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概況

潞城區,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東北邊緣,位於東經112°59′36″—113°25′40″、北緯36°14′00″—36°29′30″之間,海拔高度616-1316米。西北與襄垣縣以山為界,東北與黎城縣隔河相望,東南與平順縣谷嶺交錯,西南與潞州區垣川接壤,西南距長治市中心20公里。

2017年,潞城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5.8億元。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名稱由來

據《水經注》:“(潞)縣故赤翟潞子國也。”

歷史沿革

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概況

潞城區政區圖

潞城區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集居。古史記載,早在黃帝時期就有炎帝的後裔參盧受封於今潞城市一帶,建立了潞國,他的子孫遂以“路”為氏。

商屬微子封地,稱微子國。

春秋時為潞子國,戰國時期,潞子國故地稱為“潞”或“露”,為韓國上黨十七邑之一。當時,潞、露二字可通假,當前仍有存世的韓國方足露布,其地望即今潞城區。

秦置潞城縣,屬上黨郡。

西晉時期,潞縣一度為上黨郡治所。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改潞縣為刈陵縣,縣址在今市區東北25公里處的古城村,後遷今黎城縣古縣鎮。

隋開皇十六年(596),黎、潞分設,從刈陵縣劃出南部區域置潞城縣,縣治設在今潞城區城區。

唐天佑二年(905)權臣朱溫為避其父朱誠名諱,改潞城縣為潞子縣。五代後唐時恢復潞城縣名。宋、元、明、清沿用。

1940年5月,為適應抗日戰爭形勢需要,以邯(鄲)長(治)公路為界分設潞東縣、潞西縣。

1941年5月合併,乃稱潞城縣。

1954年7月與長治縣合併,稱潞安縣。

1958年劃入長治市。

1961年,市、縣分設,恢復潞城縣建制,屬晉東南地區管轄。

1983年10月改歸長治市管轄。

1994年4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消潞城縣,設立縣級潞城市。[7]

2018年6月19日,國務院關於同意山西省調整長治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8〕87號),撤銷潞城市,設立長治市潞城區,以原潞城市的行政區域為潞城區的行政區域,潞城區人民政府駐潞華街道城內正街16號。[8]

2018年9月30日,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潞城市,設立長治市潞城區,以原潞城市的行政區域為長治市潞城區的行政區域。

[9]同年11月23日,長治市潞城區正式掛牌成立。

位置境域

長治市潞城區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東北邊緣,地跨東經112°59′36″——113°25′40″,北緯36°14′00″——36°29′30″。東南與平順縣相連,西南與長治市潞州區接壤,西北和襄垣縣毗鄰,東北臨濁漳河與黎城縣隔河相望。東南至平順縣城22公里,西北至襄垣縣城34公里,東北至黎城縣城36公里,西南至長治市中心20公里。西北距山西省省會太原240公里,東北距首都北京623公里。潞城區全境輪廓呈不規則四邊形狀,東西長31.5公里,南北寬19.5公里,行政區域總面積615平方公里。[1]

地形地貌

潞城區境內平原、丘陵、山區分別佔總面積的15.6%、62.8%和21.6%。東部多為山區,中部多為平川,西部多為丘陵。海拔高度616—1316米,最高點大禹堖海拔1316.1米,最低點辛安河谷海拔616米。[1]

水文情況

潞城區境內河流均屬海河流域。可分為常流河和季節河兩類;濁漳南源與濁漳河為常流河,其它為季節河。濁漳河南源發源於長子縣發鳩山(鹿谷山),由南向北,流經長子縣、上黨區、潞州區安居村,自潞城區史回鄉曲裡村入境,經宋村、東白兔、韓村、洪嶺、店上、河湃至曹家溝村出境,入襄垣縣至甘林村與濁漳河西源匯合。境內長17.5公里,流域面積262.7平方公里。濁漳河古稱潞水、潞川。因其水流湍急,並夾帶黃土泥沙,故名。濁漳河分南、西、北三源。南源發源於長子縣發鳩山,長133.5公里;西源發源於沁縣漳源村西北華山與伏牛山,長81.4公里;北源發源於榆社縣柳樹溝,長129.8公里。南源與西源在襄垣縣甘林村匯合,向東流至合河口村附近與北源匯合後,稱濁漳河,是潞城區、黎城縣和平順縣的天然分界線。自潞城區南馬村入境,流經石樑、上村、常村、續村、西流鄉潞河、古城、西流、南流,至辛安村出境。境內長20公里,流域面積為352.24平方公里。境內還有大南河、百里灘河、漫流河等十多條主要支流。

[1]

