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后劉娥臨終前不斷地拉扯衣服,宋仁宗想到了什麼,下令給她脫下來?

文史磚家


巴蜀大地人傑地靈,不僅盛產人才,更盛產美女,北宋章獻皇后劉娥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她距武則天稱帝僅一步之遙。武則天駕崩前去掉帝號,恢復了皇后的名號,最終以李治的皇后身份葬於乾陵。劉娥一生沒有當過皇帝,死前任性了一回,穿上了天子袞冕;不過她最終覺悟了,死前不斷的拉扯衣服,宋仁宗令人脫去劉太后的天子袞冕,劉太后含笑而終。


一、劉娥與宋真宗的愛情

劉娥本是四川成都的一位孤女,不過她天生麗質難自棄,小從就從落得美麗大方。迫於生計,劉娥十多歲時就嫁給了銀匠龔美,夫妻倆夫唱婦隨,以制銀賣銀為生。後來劉娥跟龔美到東京尋攬生計,此舉改變了劉娥的命運。

襄王趙恆的元配夫人潘氏是宋朝開國大將潘美的女兒,不過早死;趙恆又娶了郭氏為妻,他聽聞蜀女才貌雙全,於是想娶一位蜀女為妻。龔美為人和善,喜歡結交貴人,他跟襄王府的管家張耆交好。龔美聽聞襄王趙恆想娶一位蜀女,就讓張耆將自己的妻劉娥介紹給趙恆,並聲稱自己只是劉娥的表哥。

年芳二六的劉娥天生麗質,聰明伶俐,與趙恆年貌相當,很快如膠似漆。趙恆的乳母秦氏認為劉娥出身貧寒,不配嫁給帝王之家,就將此事彙報給宋太宗趙光義。太宗皇帝聽聞後大怒,下旨將劉娥驅逐出襄王府,趙恆只好將劉娥寄養在張耆家,兩人時常私下約會,如此過了十五年。


二、狸貓換太子

太宗皇帝死後,襄王趙恆繼位成為皇帝,也史書上記載的宋真宗;趙恆當了皇帝后急忙將劉娥接入宮中,並冊立為四品美人,地位僅僅在郭皇后之下。劉娥為什麼會有治國之才呢?這跟她長年寡居有莫大關係,原來在寡居的十五年裡她博覽群書,研習琴棋書畫,早已才華出眾。

劉娥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就編制了她貴族出身的身份,她自稱祖籍太原,祖父是晉、漢時的右驍衛大將軍劉延慶,父親劉通是宋太祖時的虎捷都指揮使,領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因此劉家舉家遷至成都華陽。又命前夫龔美改姓劉,傳承劉家香火,入朝為官,為宋真宗做事。

宋真宗趙恆雖然生育了五個兒子,但都不幸早夭,郭皇后的兩個兒子都沒有活過九歲。包拯包大人那個時候恰好也老來喪子喪孫,兩人同病相憐,包大人勸宋真宗過繼宗室子弟,以防後繼無人。宋真宗則希望劉娥能給他生育一個兒子,但是年已三十有六的劉娥也無生育能力。

劉娥有一侍女李氏,年二十又餘,夢見天降一子給她,於是劉娥讓宋真宗寵幸李氏,生育一子,也就是後來的宋仁宗趙楨。李氏生的兒子一出生就拜劉娥為嫡母,劉娥將兒子交給楊婕妤撫養,楊婕妤也是四川成都人,她跟劉娥情同姐妹,年僅二十餘歲,有精力撫養孩子。

劉娥有了兒子,故冊封為皇后;因為劉娥的關係,李氏受寵晉升為嬪妃,後來生育一女,但早夭。楊婕妤因為跟皇后是同鄉,關係十分好,又替皇后撫養兒子,故也得到宋真宗寵愛!因劉娥後來當了攝政太后,故民間編造了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來詆譭劉娥。


三、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公元1022年宋真宗趙恆病逝於延慶殿,遺詔曰:太子趙楨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當時趙楨才十一歲,無法親政,故國家大事全部決斷於劉太后。

劉太后號令嚴明,賞罰有度,雖然難免有些偏袒家人,但並不縱容他們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劉氏姻族也沒有做出為害國家的禍事。這一點上面劉太后做得比呂后、武后要好得多,也比楊貴妃強得太多。

劉太后掌權日久,不願把權柄交給仁宗,但她卻依然是個慈母,宋仁宗少時體弱多病,劉氏忙於政務,讓楊淑妃照顧,宋仁宗稱劉氏為“大娘娘”,楊妃為“小娘娘”。宋仁宗生母李氏,劉太后升封她為順容,遷往真宗永定陵,成為守陵的先帝諸妃之一。李氏去世後,劉太后以一品禮儀將李妃殯殮,在皇儀殿治喪,並給李妃穿上皇后冠服。

劉太后雖不願還政於仁宗,卻並未想過自立。程琳獻圖《武后臨朝圖》給她,劉太后親手擲於地,說道:吾不作此負祖宗事!劉太后自覺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袞冕,便提出自己要著袞冕祭祀太廟。群臣大譁,卻只得將皇帝袞衣上的飾物稍減了幾樣,呈了上去。祭祀完太廟後,劉太后還政宋仁宗,不久就病重薨了。

宋仁宗在皇儀殿召群臣,哭道:太后臨終前數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麼心願未了?參知政事薛奎說道:太后不願先帝見她身穿天子服入葬。宋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給劉太后換上皇后冠服,完成了劉娥死前的最後遺願:以皇后身份見丈夫宋真宗,而不是以天子身份見丈夫。

史學家對劉太后的評價是:常與漢之呂太后、唐之武則天並稱,史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大秦鐵鷹劍士


被上天眷戀的女人,一個得到真愛的皇后——劉娥

在太后圈子裡最有名的當屬武則天和慈禧太后,其實在我國宋朝時的劉娥劉太后完全可以和她們兩位比肩,甚至可以說她是古代最佳執政太后!

她執政能力不亞於武則天,卻沒有武則天為了上位掐死自己女兒的劣跡,劉娥始終用自己最純粹的愛來澆灌自己的養子宋仁宗這棵幼苗,她和慈禧一樣在品嚐過權利的美味之後,就再也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利。

但她沒有如同慈禧為了權利盡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而劉娥卻懂得放棄,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劉娥做出了選擇!這種政治智慧遠遠超過了慈禧這個禍國殃民的老太婆。

劉太后人生經歷可以說是非常傳奇!她和武則天以及慈禧太后,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她沒有子女,但她卻是一個真正的母親。武則天和慈禧太后她們母以子貴,但是她們都對自己兒子做了什麼?

在母親的高壓之下武則天的兒子唐中宗李顯心理產生了扭曲,甚至對自己的老婆說出了“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這樣的糊塗話。

而年輕的同治皇帝則成了留戀妓院的小混混,與他們相比,沒有生母疼愛的宋仁宗反而是最幸運的,劉娥把一身的愛都給了他,在這位養母的精心澆灌之下,宋仁宗沒有和李顯,同治那樣出現心理問題,他出落成了一個仁慈寬厚,頗有長者之風的翩翩少年!所以劉娥雖然沒有生兒育女,但她卻更有資格被稱為一名母親。

其實劉娥也是一個幸運的人,她的生活中也充滿了愛。她最大的成功不是成為了太后,而是成為了趙恆的愛人。其實劉娥在遇到宋真宗趙恆之前,已經結過一次婚了。

她的第一任丈夫名叫龔美,一個不太成功的手藝匠人,他們來到東京之後,龔美沒有辦法養活自己的老婆,為了能夠活下去,他決定把自己的老婆賣掉。

劉娥的人生充滿了幸運,這是她的第一次幸運,趙恆的手下張耆,在一次逛街中發現了劉娥,劉娥的美貌,深深的吸引了他,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買下了劉娥,並且毫不猶豫地把它獻給了自己的上司,年輕的趙恆!

