和人家談生意人家總以為他是打工的,最後沒辦法貸款換了一部卡宴,這就是品牌和型號的現實差距。


午夜123533817


反正我會選擇亞洲龍。其他人就不知道了。


龍族旅客


怎麼會,別被營銷欺騙了!

首先,產地是決定性因素

其次,配件上不一樣

最後,設計也糙了些。

亞洲龍更應該看做凱美瑞的姊妹篇


冬日31143389


試一下亞洲龍的旗艦版、你就不會有這樣的想法了。


我是不小心路過的


記住一句話,一分錢一分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