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河施策!三明市三元區多模式管理疏通河道管理“神經末梢”!

因河施策!三明市三元区多模式管理疏通河道管理“神经末梢”!

自落實河長制以來,三明市三元區高度重視,及時建立河道專管員隊伍,不斷將河長制責任下沉延伸到村級,為全區65個大小河段配備河道專管員。

經過近兩年的摸索,三元區依據各鄉(鎮)、街道特點,因地制宜、因河施策,建立多種河道專管員管理模式,疏通河道管理“神經末梢”。

“合”管模式

莘口鎮探索整合“路長、河長、保潔長”等生態治理職能,通過社會化招聘成立13人的莘口鎮綜合生態管護隊。

因河施策!三明市三元区多模式管理疏通河道管理“神经末梢”!

莘口鎮綜合生態管護隊

生態管護隊設立1名隊長,將鎮轄區分成5個責任區,分組明確責任管護員,利用“智慧平臺”APP及時掌握村莊周邊河域、道路環境衛生情況。同時,對管護員實行一年一聘的動態管理模式,年終考核優秀者優先續聘。

因河施策!三明市三元区多模式管理疏通河道管理“神经末梢”!

莘口鎮綜合生態管護隊清理河道垃圾

工資由基本工資、考核績效兩部分構成,落實資金120餘萬元,每人工資達4100元/月(含五險一金),給於管護員充分的保障。

“寬”管模式

巖前鎮制定《巖前鎮全域生態環境管護員管理辦法(試行)》,拓寬河道專管員生態、生產、生活三大領域職責。

因河施策!三明市三元区多模式管理疏通河道管理“神经末梢”!因河施策!三明市三元区多模式管理疏通河道管理“神经末梢”!
因河施策!三明市三元区多模式管理疏通河道管理“神经末梢”!

巖前鎮生態管護員在生態、生產、生活三大領域紮實作為

在生態領域,管護員職責包括日常巡河、上報信息,組織清理河湖垃圾,維護河道公示牌、宣傳牌以及制止非法涉砂、破壞水土等行為;在生產領域,管護員需開展畜禽養殖汙染管護,督促農民減少並回收利用農業生產垃圾;在生活領域,管護員負責各村道路兩側垃圾清理、收運情況監督工作,加強環保宣傳,協助有關部門執法調查等。

同時,巖前鎮還對管護員實施薪酬差異化管理,每人所得工資與日常工作績效相掛鉤,有效提高管護員積極性。

“精”管模式

對於轄區內涉及流域少、長度短,巡查難度小的情況,城東鄉、城關街道分別通過以流域劃分責任區、多河段包乾制,精簡了人員,並整合資金,進一步提升專管員工資待遇及巡河積極性。如城關街道由原7名河道專管員精簡至2名,補貼由每人200元/月提升至700元/月。

“村”管模式

因河施策!三明市三元区多模式管理疏通河道管理“神经末梢”!

城東鄉臺江村護河隊在河岸張貼禁止亂倒垃圾宣傳圖

一是中村鄉根據轄區涉及河段多、長等因素,以村為界劃分責任區,在各村選聘優秀村民擔任河道專管員,開展日常巡河護河工作。二是城東鄉率先建立臺江村“村民護河隊”,由村民自發參與巡河、護河、管河工作,發揮良好示範引領作用,帶動更多人加入愛河護河隊伍。

因河施策!三明市三元区多模式管理疏通河道管理“神经末梢”!

村民護河隊制止非法電魚行為

因河施策!三明市三元区多模式管理疏通河道管理“神经末梢”!

市、區領導向村民護河隊瞭解履職情況

每個河段、每條支流是整個流域的神經線,而每個村(居)河段是最基層、最末端的。三元區通過因地制宜、因河施策,建立多種管理模式,充分發揮了河道專管員巡管作用,疏通河道管理“神經末梢”,打通河道治理“最後一公里”。

水清三明

id:smhzzbgs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