遇見趙恆是劉娥第二次幸運!也是最大的幸運!

趙恆,第一次見到劉娥,他透過流額清澈如水的眼眸,看到了自己的倒影,感覺渾身如同觸電一般,對!這就是心動的感覺,趙恆不可救藥的愛上了劉娥。

然而人生不可能一直走運的,宋太宗知道自己的兒子愛上了一個離異婦女之後,怒不可遏,堂堂大宋的內定接班人怎麼能找一個二婚頭呢?這位不懂得愛的公公,揮起大棒,棒打鴛鴦。

為此劉娥只能搬出王宮秘密地進入了張耆的府邸,趙恆時不時來找劉娥訴說衷腸!無法天天相見的一對璧人,卻因為有形的距離,愛的越來越濃烈,在這不被祝福的15年裡,趙恆始終如初見劉娥那日一般,愛的濃烈,愛的單純!

終於有一天,趙恆成為了帝國的統治者,劉娥的春天來到了。她被接回了皇宮,成為了在後宮,除了皇后以外,最尊貴的女人,成為了後宮的第二人,與皇后僅有一步之遙。這一步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可逾越的鴻溝,而對於被上天寵愛的劉娥來說這只是她傳奇的開始。

趙恆是個苦命的人,到了40歲,還沒有一個兒子,郭皇后曾經為他生下三個兒子,但都不幸夭折了,最後連郭皇后都撒手人寰了。趙恆就動了立劉娥為皇后的念頭,但是鑑於劉娥曾經有過婚史,而且出身低微這些原因,趙恆知道在朝堂上貿然提出立劉娥為皇后,這個動議,肯定會招致大臣們的猛烈炮火。

趙恆不是嘉靖皇帝,他懂得妥協,知道迂迴。他知道有一條終南捷徑可以讓劉娥順利上位,那就是皇子!然而天不遂人願劉娥彷彿不會生育。這基本上就斷送了,劉娥的皇后之夢但是這難不倒趙恆!

他開始藉助外力,真的是上天眷顧劉娥,在和宮女李氏春風一度之後,一個皇子,呱呱墜地!經過一番運作之後,這個兒子成了劉娥所生,於是劉娥成了大宋的皇后!

劉娥的皇后之路看似是老天眷顧,其實更深層次的是趙恆對她的愛,他費盡氣力,披荊斬棘,與朝臣扳手腕,這都說明他對劉娥的愛從第一天到現在一直沒有變!

然而劉娥變了!成為皇后之後沒有多久宋真宗的身體就垮了,為了幫助親愛的男人,劉娥開始走上政治前臺!

然而權力就像毒品一樣,在嚐到權力的味道之後,劉娥就再也戒不掉了,在巨大的幾乎不受限制的權力面前劉娥淪陷了,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她甚至架空了趙恆,那個她一直深愛的男人也是給的他一切的男人。

54歲的趙恆帶著對這個世界無比的眷戀,對妻子劉娥兒子趙禎無比的愛撒手人寰!劉娥正式成為攝政太后!

劉娥選取的年號是天聖,這個年號可不是字面上解釋的那樣平平無奇,而是內有玄機,天可以拆分為二人,一似乎這個年號就變成了二人聖,古代稱皇帝為聖人,可是現在有兩個聖人,那就意味著...劉娥的野心可見一斑。

隨著時間的流逝,所有不和諧的因素都被劉娥排除在了朝堂之外,劉娥有了稱帝的念頭!她甚至在朝堂上圖窮匕見的問自己的大臣們:“哀家能不能當皇帝?”

此言一出,原本熙熙攘攘,如同菜市場的朝堂陷入一片死寂,尷尬!太尷尬了!劉娥的心中,一片冰涼這些大臣如同養不熟的狗一樣,是誰給你們高官厚祿,是誰給了你們榮華富貴?是我,是我,是我這個太后!可是在我最需要你們的時候,你們卻如同泥塑一般,緘口不言!

正在這時一名大臣出班啟奏!劉娥想他投來期許的眼神,請開始你的表演!

“太后,武則天差點毀了大唐!”話語擲地有聲,每一個字都如同一把刀子在狠狠的剜著劉娥的心臟!劉娥勉強露出微笑,此事不必再提!

皇帝夢碎,但是劉娥,最後還是任性了一把,她穿著皇帝的龍袍進入太廟,進行祭祀!這次大臣們默許了,因為太后的身體已經不行了,再想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已經不可能了,宋朝的大臣們很懂得省時度勢,擅長妥協,他們比起明朝的那些同行們要可愛得多了。

時間終於走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彌留之際,劉太后不斷的拉扯著自己身上的天子衣冠,似乎有什麼想表達,作為孝子,見此情形,宋仁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參知政事薛奎解讀出了太后的想法,太后是不願意穿著這身衣服去見先帝!

這一句說的好,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薛奎成就的劉太后,蓋棺定論,這個棺蓋的好!這也是劉太后人生最後一次被上天眷顧,一個臣子在她失去你言能力的時候,解讀出了他的心聲,讓她沒有帶著最後的遺憾去見趙恆!

在彌留之際,劉娥想到了很多,往事如同過電影般歷歷在目,她想到了趙恆,她一直覺得自己是上天的寵兒,才得以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其實她錯了,她只是趙恆的寵兒,趙恆愛她寵她,給了她一切,甚至知道自己身後劉娥會弄權,也沒有用皇權剷除她。

在愛的幸福國度,我就是你的唯一,趙恆我也愛你,什麼權利,什麼皇位在愛的面前一文不值,趙恆你還在等我嗎?我來了,我們再也不分開了!

脫掉了龍袍,太后老人家闔然長逝,沒有留下半句遺言。


小小嬴政


  明道二年三月初,垂簾聽政十二年的章獻太后劉娥駕崩。

  據說劉娥彌留之際,曾經幾次用手拉扯衣服。宋仁宗詢問太后何意,劉娥已經說不出話來。劉娥去世之後,宋仁宗非常悲痛,走出殿去見宰臣,商量安葬事宜。宋仁宗痛哭流涕,說起太后幾次拉扯衣服的事情,詢問宰臣,太后是什麼意識。副相薛奎回答:“其在袞冕也。然服之,何以見先帝乎?”薛奎認為,是劉娥覺得自己穿著天子的服飾不好意思見丈夫真宗皇帝。劉娥到底是不是這個意識呢?以劉娥在臨終之前還要穿戴天子服飾過把皇帝癮來看,未必如薛奎所言。

  薛奎所言,既可以維護劉太后的體統,又保衛了宋仁宗的尊嚴。宋仁宗立刻贊同,太后必然是這個意思。宋仁宗下令為劉娥換上皇后的服色。

事實上,劉娥真的就是這個意思嗎?

恰恰相反,這絕非劉娥的本意,而是宋仁宗與宰執大臣一番商議之後,為維護自身顏面做出的解讀。

劉娥一生十分強勢,即便是在宋真宗在世之時,宰執大臣也多畏懼這位鐵腕皇后。宋仁宗稱帝更是對這位嫡母畏之如虎。劉娥本人權力慾極強,否則也不會在去世的前一個月 要求穿戴天子冠冕進入太廟!

