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巔峰墜入平庸的“暗黑者”

未曾想,無數觀眾期盼了2年的《暗黑者3》在悄無聲息中開播,也在悄無聲息中迎來大結局。

相較於《暗黑者1》中緊湊的破案主線,《暗黑者3》在原著兩條主線的基礎上,加入了羅飛和文成宇較量的破案主線,但三條主線之間的交集太少,劇情的轉折主要依靠生硬的畫面切換,此外,劇中還插入了一些無厘頭的喜劇元素,極大地割裂了劇情的流暢性和觀眾的體驗感。

當然,主線過亂並不是《暗黑者3》口碑不穩的唯一原因,劇中在外作案的Darker文成宇化身中二殺手,不殺人,反而為警察提供辦案線索的設定降低了觀眾對於破案線精彩程度的心理預期,這也是該劇口碑難佳的另一重大原因。


從巔峰墜入平庸的“暗黑者”


目前,約有4184名網友為《暗黑者3》打出了6.2的豆瓣評分,雖在及格線上,但顯而易見的是,相較於《暗黑者1》8.1的豆瓣高分,《暗黑者3》更“正確”了。

1

從“形散神不散”到越飄越遠

三條割裂主線下的全面崩盤

《暗黑者》系列作品的原著作者周浩輝在2015年發博稱,“對於《暗黑者》第一季,我曾給過“形散神不散”之類的評價;現在的第二季呢?我覺得那是一隻徹底脫線的風箏。。。”


從巔峰墜入平庸的“暗黑者”


遺憾的是,“徹底脫線的風箏”的評價同樣適用於第三季。

《暗黑者1》改編自周浩輝的《死亡通知單》,雖然改變了原著沉穩厚重、懸疑黑暗的風格,融入了較多的喜劇元素,但劇情主要圍繞專案組成員和Darker之間對於案件的高智商對決展開,並在此基礎上恰到好處地探討了社會熱點問題,整體連貫緊湊,至今仍保持在8.1的豆瓣高分上。

《暗黑者2》在服化道方面雖有所改進,但該劇豆瓣評分僅為6.5。劇中不僅存在大量的邏輯bug、沙雕情節、偽CP線和廣告植入,致使劇情混亂、主線不明,大結局還將原著中的小E拆分成薛天和杜明強(文成宇)兩人,示意Darker是一個組織,為續集做鋪墊,案件逐漸淪為人設的襯托,已經滑向了崩盤的邊緣。


從巔峰墜入平庸的“暗黑者”


《暗黑者3》在遵循了原著中,薛天監獄線和阿華黑幫線設定的前提下,加入了羅飛和Darker之一的文成宇關於案件較量的破案線。然而,三條主線之間的聯繫僅是人物相互認識,前十幾集中除了羅飛詢問薛天孟芸的下落、阿華幫助薛天喜歡的鄭佳治療眼睛的交集之外,三條主線獨立進行,並無太多交叉性。


從巔峰墜入平庸的“暗黑者”


三條主線關聯度太低,無法穿插引入,致使鏡頭來回切換,如第一集,第一個畫面是對案件線索的分析,下一個畫面便切入到杭文治初進監獄被欺負,第三個場景又是探案組的插科打諢,破壞了劇情的流暢感。

這樣長期不相交的多線敘事方式,導致劇中的破案線是靠幾個鏡頭對於關鍵證據的“劃重點”完成的,推理邏輯不夠嚴謹,讓觀眾認為篇幅太長致使推理部分被嚴重壓縮。

而《暗黑者3》最後兩集,薛天越獄的部分竟然被一筆帶過,讓不少原著粉直言,越獄線不過癮,不僅無法突顯多線敘事的優勢,還顯得劇情隨意,兩邊不討好。


從巔峰墜入平庸的“暗黑者”


再加上,劇中的沙雕套路過多,篇幅過重,不僅未達到恰如其分的喜劇效果,反而分散了嚴肅緊張的懸疑結構,如第一個慘案發生後,羅飛到案發現場參與破案,還要與二隊長日常鬥嘴一番等,削弱了案件的緊張感,致使劇情更加凌亂,豆瓣評分也僅有6.2。

2

從法外製裁到草率團滅

Darker精神的自我“閹割”

既然《暗黑者3》出於劇情節奏的考量,在劇中加入了破案的主線,那就不得不涉及到破案線最關鍵的反派人物Darker人設的轉變。

正義總會戰勝罪惡,《暗黑者3》中的Darker文成宇從制裁者變成了專案組的輔助者,後受傷進了醫院,苦心謀劃了22集的薛天剛出獄便被喜歡的姑娘打成篩子,黑幫大佬阿華被抓,杭文治被薛天“處決”了,鄭佳進了監獄,《暗黑者3》快速迎來了正義的勝利。


從巔峰墜入平庸的“暗黑者”


