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檔案69——埃弗拉士龍

恐龍檔案69——埃弗拉士龍

埃弗拉士龍

年代:三疊紀晚期

地點:歐洲(德國)

大小:長2.4米

埃弗拉士龍是種蜥腳形亞目恐龍。埃弗拉士龍是種四足恐龍,身長6米,生存於晚三疊紀的德國,約2億1000萬年前。埃弗拉士龍由埃伯哈德·弗拉士發現於1909年,並以他的名字命名,它比其原蜥腳下目近親稍大,但結構方面總體類似。與原蜥腳下目相同的是,它們也有著多功能的手長長的手指上有靈活的“拇指”,能夠抓取小型植物和大把葉子。其腕關節也十分發達,所以它的手掌可以輕易地按壓在地面上,形成四足行走的步態。

不過埃弗拉士龍有一個原始特徵:僅有兩塊薦椎將臀部與脊椎相連接,這使得它的臀部及後肢結構並不堅固其他所有的“蜥臀目”恐龍都至少有三塊椎骨將臀部與脊椎相連。

埃弗拉土龍僅僅是三疊紀晚期的德國大量存在的原蜥腳下目恐龍之一,其他的還有板龍、鞍龍和槽齒龍,還有其他的獸腳類動物,如植龍、勞氏鱷科和堅蜥目。人們認為它們是從別的地方遷徙至此,但具體位置尚不可知。

在過去,埃弗拉士龍的化石曾經被錯誤歸類達四次。它們的化石最初與勞氏鱷目的化石混合在一起。在1908年,休尼將這些混合化石命名為巨齒龍。埃伯哈德·弗拉士發現了這個錯誤,並將屬於勞氏鱷目的部份繼續名為巨齒龍。弗拉士當時將埃弗拉士龍的化石,認為與槽齒龍是同種動物。在1932年,這些化石被歸類於Palaeosaurus。在1984年,這些化石被認為是個未成年的鞍龍。但在2002年,這些化石終於被建立為獨立的屬,埃弗拉士龍。有些網站仍將鞍龍與埃弗拉士龍混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