  明道二年的二月,籌備了兩個月的慶典終於舉行。整個儀式的規格極高,宰相呂夷簡作為正使,次相張士遜作為副使。整個京城官員幾乎全體出動。在文武百官的一片山呼中,劉娥身穿龍袍,頭戴儀天冠,前往太廟舉行祭祀。

  祭拜之後,劉娥登文德殿接受百官朝拜,宰相呂夷簡帶領百官尊奉劉娥為“應天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皇太后”。這個尊號是呂夷簡等宰臣苦心揣摩後確定的,是對劉娥一生功績,尤其是出任太后垂簾聽政十二年來功績的認定。百官認為,劉太后是順應上天、等同皇帝、擁有明顯功勳、品德崇高、關愛兒子(仁宗)、必定能長命百歲的皇太后。

由此可見,劉娥是非常渴望這身龍袍,非常渴望稱帝的。只是,身體不由人,老天爺要收她,她是皇太后也沒法子!

其實,劉娥早在宋真宗晚年就參與政事,垂簾聽政十二年更是獨掌朝綱。宋仁宗初年年號“天聖”“明道”是什麼意思?所謂天聖,就是二人聖,既兩位聖人一同執政。所謂明道,就是日月之道,日月同樣懸在天空。可見,劉娥始終要坐的,是與皇帝平齊。若是她也能與武則天一樣活個八十歲,肯定稱帝!

至於有沒有兒子,那根本不是事兒!身前罵名都不怕,還怕什麼死後的議論?


葉之秋


一說到封建王朝攝政主政的女人,一般提到的都是武后、呂后、慈禧太后,其實北宋的劉太后是可以和這三位並排的。

劉太后在歷史中名氣不大,大概是因為她的歷史形象比較溫和,很容易被歷史塵埃埋沒,不像武后、呂后。這兩位一個稱帝,一個等於稱帝,都曾在各自的王朝掀起血雨腥風。劉太后在朝堂上雖然也有果斷的一面,但卻沒有任用酷吏,也沒有對政敵展開大肆殺戮。

這一點其實和慈禧太后有些像,在朝堂上玩弄權術都一流,但不殘忍,不血腥。慈禧太后之所以比較有名,那是因為她所處的時代離我們不遠,而且足夠刻骨銘心。

但和慈禧太后比,北宋的劉太后在政治操守上明顯高出一截。

劉太后雖然也嗜權,但最終做到了以江山社稷為重。而慈禧卻是以犧牲江山社稷為代價,來維繫自己的權力。

簡單說這幾句,為得是讓大傢伙對劉太后能有一個概念印象。

在封建王朝最終能攝政主政的女人,肯定都是百年一遇的狠角色。就傳奇而言,劉太后其實傳奇過另三位。

呂后是劉邦打江山的原配,情況比較特殊,優勢比較明顯;武后跟劉太后相似,靠美貌和才華征服帝王,但武后的身上多多少少還有母憑子貴的痕跡;慈禧太后更是如此,如果她沒生下同治帝,根本沒戲。

但劉太后卻沒有為北宋帝王家生下一男半女,而且出身還極貧寒,其登廟堂上君座,完全靠的是女人的美貌、智慧,還有不可或缺的好運氣。

說的再俗點,她才是那個真正得到帝王真愛,並利用帝王真愛一步步登上權力巔峰的女人。

史書上說劉娥的祖父是後晉、後漢的右驍衛大將軍劉延慶,父親劉通是宋太祖時的虎捷都指揮使,領嘉州刺史,因此她從小在成都長大。但從她早先的貧寒經歷看,她這個顯赫的家族背景一定是編造出來的。

父親幹過都指揮使,再家道中落,昔日都指揮使的女兒也不至於淪落成街頭搖撥浪鼓,賣唱的。

除此之外,從她早先嫁的男人也能看出來,她一定是寒門出身。

未來的大宋皇后、攝政太后嫁的第一個男人是幹什麼的呢?

銀匠。

這銀匠名叫龔美。

兩人成親後就一起到京城討生活去了。

誰知,到了大宋京城後,劉娥不久便迎來了人生的轉機。這龔美大概是個很會交際的銀匠,在京城很是結交了一些朋友,這其中就有在襄王(後來的宋真宗趙恆)府裡當差的張耆。

當時的趙恆尚未婚配,有意選姬。

張耆見劉娥有一品佳人的美貌,便給龔美搭了個人生的軟梯子,讓你老婆劉娥去試試如何,萬一被襄王看上了呢?

另一種說法更乾脆,張耆直接從龔美那裡買下了劉娥,然後當成秀色可餐的禮物送給了趙恆。

不管哪種說法,有個細節很有意思,劉娥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跟龔美很一致,絲毫不介意老公把自個賣了,否則劉娥日後也不可能長期把龔美當成自己的孃家表哥。

該說這女人的情商高呢,還是該說她的性情很彪悍呢?

天公作美,始一見到劉娥,趙恆一見鍾情,隨即墜入情網。

由此,昔日的街頭賣唱女,銀匠的老婆搖身一變,成了王的女人。

但趙恆老爹宋太宗得知此事後很生氣,大宋接班人怎麼能找個二手賣唱女呢,於是一個嚴令,劉娥在王府呆不下去了。

女人最大的幸運就是能遇到一個真正對自己鍾情的男人,劉娥就是這樣一個幸運的女人。

又或者說,劉娥的美成就了她的幸運。

帝王老爹的嚴令雖然不得不服從,但趙恆並沒有拋棄劉娥,而是把她偷偷藏進了張耆家。

這一藏就是十五年。

換平常女人,十五年沒有名分不見天日,可能人早早地就廢了。但劉娥卻是另一種狀態,利用這十五年時間,她把自己的美修煉到了更高的層次,有美的內涵,美的智慧。

公元997年,宋太宗駕崩,趙恆繼位,屬於劉娥的春天終於來了。

此時的劉娥已經是36歲的婦人了,但這絲毫沒影響趙恆對她的寵愛。一進宮,劉娥便被封為美人,雖然品階不高,但因為宮中的女人除了郭皇后就她一人受了封,所以實際地位很高。

接下來的情節很像後來的慈禧,劉娥常常在宋真宗批閱奏摺的時候打下手。這一打下手不要緊,劉娥非同尋常的見地就展現出來了,而且在潛移默化中一點點也摸熟了朝政。

當然,在深宮中,光有帝王的寵信是遠遠不夠的,想上位,還得有不可思議的好運氣。

這一點,劉娥又是幸運到了極點。

郭皇后生的三個皇子,外加其他嬪妃生的倆,沒一個活過十歲。

搞的宋真宗年近四十,居然連個接班人都沒有。

還沒完,五個皇子全部夭折後,郭皇后在1007年也死掉了。

這等於是為劉娥掃除了當皇后的障礙,朝後看,也掃除了她攝政主政的障礙。

讓劉娥當皇后,宋真宗是願意的,但因為劉娥的出身太低,要想讓眾臣閉嘴,只有一個辦法,想法讓劉娥有個兒子。

種種跡象表明,劉娥應該不能生,因此兩人想到了借腹生子。在這個環節,劉娥的運氣依舊很好,身邊的侍女李氏跟宋真宗比劃了那麼一下,結果就生出個兒子,這就是後來的宋仁宗趙禎。