Darker雖然是懲惡揚善的法外製裁者,站住了道德的立場,但正如尼采所言,“與魔鬼搏鬥者要小心自己在搏鬥中也變成魔鬼,當閣下往深淵裡看時,深淵也在注視著閣下”,久而久之,Darker大底會像袁志邦那般忘卻了理想和初衷,遊走在法律之外。

然而,與前兩季中的Darker和警察搶時間,落地處決被害人不同的是,本季在外活動的Darker文成宇做案不戴手套還開始給警察提供證據,時而成為專案組查案的工具,乃至有網友形象地形容道:“這一季的Darker一看就是接受了優秀的政治教育…已經開始洗心革面了…”。

苦苦謀劃了20多集越獄的薛天也帥不過兩集,連下三張死亡通知單後,便被剛重見光明的鄭佳亂槍打死,文成宇也重傷進了醫院。


從巔峰墜入平庸的“暗黑者”


雖說Darker人設的弱化是劇情必然的發展走向,但是這樣的結局對於謀略過人的反派來說,未免太過草率,正義一方的勝利總有一種勝之不武的感覺。

相反,原著中的小E是劇中最大的反派,苦心謀劃,連殺幾人逃出監獄後,給反水的警方臥底豹頭下了死亡通知單,最後在和羅飛鬥智鬥勇之際,被鄭佳用毒簪刺死,屍體被一男一女救走,保持了Darker一貫的冷靜理智,並沒有文成宇在外幫警察斷案對Darker設定的弱化。

而《暗黑者》第一季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Darker以“暗黑執法者”的身份伸張正義的設定,某種程度上迎合了“善惡終有報”的因果輪迴心理,滿足了觀眾對於超級英雄的想象。


從巔峰墜入平庸的“暗黑者”


正邪雙方勢均力敵的較量才是該劇最精彩之處,第一季的警方如同是殺手邀請來見證自己一手製造的死亡遊戲的玩伴一般,被殺手牽制地團團轉,在雙方勢均力敵的較量中,引發觀眾對於法律和道德複雜關係的審視。

第二季,隨著袁志邦被炸死,Darker的角色雖然也有所弱化,但仍能在專案組之前調查出案件的真相,先下手為強,甚至於經常將專案組耍得團團轉。而第三季中Darker組織的存在感嚴重弱化,像是在“過家家”,嚴重降低了劇情的精彩程度。

3

從“很好看”到“很正確”

懸疑網劇政策紅線日趨收緊

《暗黑者3》的片尾再次重申,“Darker因價值觀的曲從而自我矛盾,終將在專案組的追捕下走向滅亡。”


從巔峰墜入平庸的“暗黑者”


劇中最鮮明的一個變化便是Darker的神通廣大在弱化,該劇的總製片人白一驄曾發博稱“改得都快不認識了”。改編和刪減都是《暗黑者3》難達觀眾預期的重要原因,而從《暗黑者》系列的轉變也能看出第一代經典網劇類別慢慢被“和諧”的過程。


從巔峰墜入平庸的“暗黑者”


《暗黑者1》的播出正值網劇初創期,網絡視聽節目採取“自審自播”的模式,創作環境較為寬鬆,Darker“上帝之眼”的設定、五花八門的刑罰和抽絲剝繭的故事極大地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網絡播放量接近4億。

不過,《暗黑者1》引來的懸疑熱潮未過,便和《心理罪》《盜墓筆記》《探靈檔案》等劇因舉報被下架整改,隨後的《暗黑者2》《餘罪》《滅罪師2》也未能倖免於廣電審查。接著,又迎來了《河神》等網劇的大規模下架整改,這些網劇被下架的原因都是不符合廣電總局對於“涉及血腥暴力、色情低俗、封建迷信”的內容規定。


從巔峰墜入平庸的“暗黑者”


“十播九下”的慘狀讓製作方對於下一季內容的改編慎之又慎,一定程度上已然降低了劇情的精彩程度。而現階段,由於中國的影視劇領域一直缺乏適當的分級制度,難免造成在內容審查上的一刀切,隨著網臺審查的統一標準的實施,懸疑網劇基本上只有完成對劇情內容的審查,才能拿到節目的備案號,上架網播。

時隔兩年首播的《暗黑者3》(2017年已拍攝完成)在刪減了20多集後愈發像一部普通的犯罪懸疑劇,不僅將薛天關在了東南亞某國的監獄中,還模糊了Darker處決受刑人的過程、刪減了比較血腥暴力的鏡頭、增加了片前片尾的大道理總結等等,更像是一部正能量宣傳片。


從巔峰墜入平庸的“暗黑者”


今年熱播的《古董局中局》的主題是保護文物、《鬼吹燈之怒晴湘西》的一行人探寶損失慘重卻無功而返。《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主動和公安機關所屬的金盾合作,但第二季至今仍無下文。

顯而易見的是,隨著國內網劇審核環境的日趨嚴格,製作方的“求生欲”更強了,可見程度卻下降了。

本文首發微信號:劇焦一線(ID:TVfocus)

從巔峰墜入平庸的“暗黑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