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不是都是三分鐘熱度?有沒有長期堅持下來的?

八分半的小五姐姐


很高興每次都能收到提問者的垂青,對比表示感謝!

我很欽佩能夠每天或者有規律的堅持與書為伴的人,這份堅持定是一種著迷和享受。

記得初中的時候一位要好的同學在分開之時留給我一本《平凡的世界》,那是我第一次完完整整的讀完了一部不屬於學校九年義務課本以外的書。對於年少的自己影響頗深,只可惜只拜讀了一遍就被妹妹傳閱了,再以後就不曾見過了。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似乎眼睛裡能盯著的就只剩鈔票了。偶爾翻看的幾頁也確實難以靜下心來,早已失去了閱讀的意義。三分鐘熱度,真的不如不讀。

慢慢的發現,會的東西越來越少,能學的和要學的卻越來越多。而這些我們所需要的,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不曾離去,只是被自己忽略了而已。

最近開始了有規律的讀書,只是每天只能閱讀一小時,感覺自己是真的需要這份堅持了。

注:本文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告知刪除,謝謝🙏。





小生活da世界


是否能夠長期堅持讀書與個人的自律有很大關係,小部分因素與周圍的環境有關。

現在的大人大多忙於生計,而學生忙於補課、中考、高考,論文,沒多少時間看課外書,而且大部分人一有空餘時間就是玩手機、和朋友出去玩。老年人雖然有大把時間,但是由於視力,身體健康等原因沒有經常讀書。

但是還是有些人堅持讀書,屬於鳳毛麟角的存在。我從高二到現在大一,堅持閱讀了3年。


和我一樣933


看書真的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了,當然玩電子遊戲也超級有趣,可時間不夠用啊,每天只睡6個小時、上下班坐班車、晚上9點就帶孩子們睡覺,都是為了更多的看書時間,為了眼睛健康多看幾年還買了電子閱讀器。

我小時候沒什麼玩具,受父親影響,就是愛看書,所以直到現在也非常喜歡,至今實體書和掌閱上買的電子書有3000餘本,不算多,沒有買書強迫症,不是好書堅決不買。還有很多小人書和漫畫書,基本上暢銷類、高評價類、國學典籍、古典小說、外國經典、經典科幻、懸疑小說什麼的說得出名字的出版書都有,這兩年買的電子書比較多,因為閱讀很方便。圖片是我小時候看的小人書,都有30多年的歷史了,很珍貴。

還愛看漫畫,我是追著聖鬥士、七龍珠長大的,三大民工漫畫也看了幾遍了,最愛海賊王,那是男人的故事,現在還每週在貼吧追更呢,希望尾田不要掛,桃之助必須死。

看書得到的最大的收穫是思考的方式、是人生的態度,這是用任何其他東西都換不來的收穫,小時候的願望是當偉大的科學家,40歲了也沒能當上,現在在綿陽某研究院打雜搬磚,耳濡沫染算個科普愛好者吧哈哈,最近的願望是頭條裡的民科專家們不要再浪費精力、金錢在臆想上,多學習打好基礎,用真正科學的方法才能做有用的研究,人生苦短,別花太多時間在否認科學上啊。






孩兒們隨我來


只要是對知識的真正渴望和所取的人,絕不可能對讀書會產生只有三分鐘的熱度,是長期的習慣養成,是終身點滴積累的永不滿足,是生命中不斷進取的最主要源泉,是人生前行的強大動力,不是堅持,是喜歡,凡是喜歡的東西,都是終身追求的。

《頭條》上有些創作者總是喊出每天的發文,已把所學所積的知識,已枯竭的用盡,辛苦而又努力寫的文章沒人看了,由於語言表達力不強,只能用些圖不達意的圖像來彌補。

那你己向廣大讀者朋友袒露了你知識積累的貧弱,語言組詞能力簡單。牙膏己成空殼,你再辛苦的用力擠捏,連空氣都己被擠盡,你讓讀者花了自己的時間和流量,來與你一起把你寫的沒有內容的文字當成家庭作業來完成,可能有這樣的讀者嗎?

寫作技巧的不斷輪換,知識表達的文式多樣,觀點獨到的文魂特點,信手拈來的文思泉湧。唯一的補充來源就是看書,看大量的名家作品,把自己當成書中喜歡的各種人物角色。在生活中用上書中學到的精練語言來與人對話和交流,看人們的內心變幻是怎樣通過手勢,表情,眼神和語氣來表達出的是否真假,是否好惡,是否美醜,是否兇善?在書中都能毫不掩飾的向你透底表述。

“黃金屋和顏如玉”不一定能找到,但是每天發文寫些讓讀者喜歡的自說自話的簡文方式會有,當然,要達到以上基本要求,僅憑“三分鐘”的熱度是絕對做不到的,就是“開玩笑”的笑料構思都找不到一點靈感。


無言嘍


堅持不下去。

工作時間996,下班累的飯都不想吃了,那還有心思看書。

讀書需要環境,心境,都想安靜的生活,可現實不允許啊,讀書成了奢望。


家住嫩江


不是,有很多長期堅持下來的,有時候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當然了長期堅持的人肯定比沒有堅持下來的人要少很多,畢竟堅持讀書不是誰都可以長期堅持的哈。


心誠事可成


正在努力培養這一興趣愛好,順便帶動孩子們……


毛香群


對我來說,讀書不是三分鐘熱度,而是長期堅持下去了,養成習慣後一直都經常享受讀書之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