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菸袋斜街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大名鼎鼎的京味作家汪曾祺曾對北京城毫不客氣地讚歎過一番:“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裡有大街,有衚衕。大街、衚衕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識極強。”

意思很簡單,大作家通過多年的京城生活,總結說明北京的衚衕巷子都是直來直去,不拐彎,好走,人不容易迷路。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這樣的衚衕顯得莊重,整齊劃一。但是,偏偏有一條衚衕,不那麼規規矩矩。它確是一條斜穿而過的衚衕。於是乎,它被大夥兒稱為“斜街”。

所以說,這條衚衕是條“出軌”的巷子。說得好,叫耍個性;說不好聽,叫擰巴。

此外,它的形狀更是奇特,簡直就像是某個大爺在冬天的四合院的暖陽下抽的那隻煙鍋袋!怪不得人們都喊它“菸袋斜街”。

這也許正是大作家汪曾祺疏忽的一點,萬事都有例外。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那麼,這條斜街是怎麼形成的呢?這個故事是相當遙遠的,至少要把往事追溯到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那會兒。

當時,北京城跟富庶的江南往來交通不便,為了溝通江南跟京城的聯繫,能讓江南的貨物高效率地被運送到京城,忽必烈下令開鑿一條通惠河,長達360裡。由此,這條河接通了南北大運河,京城的船隻可直通到浙江杭州。正由於這項工程,導致北京城的積水潭成了港口碼頭。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這時一個矛盾卻產生了。忽必烈在修建京城大都時,整個城呈長方形,城裡的東西南北各有九條幹線,街道橫平豎直。但是,犯愁的是,由於通惠河的開通,致使德勝門到鼓樓的這條幹線不得不隨之發生改變。因為這條街要沿著彎曲的河流走向,而不是穿過河流。

毫無疑問,這條衚衕只好變成了斜的,從而成為京城衚衕中的“出軌者”。同時,它也成了北京城最古老的一條斜街衚衕。

菸袋斜街,有時也叫菸袋斜巷,總之是一個意思。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如今的這條衚衕不長,也就二百多米,但菸袋斜街的風格有點妖嬈,這裡佈滿了不少異域風情的小店,啥玩意兒都賣,甚至還有賣小人書的。

還甭說,這條斜街的名聲早就在外。它是少數保留比較完整的衚衕。因此,幾乎每個季節都會引來許多洋人(不論是東洋的,還是西洋的)前來溜達。他們就是想瞅瞅從前的衚衕長啥樣,尤其是最貼近民間老百姓生活的巷子。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溜達在這些巷子裡,說得時髦些,不就是在領略咱京味文化嗎?

只要帶上一雙腳,一雙眼睛,就可以讓那些洋人和外省人大開眼界,他們的眼前晃的東西無不沾著歷史的印記。

去過菸袋斜街的人,不會沒印象,在百年老店菸袋鋪——雙盛泰的門口,樹立著飯碗一般粗的木雕大煙袋,差不多有一人高,著實讓人驚詫。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這也許是菸袋斜街的一個由來吧,跟這家菸袋鋪不無瓜葛。然而,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這條衚衕最早原來並不叫這個名兒,而叫“鼓樓斜街”。直到滿清王朝的晚年才改成今天這個叫法的。

最初也許是為了跟鼓樓大街區分開來,才如此叫。後來幹嘛要改名兒,完全是因為當時風氣使然。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煙鍋和菸袋是漢人老早就發明的玩意兒,滿人最初並沒有抽旱菸的習慣。但是大清王朝經過幾百年後,旗人漸漸跟漢人的生活習慣融合在一起。連旗人也迷戀上了漢人的煙鍋。

到了清末,旗人抽菸鍋成了京城的一大時髦。

事實上,從滿清朝末年和民國,旗人家庭抽旱菸鍋的生活,尤其是那些無所事事的女眷,平時無聊的時候,就自個兒抽,打發時間。不僅自個兒抽,她們還會把家裡的煙鍋拿出來款待客人。裝煙待客,跟今天我們待客時沏茶煮咖啡一樣普遍。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那時候,京城的多數旗人,不論是熱衷於抽水煙還是旱菸,都需要儲存菸葉子。那麼,菸葉子裝在哪兒?誰都知道,這得需要一個專門用來裝菸葉的袋子了。但是菸袋沒那麼簡單,菸袋跟衣裳一樣,同樣能體現一個人的身份。所以,菸袋有好多種——男式的、女式的、精巧的、裝飾華麗的,等等,這都是旗人煙民關心的。