氣候特徵

潞城區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9.5℃,年平均降水量503.7毫米,年均日照時數2434.9小時,年無霜期176天。

水資源

潞城區水資源總量為6.78億立方米,其中,過境河川徑流量為5.84億立方米,境內水資源總量為0.94億立方米。境內水資源中,河川徑流量為0.7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0.711億立方米,重複水量為0.541億立方米,是北方地區少有的富水區。水資源人均佔有量約3652立方米,分別是全國、全省人均佔有量的1.4倍和6倍。其中聞名三晉的辛安泉是華北第二大泉,泉口標高海拔600—640米,泉群年平均流量為11.9立方米/秒,水質優良,屬高鍶低鈉型不含二氧化碳的純天然礦泉水。[11]

土地資源

潞城區國土面積615平方千米,約合92.2萬畝,其中耕地約52.1萬畝,園地約1.1萬畝,林地約5.5萬畝。[11]

礦產資源

潞城區境內礦藏資源比較豐富,非金屬礦主要有煤炭、石灰岩、熔劑白雲石、石膏、耐火粘土、水泥粘土、磚瓦粘土、陶瓷粘土、硫磺礦、冰州石。金屬礦石有鐵礦石、銅礦等。其中,煤炭分佈面積22.2平方公里,原煤儲量約2.4億噸;白雲石礦藏面積約20平方公里,儲量約2.2億噸,佔到山西省已探明儲量的90%;石膏礦藏面積約10平方公里,儲量為2327.5萬噸;礦床集中、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石灰岩分佈面積約310平方公里,儲量約5億噸,其中。水泥石灰岩儲量1.7億噸,溶劑石灰岩儲量為0.7億噸,電石石灰岩儲量為1.5億噸。[11]

生物資源

潞城區境內植物資源比較豐富,共56科25屬212種。其中天然木本植物26科25屬48鍾,草本植物30科150餘種,苔蘚與菌類植物共14種。喬木樹種主要有油松、白皮松、側柏、山楊、小葉楊、旱柳、河柳、椴樹、樺樹、山杏、山桃、杜犁、蠟梅等。灌木種類約有30餘種。草本植物主要有禾本科類30餘種,豆科類15種,菊科類12種,百合科類7種,唇形科類5種,其他科類20種。苔蘚與菌類主要有苔蘚、松蘑菇、木耳、馬皮泡、地衣等。藥用植物也比較豐富。

潞城區境內野生動物共83種,其中:獸類(珍惜獸類、毛皮用獸類、益獸類、鼠害獸類)15種,鳥類(肉用鳥類、常見鳥類、益鳥類)23種,爬行類(蛇、壁虎)2種,兩棲類(黑青蛙、林蛙、綠青蛙、蛤蟆)4種,水生類(鱉、黃鱔、小魚、泥鰍、蝦、貝殼、螺等)7種,蟲類(藥用蟲類、益蟲類、害蟲類)32種。

  • 八路軍總部北村舊址
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概況

八路軍總部北村舊址

八路軍總部北村舊址,位於潞城區西25公里處的鹿臺腳下,濁漳河畔,與潞州區、襄垣縣接壤,素有“雞鳴一聲三縣聞”的稱號。[12]

  • 神頭之戰紀念碑
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概況

神頭之戰紀念碑

神頭之戰紀念碑,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我八路軍129師在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的指揮下,派386旅旅長陳庚、政委王新亭率771團、772團在潞城區至濁漳河畔舊邯長路沿線設伏,陳庚將軍率部親臨現場偵察後,調整安排戰術,選定在神頭嶺設伏,引誘佔據潞城區的日軍進入八路軍的埋伏圈將其一舉殲滅1000多日軍,繳獲大量武器裝備的一次著名戰役。[12]

  • 高山流水旅遊景區

高山流水旅遊景區位於潞城區東北25千米的辛安泉鎮境內,緊鄰309國道,是華北唯一的竹筏漂流,景區設3個碼頭,北起309國道趙店橋,南至千年古剎原起寺,全長11.5千米,景區總面積近10平方千米。景區主要景點有:河道竹筏漂流、休閒垂釣、沙灘浴場等。[13]

  • 綠野漂流旅遊景區

綠野漂流旅遊景區始建於2007年,景區起點高山流水竹筏漂流3號碼頭下游至辛安橋頭,漂流全長3.5千米,河道落差近20米。遊客在划船漂流時可以體味水上漂流戲水的激情,又可隨時瀏覽河道峽谷兩岸的自然風光。該景區尾端和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原起寺緊鄰,兩個景點形成了自然與人文的優勢互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