在民間,這事就傳的腹黑邪惡了,所謂狸貓換太子,出處就在劉娥這裡。

不管怎麼說,通過這種方式,劉娥有了兒子,子憑母貴,衝破朝中的非議反對後,劉娥勉強當上了皇后。

到這裡,劉娥的運氣或者說屬於她的時勢依舊沒有結束。

劉娥當上皇后後,宋真宗的身體不行了。

身體被掏空的結果便是權力被架空。

就此,劉娥慢慢地轉型成了政治女強人。

宋真宗發現這個苗頭後,也曾試圖扼殺劉娥攝政的勢頭,但最終沒能成功,帶頭反對劉娥的寇準等臣均遭到罷黜、流放。

1022年2月,54歲的宋真宗駕崩,留下遺詔:太子趙楨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

此時的小皇帝趙楨只有11歲,所以劉娥實際成了攝政皇太后。

整體而言,劉太后攝政還是很有氣象的,開明、寬仁、有作為。

但隨著攝政日久,劉太后漸漸地就產生了稱帝之慾。

走不走這一步,劉太后很猶豫,或者說底氣有些不足。之所以底氣不足,那是因為她在朝中並沒有培植出忠於自己的外戚勢力集團。

從這一點看,劉太后似乎又是有其欲,無其行。

1033年,在不願歸政又不願稱帝的糾結中,56歲的劉太后突然在朝堂上提出了一個要求,她要著天子衣冠入太廟行祭典初獻之禮。

猛一看,這很像是稱帝前的試探,正式稱帝的前奏。

遺憾的是,即便此時的劉太后有這個心理,那也沒這個可能了,因為她的身體不行了,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了。

難道劉太后玩的是過把癮就死的自我撫慰?

讓人疑惑的是,過了一把形式帝王的癮,徹底還政於仁宗後,她並沒有脫掉天子的衣冠。

因為這個,便有了臨終之時她的那個怪異的舉動,不斷地拉扯自己的衣服。

仁宗起初不明白劉太后想表達什麼。

很會說話的參知政事薛奎解釋說:太后這是不願先帝見她身穿天子衣冠入葬。

仁宗聽了,恍然大悟,於是趕緊給劉太后換回皇后的衣冠。

可既然不願穿天子衣冠去見先帝,劉太后為何不提前脫下這身行頭,輕輕鬆鬆地死?

難道不到臨終那一刻,不知道懺悔?

還是她壓根就是另一個意思,為什麼不早點穿上這身衣冠?為什麼穿著這身衣冠不能多活兩年?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劉太后還有10年可活,此前穿天子衣冠太廟祭祖極有可能演變成稱帝的前奏。

總之,站在權力心理的角度,參知政事薛奎的解釋只是皆大歡喜的答案,未必是正確答案,劉太后的舉動更像一個謎題。


黑句本


劉娥,是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宋真宗死後,由宋仁宗即位。

這樣,劉娥就成了太后。

劉娥在宋朝的歷史上,是第一位臨朝管理國事的太后,在歷史上與呂后、武則天齊名。但是劉娥雖然“有呂后之才”,但是“無呂后之惡”。

她的人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豐富多彩。

據說她在死前不斷拉扯身上的衣服。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穿越到久遠的大宋時期,瞭解一下劉娥的人生經歷。

或許,這個答案就迎刃而解了。

家道敗落,無奈淪為平民妻。

劉娥的父親是宋朝的開國功臣,被宋太祖趙匡胤封為嘉州(現在的四川樂山)刺史。

劉娥出生後不久,父母雙亡,家道中落。劉娥一個孤女,只能寄養在姥姥家。

她長大一些,就做了一名歌女。

後來,劉娥嫁給了一名叫龔美的銀匠。

龔美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就帶著劉娥去到東京汴梁,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沒想到,那裡的生意也不好做,甚至夫妻二人生活都很難維持。

無奈之下,夢想破滅的龔美,只好把劉娥當成商品一樣出售,以換取保命錢。

幸遇韓王,痴情等待十餘載。

沒想到,劉娥的人生轉折點就這樣悄無生息地到來了。

當時韓王趙恆的屬下張耆看到了身上插著草標,像待售商品一樣的劉娥,一下子就被她吸引住了。

他看這個劉娥雖然衣著破舊,但是遮不住天生麗質。這才真正是膚白貌美啊!張耆心想,要是把劉娥買下來,送給主子趙恆,也算自己的功勞一件。

於是,他便買下劉娥,獻給了趙恆。

這個趙恆一見劉娥,也是非常喜歡。當趙恆跟他的父皇宋太宗趙光義說,要把劉娥接到宮中時,宋太宗死活不同意。

他嫌劉娥當過歌女,還結過婚。這樣的女子被接到宮中,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無奈,劉娥只能繼續待在張耆家裡。趙恆時不時還要來到張府跟劉娥幽會。

時來運轉,伴君左右受恩寵。

劉娥過了十幾年寄人籬下的日子,終於等來了重見天日的機會。

公元977年,宋太宗趙光義死了。接下來,真宗趙恆繼承皇位,並很快把劉娥接到宮中。

劉娥也逐漸從美人、修儀、德妃,升到了皇后的位置。

劉娥入宮以後,都以“母儀天下”的風範待人。

她以德服人,與後宮和睦相處,贏得了很好的口碑。宋真宗於是更加喜歡她了。

而劉娥也常陪伴真宗批閱奏章,直到深夜。有的時候,劉娥也能夠對國家大事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議,真宗覺得劉娥有才有貌,對她更是寵愛有加。

慾望膨脹,大肆弄權掌朝政。

人的慾望有的時候也是很奇怪的。劉娥本來是幫著真宗處理國事,沒想到,時間長了,她的心理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她覺得,權力可真是個好東西!後來,在1019年的時候,真宗得了病。權力膨脹的劉娥,不顧與真宗的夫妻情分,趁機拉攏黨羽,逐漸架空了真宗。

可是真宗也意識到了這種危機,於是跟寇準商議讓太子作為督察官,來消弱劉娥的勢力。

其實那時候太子趙禎才9歲,這對於當時的劉娥來說,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劉娥得到消息以後,就跟她的心腹丁渭來了個先發制人。

她先是逼著真宗罷免了寇準的宰相之位,並一再把他貶職,而讓丁渭取而代之。

扳倒寇準以後,劉娥更加肆無忌憚起來。

1022年,宋真宗病危。她對劉娥說,因為太子歲數還小,劉娥可以幫著臨時執掌朝政。之後,真宗駕鶴西去,宋仁宗繼承皇位。

可是當時宋仁宗只有12歲,權力都掌握在劉娥的手中。她不斷培養自己的左膀右臂,排除異己。

連當初給她賣命的丁渭,她也因為發現他野心太大,找個機會把他貶得遠遠的。

劉娥已經執掌朝政9年,這時候宋仁宗也20多歲了。

朝中大臣紛紛表達對劉娥的不滿。

大家覺得,既然宋仁宗已經長大,劉娥就該把皇權真正還給仁宗。可是劉娥卻不這麼想。

她哪裡肯放權呢?她想到唐朝有武則天當女皇,她也動了當真正女皇的心思。

劉娥就問朝中大臣,自己是不是也能像武則天一樣當女皇?

朝中大部分人都不敢說話。不過有大臣說,武則天是唐朝的罪人,差點就葬送了大唐的江山。

還有人說,你如果當皇上的話,你把你的兒子放在什麼位置?