那些有生意頭腦和心思精明的人,就打起了開菸袋鋪的念頭。菸袋永遠跟煙鍋是配套使用的嘛,就像茶壺跟茶碗。於是乎,這兒的菸袋鋪就應運而生,形成了“專營店”。一時間,這條衚衕裡開了十幾家菸袋鋪子。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這些店鋪為了招攬顧客,吸引眼球,就在各家門前紛紛豎起一個木製大煙袋,作為醒目的幌子,誰一瞧,就知道這是賣什麼玩意兒。不用說,這裡的菸袋鋪生意天天紅火,蒸蒸日上。

另外,再加上衚衕就很擰巴,斜斜歪歪,差不多也像只菸袋。於是乎,人們一旦上這條衚衕,就開玩笑地說是來菸袋斜巷了。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也許,菸袋斜街就這樣在人們的口中叫起來。與此同時,原來的正宗的鼓樓斜街的叫法也就“下野了”,再也沒人提了。

菸袋斜街以自個兒的獨特魅力,名聲越來越響,連洋人都如雷貫耳。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不過,為啥菸袋斜街的鋪子門口要搞個木雕菸袋幌子?這裡流傳著一個有趣段子。相傳,清王朝到了光緒帝時,已是日薄西山。雖然林則徐虎門銷煙的事件沸沸揚揚,國人吸鴉片也成了不少仁人志士所擔憂和警惕的。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鴉片是毒品,但傳統的國產旱菸或水煙卻不是。因而,這會兒菸袋斜街上的生意也是最紅火的時候。這條衚衕也出現了形形色色的飯莊、酒樓、煙鋪、茶館、浴池等。這都是菸袋生意引起的商業鏈。

雖說這裡的菸袋鋪子幾乎家家都有利可賺,但總有一兩個特別突出的佼佼者,就是“同臺盛”和“雙盛泰”兩個專營店。

這兩家店掌櫃都有幸為那拉氏通洗水菸袋,一時盛傳京華。這是個不小的榮耀,更值得做廣告。於是乎,這兩家店,以及其他各家店,紛紛拿水菸袋作為幌子,打起招牌。這差不多就像是今天的名牌商標。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如今,只有雙盛泰這家老店依然保持著從前的氣派和風貌,門口的巨型菸袋的另一端是金黃色煙鍋,煙鍋上還繫著一條紅綢穗。

誰都知道,它成了北京城同行中唯一的菸袋之王。

正因為當年的菸袋生意興盛,導致這條衚衕繁華熱鬧非凡。然而,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清王朝的一朝覆滅,新時代的逐漸到來,從前的那些旗人子弟也就跟著沒落了。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他們大多成了落魄的貴族了,不再那麼烜赫。生計不保,還怎麼追求享受呢?菸袋生意也就隨之冷淡了。

於是乎,這條衚衕也就不再是貴族們的樂園了,變成了平民百姓溜達的巷子,逐漸淪為二手舊貨市場了。

為啥哩?原因很簡單。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那些旗人子弟落魄後,從此再也不能白吃白用老百姓的稅錢、稅物了。他們又沒有什麼技能,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沒有生計來源,只好一點點變賣家產,把家裡原有的金銀珠寶、玉石字畫等值錢的東西統統拿出來,換些銀兩,保證能過完下半輩子。這也是民國時大多數八旗子弟的生活情形。

菸袋斜街成了他們倒騰這些二手玩意的場所。菸袋鋪和那些高檔店的生意也就一落千丈,少有問津了。相反,這些旗人貴族的二手貨卻大受歡迎。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這裡越聚越多,二手市場很快就興起來了。一些古玩店也在這條衚衕立起了門面,甚至連琉璃廠大街的一些店面都在這裡開起分店呢。

怪不得,菸袋斜街一度曾被稱為“小琉璃廠”。

還聽說,那些倒騰二手古玩的人中,除了八旗子弟外,還有原來皇宮裡的太監。當然,他們的行為不可能光明正大,而是暗地裡的勾當。他們為了個人謀利,放起膽子,趁夜深人靜從紫禁城裡偷出來的。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雖說當時的宣統帝還住在紫禁城裡,但是一個被廢黜的亡國之君,誰還把他當作主子呢?這世上,沒有永遠的主子,也沒永遠的奴才。

俱往矣,如今的菸袋斜街畢竟還有前朝的一些影子,同時也夾雜著現代人的生活氣息。如果要去那兒溜達,每個人難免會有一番感嘆。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正如當代詩人葉寶林徜徉在這條老胡同裡時所發出的感嘆,倒也有幾分夕陽般的詩意:

後海波寒柳霧涼,一根菸袋點殘陽。

銀橋可載西山重,老店猶飛爆肚香。

夢落鼻壺聞爛醉,魂遊瓦巷轉悠揚。

斜街更比煙竿短,幾步明清歲月長。

京城衚衕----菸袋斜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