劉娥對於權力的佔有慾,畢竟還沒有到喪心病狂的地步。她看到大家沒有一個人支持她,不得不順水推舟表態說,我一定不會做對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生命垂危,身著龍袍難閉眼。

劉娥的心理是矛盾的。她既想當皇上,又怕落得罵名。在1032年和1033年,劉娥兩次穿著龍袍去太祖廟祭祀。天下人都以為她要當女皇。劉娥的心思也有一些遊移。當,還是不當皇上的念頭總在腦子裡打架。

可是不久之後,劉娥就病了。

這時候,她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她想是不是自己的言行衝撞了大宋的列祖列宗,還是自己本身就沒有當皇上的命格?為了替自己過去的莽撞贖罪,她大赦天下,把冦準、丁渭等官復原職。

在劉娥病危的時候,宋仁宗命人給她穿上新的龍袍,覺得這樣可以滿足她當女皇的願望。

沒想到,劉娥數次拉扯身上的龍袍。表情急迫地想說什麼。

可是由於身體虛弱,她發不出任何聲音。

宋仁宗看到了,忙問旁邊的大臣,太后這是什麼意思?大臣們面面相覷,都說不上來。

這時候,大臣薛奎說,太后是不想讓先帝們看到她穿龍袍的樣子啊!宋仁宗聽完後恍然大悟,趕緊讓人給她換上了太后的服飾。劉娥才放心地閉上了眼。這年,她66歲。

真相大白,仁宗認母傳佳話。

有朋友知道有一部戲曲叫《狸貓換太子》,其實這部戲就是根據劉娥和宋仁宗的身世經歷改編的。

其實,劉娥沒有戲曲中的劉妃那樣殘暴兇狠,真實的歷史事件也沒有戲曲中那樣殘酷。

劉娥死後,皇太妃楊氏才告訴宋仁宗,關於他的身世。

原來,劉娥並不是仁宗的親生母親。

他的母親李氏,是劉娥的一個婢女。有一次真宗去劉娥的宮中,看到李氏漂亮溫柔,於是就把她臨幸了。

不想,這一次就懷孕了。李氏後來生下了趙禎。因為劉娥沒有生育。因此,她就把孩子據為已有,說是自己生的。並讓另一個妃子負責撫養。

得知真相以後,仁宗痛哭流涕。

他懷疑是劉娥害死了李氏,於是命人刨開墳墓,打開棺材看。

他看到李氏穿著皇后的衣服,並且因為李氏的棺材裡放滿了水銀,她的面色與生前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才知道誤會劉娥了。

宋仁宗的身世被傳開以後,他詔告天下:以後不準對劉太后臨朝的事妄加議論。因為仁宗的深明大義,劉娥的名聲得以保全。

還好,當初劉娥在對待李氏的問題上,聽從了大臣的話,以皇后的禮遇安葬了李氏。

並且,在她人生的最後日子裡懸崖勒馬,沒有效仿武則天當女皇,沒有濫殺無辜,才沒有留下千古罵名。

尤其是她在最後要嚥氣的時候,還在拉扯身上的龍袍,實際上也是良心發現,在為自己過去因權力膨脹做出的錯事,試圖糾正和懺悔吧!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劉娥任皇太后,效法呂后、武則天,也有做″皇帝"的喜好。但她指是因為皇帝年幼,自己幫助掌權而以。

名不是皇帝,確幹著皇帝的事。人言:″有呂后之才,無呂后之惡"。她雖攝朝政,確坐皇帝之心。但到晚年,也想穿″袞龍袍",無非想過過坐皇帝的癮,大臣和皇帝也都默認了。

可在劉娥病重並不能言語之時,雙手不斷拉扯衣服。大家都不明其意,仁宗突然明白了,命人立刻脫下劉娥身上的″袞龍袍",劉娥這才平靜了。

其中人們分析:也許劉娥想:我雖名義掌管過天下,但未登帝位,不可著龍袍過世。如不然,到了地下如何面對真宗?好似我劉娥奪了帝位似的,所以才在臨死前、不斷的拉扯衣服(也就是:袞龍袍)。聰明的仁宗,一下便明白其意,於是叫人脫下劉娥身上袞龍袍,劉娥才安然過世。


眸子8552


劉娥的一生堪稱傳奇,她是歷史上最接近武則天的女人,只差一步就能登上至尊之位,她在歷史上的口碑比武則天更好,卻在民間被黑到體無完膚,因為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傳奇的一生

劉娥出生在四川,她從小父母雙亡成為孤兒。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一個孤女的待遇可想而知,她被母親的孃家養到14歲,就嫁給了一個叫龔美的銀匠。後來龔美帶著劉娥到大城市開封打工,但混的很不如意,為求生計,他決定把自己的老婆賣給別人。

龔美很有心計,他告訴別人劉娥是自己的妹妹,希望能賣個好價錢,而他的運氣也著實不錯,把劉娥賣給了一個叫趙恆的人,這個趙恆便是後來的宋真宗。

趙恆對“二手”的劉娥十分喜愛,儘管宋太宗趙光義知道很生氣,責令把劉娥趕出王府,但趙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仍然偷偷和劉娥私會,等他繼位後,把劉娥接入宮中,後來又不斷晉升名分,最後又不顧李迪、王旦、寇準等宰執強烈反對,終於把劉娥封為皇后。

宋真宗身體不好,劉娥開始幫助他處理朝政,逐漸生出野心,由於她不能生育,便安排自己的侍女李氏侍寢,給宋真宗生了一個兒子(後來的宋仁宗),並把這個男孩認為自己的兒子——很明顯,劉娥是一個心機極深的女人,她早就在籌劃著未來。

劉娥的野心引發朝廷宰執們的不滿,然而劉娥使用各種權謀手段,把反對她的人全部打倒,宋真宗駕崩,宋仁宗繼位後,她當仁不讓垂簾聽政,完全掌控了朝政大權。

此後的11年間,劉娥不斷強化自己的權力,她的權威已經不在當初武則天之下,野心也膨脹到了經常身著帝王龍袍、臨朝稱制,除了沒公開稱帝,和武則天沒有兩樣,早已成年的宋仁宗只能當一個唯唯諾諾的傀儡。不管朝臣如何強烈要求她還政於皇帝,劉娥也絕不放手。

死前的舉動

然而,宋朝的文官集團勢力十分強大,劉娥出身低微,沒有強大的後族支持,她一個人不足以對抗整個文官集團的力量,她最終抑制了自己的野心,沒有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

1033年3月,劉娥病倒了,她自知命不久矣,但仍堅持沒有還政於皇帝,而是遺詔讓自己的好姐妹、宋仁宗的另一個寵妃楊氏繼續垂簾聽政,然後很快便去世了。

宋仁宗眼見劉太后嚥下最後一口氣後,對群臣說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太后臨終前數度牽扯身上衣服,是何意?”

群臣面面相覷,不敢說話,只有參知政事薛奎站出來說:

“太后不願先帝於地下見她身穿天子之服。”

宋仁宗恍然大悟,“人之將死,其行也善”,劉太后是要和先帝合葬的,她穿著帝王龍袍,到九泉之下該如何面對先帝?於是下令給劉娥脫下龍袍,換上皇后服後入殮。

其實在我看來,劉娥的舉動或許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希望皇帝能讓自己身著龍袍下葬。頗有心機的宋仁宗把這個問題拋給大臣們,而薛奎則成功揣摩到了宋仁宗的意思,趁機表示這是太后不願意身著龍袍下葬,宋仁宗便順水推舟,給太后換了一身衣服。

現代醫學家則對劉娥這個舉動有一個科學的解釋——人在死亡前會產生錯覺,覺得身上的衣服很沉很重,哪怕是很輕便的衣服也是如此。劉娥身著龍袍鳳冠,很可能就產生了這種錯覺,想把衣服脫掉,才做出撕扯衣服的舉動。


劉娥的舉動到底是在表達哪種意思?恐怕只有她自己一個人知曉了。

劉娥的野心不在武則天之下,但她的野心最終被抑制,她沒能成為武則天,不像武則天那樣心狠手辣,按理說也不該像武則天那樣被後世咒罵,可事實是劉娥在民間的口碑還不如武則天,甚至還不如後來的慈禧老妖婆,這一切都“歸功於”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狸貓換太子

宋仁宗對劉娥其實是很怨恨的,因為當傀儡的感覺一點都不好,而且直到劉娥死後他才知道自己不是太后的親生兒子,而自己卻從未見過親生母親,當他知道生母是李宸妃時,李宸妃早已過世多年,這一切都是劉娥一手策劃而成,每一個男人恐怕都不會原諒。

由於這一段恩怨的存在,宋仁宗的身世很快被改編為“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在民間長盛不衰,婦孺皆知。這個故事中,劉娥被塑造成一個陰險刻毒、殘害忠良的奸惡之人,很多老百姓對她恨之入骨,就連呂后、武則天、慈禧也沒有這種“待遇”。

作者對劉娥談不上欣賞,但不得不承認她在民間被黑的確實太慘,我們傳統的演義、戲曲自有它的魅力,但一些不負責任的虛構,又歪曲了多少歷史呢?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題目中的北宋劉太后即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名字不詳,民間戲曲裡稱之為劉娥。

歷史上的劉太后是可與呂雉、武則天比肩的人物,但後世熟識度卻遠不如呂雉、武則天,這是因為劉太后“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她雖嗜權專政卻未大肆誅殺政敵,自立為帝,引起朝堂動盪,反而完成了政權從真宗時代到仁宗時代的平穩交接。

雖然名聲不及呂后、武則天響亮,但其人生經歷的傳奇度絕不亞於呂后、武則天。

劉氏自稱祖父是右驍衛大將軍劉延慶,父親是虎捷都指揮使劉通,是北漢劉氏皇族的後裔。從其早期經歷來看,這應該都是她上位之後為提高自己的門望而編造的。

劉氏擅長擊鼗,就是邊搖撥浪鼓變唱小曲,典型江湖貨郎的技藝,豪門千金即使家道中落也不至於以此為生。

劉氏十三四歲的時候,就嫁給了一位銀匠,名喚龔美。二人成親後便一起來到京城開封討生活。龔美銀器做得好,又深諳人情世故,在開封結交了不少朋友,尤其是與襄王府當差的張耆交情甚好。這襄王府就是宋真宗趙恆的潛邸,當時16歲的的趙恆也還不是太子。

恰逢趙恆尚未婚配,有意挑選一名蜀女。張耆覺得龔美之妻劉氏年輕貌美、頗有才情或許能博得趙恆歡心,便將想法說與龔美。本以為龔美會拒絕,畢竟將自己妻子送人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卻不曾想龔美一口答應了。遂自稱是劉氏表哥,將劉氏送進了襄王府。

劉氏容貌出眾,又會討人歡心,很快就得到了趙恆的專寵。而趙恆的乳母秦國夫人覺得劉氏出身卑賤,以色侍人並非良配,屢次勸阻趙恆遠離劉氏未果,便把事情捅到了宋太宗那。太宗盛怒,命趙恆將劉氏逐出府,並迎娶忠武軍節度潘美之女潘氏為妻。

趙恆對劉氏算是真愛了,和老爹玩起了暗度陳倉的把戲。明裡將劉氏逐出王府,背地裡將她藏在了皮條客張耆家裡,得空便來私會。這一藏就是十五年。

在幽居的十五年裡,劉氏沒有終日對鏡貼花黃或是抱怨年華易逝,而是潛心學習、博覽群書,從前的擊鼗小妹已經蛻變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才女了。

趙恆繼位後,續絃的郭氏封皇后,追封已逝的原配潘氏為莊懷皇后,隨即便將劉氏接入宮中,封為美人。劉氏成為後宮中位分僅次於郭皇后的嬪妃,獲得真宗專寵,可惜一直無子。

景德年間,宋真宗膝下五子先後全部夭折,郭皇后也隨之病逝,後位空懸。宋真宗有意立劉氏為後,奈何劉氏出身卑微又無子嗣,群臣不同意。

後來真宗和劉氏想出了一招“借腹生子”,真宗寵幸了劉氏身邊的一位李姓侍女,李氏懷孕後,真宗便宣告天下劉氏已有孕,待李氏生下一子(宋仁宗趙禎)便送到劉氏那,這樣劉氏便有了兒子。當時已經四十多歲的劉氏精力不濟,將這個名義上的兒子交給了與自己較好的楊氏撫養。

這就是有名的戲曲“狸貓換太子”的原型,只不過這場戲是真宗與劉氏合夥導演的,李氏也得到了名分,只不過一生未與兒子相認。劉氏掌權後對李氏家人都予以厚待。

雖然不少高官知道“生子”內幕,但無奈拗不過真宗,劉氏還是登上了後位。在輔佐真宗期間,劉氏熟稔政事,代閱奏章。期間還請將前夫龔美賜名為劉美,這位前夫哥對真宗忠心耿耿,頗受青睞,也為劉氏的攝政之路做出了巨大貢獻。

宋真宗病逝後,留下遺詔“趙禎繼位,劉太后輔政”。當時趙禎才11歲,劉氏成為了實際的掌權,殺伐決斷,穩定朝綱。趙禎長大後,劉太后依舊不想放權,卻也表態絕不會學武則天自立。

明道二年要舉行祭太廟的盛典,劉太后自知天命不永,提出要在臨死前穿一次天子袞冕祭祀太廟,過一把天子的癮。群臣譁然,卻也依了劉太后。祭典結束後,劉太后還政於宋仁宗。

僅月餘,劉太后便病逝了。次日,宋仁宗在大殿詢問群臣“太后臨終前數次拉扯身上的衣服,可是有什麼心願未了?”大臣薛奎道“太后不願穿著天子服飾去見先帝”,仁宗深以為然,命人為太后換上皇后的服飾入葬。

劉氏一生弄權卻也是個坦蕩善良之人,她不嗜殺政敵,厚待李氏一門,對仁宗視如已出,連前夫都好生供養著,這樣的人在權利面前迷失數十載,彌留之際迴歸本性也說不準。

當然了,薛奎的解讀未必是正確的,但保住了劉太后的名節與宋仁宗的顏面,就是最合時宜的。在政治漩渦裡,真相不重要,有利的就是正確的!


史論縱橫


劉娥,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主角。

但她的人生,比這個故事更精彩!

宋太后劉娥,宋朝後宮厚黑學代表人物,古代宮廷女性成功學的教母,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穿過龍袍,掌過國政。

她完成了從貧民到太后的階層穿越,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手腕心志不輸慈禧太后。

接下來,我們來講故事,一個野雞如何變鳳凰的故事。

據宋史記載,劉娥祖籍是山西人,父親和祖父都是官員,然後父親因為在戰亂中不幸身亡,母親改嫁,她於是成為了孤兒,流落在四川長大。所以自小飽嘗人情冷暖,洞察社會百態,從小就練就了一副察言觀色的本領。

長大後,出落成一幅花容月貌,後來就遇見了一個叫龔美的男人,當時社會,再漂亮的女人,再能幹的女人,也不過是弱勢群體,劉娥迫於生活的無奈,就和龔美報寒取暖,相依為命,結成事實夫妻。

第一次轉折:灰姑娘遇見襄王

後來兩人決定前往大城市發展,因為路途遙遠險惡,路上說不定會遇到什麼事情,為了安全就不以夫妻之名,而是以兄妹之名對外行走,反正本來龔美也大劉娥很多歲。

他們的目標是去京城,因為龔美擅長的謀生方式是鍛銀,當時的國際都市東京汴梁,穿金戴銀的富人多,肯定會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宋史記載:蜀人龔美者,以鍛銀為業,攜之(入)京師。

而劉娥可不是那種安分守己,在家相夫教子的家庭女性,她是一個很機靈又很有心計的女人,希望也能通過自己的手段賺一點錢,順便希望能找到更好的上升渠道,擺脫龔美。於是他就以龔美之妹的名義進入了當時的襄王府為婢。

但是歷史總是充滿了許多的巧合,就是這麼巧,後來的宋真宗當時還只是襄王,兩人本來八竿子打不著的故事發生了。

就這麼狗血,編劇都不敢這麼寫,不知道是劉娥幸運還是長得太好看或者魅力獨特,襄王第一次看見劉娥就為之一見傾心,一發而不可收拾,開始了一段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

襄王就派人去打探關於劉娥的消息,原來她還有一個銀匠匠哥哥,決心要把劉娥拿到手,對她像如今的男生追女生一樣,糖衣炮彈的輪番轟炸,送錢送物,給他家裡買房買車,劉娥十分懂男人,遇見這麼個金龜婿,分佈使用了欲拒還迎,忽冷忽熱的態度和策略,把襄王撩拔的心癢癢,非要追到手不行,最終成功吃定這位大金主。

但對於那位有事實之名的懦弱丈夫龔美,她許以高官厚祿,用半威脅半利誘的方式將其安撫,並保守二人之間的秘密,此後就是真正的兄妹。

對於龔美而言,對方來頭太大,他沒有辦法拒絕,而且雖然劉娥年輕貌美,只要攀上襄王這根線,以後榮華富貴有的是,還怕享受不到更好的嗎?兩人一拍即合。


但是,他們兩人雖然關係穩定下來,襄王也願意把劉娥收入房中,但有一個問題,是襄王被矇在鼓裡,但他們兩個必須要考慮的。那就是身為王爺,肯定會在乎自己女人的清白,可是劉娥和龔美早就是事實夫妻了,這個問題很嚴重。

最終,果斷並且富於冒險精神的劉娥不知道用了什麼辦法,反正在閨房之中劉娥不知道用的是哪種動物血,但最後還是讓襄王趙恆滿意的見紅了,自然對劉娥寵愛不已,沒有半分懷疑。

抓住男人心,上位成皇后

劉娥通過一系列的佈局和手段,完成了走向人生巔峰的第一階段,也是人生的最關鍵的階段,從一個默默無聞可能會在底層活一輩子的貧民之妻一躍而成為了,當時最有望成為太子的襄王寵妾。

但如此,也並不能保證她以後就能大富大貴,首先,她沒有正式的名份,在宋真宗繼位之前的很長時間,他沒有進入王宮,而是一直被藏在當時的太子近臣張耆家中。

對於喜新厭舊的男人而言,劉娥知道,必須要時刻抓住他的心,不斷讓他有新鮮感,才能讓自己的地位持久和穩固,寵愛也能持久和穩固,為他為之使勁,渾身解術,千方百計的留住宋真宗的心。

最終她再次成功了,見過無數美女的真宗對她的對她依舊寵愛之極,他登基後把劉娥封為美人,此後更是不斷專寵,先封為德妃,又想讓劉娥做皇后,可以說劉娥完全征服了皇帝的心,像當年武則天抓住了唐高宗的心一樣。

但是,他也面臨著和武則天一樣的問題,就是在封后的過程中一樣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他們的理由正是劉娥出身太過卑微,無法母儀天下。但是幸運的劉娥,因為皇帝足夠寵幸和對大臣的逆反心理,依舊被加上皇后頭銜,再一次晉級。劉娥的地位開始真正的達到了穩固的第二階段,除了皇帝,沒有人能夠再撼動她的地位。

但此時劉娥卻面臨著一個硬傷,無論是心機,還是智謀,都是無法解決的,那就是她不能夠生育,不知道是因為小時候經歷過太多的磨難還是怎麼回事,反正即便是送真宗夜夜專寵多年,留得始終沒生下子女。

具有長遠戰略眼光的劉娥知道,雖然皇帝現在寵幸自己,自己也貴為皇后,母儀天下,但是一旦皇帝有病去世,自己的榮華富貴決計得不到保障了,她是很努力很努力才一步一步爬到這的,所以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但是她的解決方法並不是像傳聞中狸貓換太子那麼恐怖。其實很普通,類似於古代常見的通房丫鬟成為主人的侍妾的這麼情況,劉娥宮內有一位侍女姓李,然後被劉娥安排侍寢,誕下一子,對外宣稱為劉皇后所生,便是後來的宋仁宗,所以狸貓換太子實在是把她汙名化了。

曾經的孤女登上權力頂峰

十年之後,真宗病逝,仁宗繼位,皇太后劉娥執掌軍國大政。至此劉娥終於來到了人生巔峰的第三階段,成為了至高無上,掌握國家政權的皇太后,有了和武則天比較高下的資本。

終於可以從容的俯視整個天下了,回首從孤女到皇太后的人生艱辛,她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靠著努力,一步步得來的,其間不知遇到過多少艱難險阻,明槍暗箭,一不小心就是非死即傷,不是靠上天恩賜。

這位曾經的孤兒,最終坐在整個大宋帝國,最光明正大最金碧輝煌的正殿中處理國事,看著那些曾經需要她仰望的文臣武將,陡然生出一種雄心,她在發現自己,能夠從容處理國事,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於是貶官罷相,玩弄權力遊刃有餘。她覺得自己可以偶像武則天一樣,穿一穿龍袍了,畢竟誰還沒有個偶像夢。

於是她在太廟舉行的祭祀之時,身著天子袞衣,頭戴天子金冠祭拜,但她並沒有稱帝的勇氣,也不想和眾多的文武大臣和天下的文人作對,她有自知之明,也知道武后的前車之鑑,不想死後罵名傍身,於是她打算過一把癮就算了,沒有加上皇帝的尊號,在臨死之前仍舊把國政交還給宋仁宗,反正人生到此不白來了。

當然她在臨死之前有一個舉動,就是我們的題目所說的在臨終之前不斷的拉扯自己的衣服,其實就是天子的衣服,她的意思是把衣服脫下來還給仁宗,皇帝癮已經過完了,還是當個皇后就好了,富貴如浮雲,體驗一次就夠了。

而且她也不想,穿著天子衣服去見真宗,畢竟宋真宗的一生是真正的愛她,不想懷著那麼大的愧疚去見真宗。

仁宗明白她的意思,便派人把她身上的天子服飾給脫了下來。

至此,從孤女到太后,劉娥傳奇又勵志的一生落下帷幕,通過自己的心機和手段一步步一無所有到坐擁江山,睥睨天下,可以說是一個厲害至極的女人,說她是成功學代表也不為過吧!治國理政也是井井有條,頗有仁政之風,比武則天也不遑多讓,最終她沒有稱帝亂政,使得後世對他也留下了一個比較好的評價,因此沒有像武則天,呂后那樣出名了。

宋史評價:初,仁宗即位尚少,太后稱制,雖政出宮闈,而號令嚴明,恩威加天下。

這對她評價已經是很高了!生前得利,死後得名,最精彩成功的人生,也莫過於此了吧!

【歷史千奇百怪,更多精彩野史故事,敬請關注歷史好奇怪】


歷史好奇怪


劉娥是宋朝歷史上第一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后。她在政治上的能力極為突出,不光在她的努力下,宋朝完成了真宗和仁宗的平穩交接,還為宋朝的經濟文化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後世贊她治國的能力與漢朝呂后和唐朝武則天有得一拼,說她“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娥劇照)

說起來,以劉娥的出身,能做到皇太后,這本身就是一部勵志大劇。

劉娥是蜀地人,出身低微,後來嫁給銀匠龔美,並隨之到都城開封謀生。

龔美是個手藝精湛的銀匠,且為人和善,因此達官貴人都喜歡讓他去做銀飾。劉娥也沒閒著,她能一邊搖撥郎鼓一邊唱歌,每天都會去街上賣藝。

劉娥生得漂亮,歌又唱得好,很快她就成了開封城娛樂圈裡小有名氣的紅人。

當時,襄王趙恆正值婚娶之年,他聽說蜀地女子漂亮,便暗中囑咐幕僚張耆為他物色一個來做他的姬妾。偏偏龔美和張耆很有交情,得知襄王府選姬,就打起了小算盤。

回去和劉娥一合計,索性讓劉娥去做襄王妃,以後榮華富貴肯定是短不了。

兩人就這樣,從夫妻變成了表兄妹。劉娥在龔美的幫助下,進了襄王府。

劉娥的容貌,果然引得趙恆為之傾倒,再加上她聰明伶俐,性情溫婉,所以趙恆對她百般寵愛,一心想把她立為王妃。

(宋太宗劇照)

趙恆的乳孃秦國夫人卻認為劉娥出身低微,配不上趙恆。所以一心要棒打鴛鴦散。然而趙恆和劉娥正是熱戀期,小兩口可不是說拆就拆得了的,因此秦國夫人又向宋太宗稟報了此事。

宋太宗見趙恆想搞自由戀愛,便擺起了家長的譜,下了聖旨,命他必須把劉娥趕出開封,並作主把忠武軍節度潘美的女兒賜婚給他。

趙恆無奈,又捨不得劉娥,只好把她藏在張耆家中,與她暗渡陳倉,居然過了15年之久。

公元997年,宋太宗駕崩,趙恆得以繼位。

趙恆繼位之前,那位潘小姐早已病逝。宋太宗又指婚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女兒郭氏為妃。

所以,趙恆繼位後,便將郭氏封為皇后,其他姬妾並未給予封號,倒是巴巴地把劉娥接進宮來,給她封了個四品美人。

這一年,劉娥已是一個36歲的婦人了。雖說只被封了了品階不高的美人,但由於其他人沒有受封的緣故,她的位分僅只在郭皇后之下。

(趙恆劇照)

如果說劉娥年輕,尚能以色事人。如今她這樣的年紀,又沒生下一子半女來,在後宮佳麗眾多的環境裡,想要繼續得到趙恆寵愛,並非易事。

不過,劉娥的確是個極聰慧的人,她並沒有虛度在張耆家的15年。

她把張耆家的藏書幾乎看了一個遍,平日又以研習書法棋畫為樂。因此,到她入宮後,已是個滿腹經綸的大才女了。

趙恆就是那個感慨“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皇帝,他不僅提倡讀書,還特別欣賞才識淵博的人。因此劉娥的才智和聰慧讓他愈發著迷,平日裡,他要批閱奏摺時,便命劉娥在旁邊為他研墨。

劉娥奏摺看得多了,對朝政事務也能給予一些獨到的見解,這讓趙恆不免對她刮目相看,從此專寵於她。

公元1007年,郭皇后病逝。趙恆一心想立劉娥為後,但受到朝臣反對。一方面他們認為劉娥出身寒微,一方面就是劉娥沒有子嗣。

趙恆為了堵住悠悠之口,先是給劉娥製造了一份好家世,說她“先家太原,後徙益州,為華陽人。祖延慶,在晉、漢間為右驍衛大將軍;父通,虎捷都指揮使、嘉州刺史。”

接著,趙恆又生出“借腹生子”的計謀。當時劉娥身邊的侍女李氏非常忠心,於是他便和李氏行了夫妻之實,不久李氏便有了身孕。

(榮登皇后大位的劉娥)

趙恆知道後,便對外宣稱劉娥已有身孕。

十月懷胎後,李氏果然誕下皇子趙楨。按趙恆計劃,這個皇子生下來後便管劉娥叫媽。

這下,劉娥不光有了顯赫的身世,還有了子嗣,趙恆便又提出要冊封劉娥為皇后。結果,大臣們都知道這個皇子是怎麼來的,所以議論頗多,劉娥聽說後,為了前朝穩定,不得不“固辭”。

趙恆無奈之下,只得給朝中百官加官進爵,這樣才好歹堵住了大家的嘴。但冊立皇后的事,亦不能隆重盛大,只得一切從簡。劉娥終於低調地成為了母儀天下的國母。

趙恆身體日弱,不得不把國家事務交託給劉娥打理。

劉娥也不含糊,把朝中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原本一些不服她的大臣,也不得不感嘆,她的政治才能不在漢代呂后、唐朝武后之下。漸漸地,劉娥不僅在朝中威望甚高,還籠絡了一眾重臣。

公元1022年,趙恆駕崩,趙楨得以繼位,劉娥也隨之被尊為皇太后。

由於趙楨才11歲,劉娥於是臨朝稱制,大宋的權力從此掌握在她的手中。

(趙楨劇照)

劉娥在朝政事務上,不光賞罰有度,號令嚴明。文治武功上,她也多有建樹,絲毫不遜於歷代皇帝。

但劉娥把持朝政後,卻遲遲不願意還政於趙楨。朝中大臣不免疑心四起,都擔心她要學武則天稱帝。於是有人故意向她敬獻了《武后臨朝圖》。劉娥一見,頗為不樂,把畫摔在地上,並說,我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事。如此,眾臣才放下心來。

劉娥65歲的時候,身體已經每況愈下了。她深知自己時日不多,於是把多年的心願向大臣們吐露說,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能穿著天子的袞冕,祭祀太廟。

劉娥這個願望引得朝臣一片譁然。但大家想到不久她就會還政於趙楨,所以還是滿足了她的願望。只是把袞冕上象徵皇權的鳥獸,減免了幾樣。

轉眼到了祭祀太廟這天。劉娥身著袞袍,頭戴儀天冠,以皇帝的禮儀,舉行了隆重的祭祀,待儀式結束後,劉娥正式將皇權移交給了太子趙楨。

次月,劉娥便病臥在床,儘管趙楨尋遍天下名醫,但劉娥的病情不但沒有好轉,還愈發嚴重。

劉娥臨終前,已不能言語,她數次望著趙楨,又用手拉扯自己身上的袞袍。

趙楨不解,便趕緊召來大臣詢問,劉娥的舉動是不是還有什麼心願未了?

就在眾臣百思不得其解時,大臣薛奎說,太后必定是不願意穿著袞冕去見先帝。

趙楨恍然大悟,於是下令,讓侍女趕緊給劉娥脫下了袞袍,並換上皇后的冠服。

由於劉娥並沒有仿效武則天稱帝,又為大宋王朝做出了卓越的政績,因此後世評價說她“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參考史料:《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