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考察直升機:“雪龍”之翼助力科考!

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在我國南北極考察中,也有一支精銳的“空中力量”,他們往返穿梭,運送隊員、物資,為科考助力,如同“雪龍”船的翅膀……他們就是中國極地科考隊的直升機機組。

極地考察直升機:“雪龍”之翼助力科考!

2017年12月4日,“海豚”直升機從“雪龍”號飛行甲板升空探察冰情。

極地考察直升機:“雪龍”之翼助力科考!

直升機在進行吊運作業。

打通卸貨“最後一公里”

南極大陸98%的地方被冰雪所覆蓋,惡劣的自然環境導致考察隊員的生活物資只能依靠外部輸送。自南極考察開始以來,船舶一直是最主要的運輸工具,但在冬季,海冰邊緣距離陸地可達上百公里,科考船難以靠近大陸,各國考察站實際上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

每當南極進入夏季的科考“黃金期”,往來的科考船除了運送科考隊員,還要為考察站運輸生活與科研物資。卸貨的順利與否,決定影響著科考人員在南極的工作和生活。雖然是冬末夏初,但有時南極厚重的海冰讓“雪龍”船難以前行,如何運輸物資上站、打通卸貨“最後一公里”,就成為必須解決的難題。

“雪龍”船停下腳步的位置,就是直升機起飛的地方。在近年來南極考察中,“雪龍”船一般裝載“雪鷹12”和“海豚”兩架直升機,配備4名飛行員和4名機械師。其中,“海豚”小巧靈活,飛行速度快,就像小轎車,主要運送人員;“雪鷹12”起飛最大重量為12.7噸,可吊掛5噸重的貨物,最大載客量為14人,就像大貨車。由於採用雙發共軸式設計,“雪鷹”號擁有較強的抗風能力,可以為南極科學考察、後勤支援和極地救援提供必要的保障。

吊掛飛行是直升機飛行中最難課目之一,需要確保飛行控制的準確性且及時應對特殊情況,對飛行員也提出極高要求。特別是在南極惡劣環境中飛行,在茫茫冰雪世界裡,沒有參照物,很難用肉眼判斷飛行高度,容易造成視覺疲勞。

在“雪龍”船邊作業時,直升機旋翼旋轉產生的氣流容易引起亂流,因此必須長時間高度集中精力,根據風速、風向,合理判斷進入貨物上空的方向,穩定貨物狀態,確保與船上吊車的安全距離,保證作業安全。

安全作業源於細節

除了技術精湛的飛行員,直升機作業安全,還離不開機械師的密切配合。

為保障在有效的作業時間內把貨物運完,機組人員輪流上陣。由於飛機吊運時懸停不降落,飛行員難以觀察地面狀況,機械師要負責指揮地面摘掛鉤、通報最新氣象情況。而在飛機降落時,他們還要做好維護、加油等工作。

把集裝箱吊在飛機鋼索上,不僅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活。機組人員爬上爬下集裝箱是常事,幾公斤的鐵鉤需要技巧才能打開,並要時刻注意別被鋼索打到。飛機靠近時風力可達七八級,大風捲著泥沙冰渣打在臉上,不僅一陣生疼,還讓人難以穩住身形。

安全作業源於細節管理。每次飛機出庫前和完成飛行任務後,要完成200多項檢查。卸貨期間,他們每天清晨開始準備,經常工作到半夜,只有吃飯和加油間隙能夠短暫休息,人和直升機幾乎都達到了極限。

“雪龍”船航渡期間,機組人員每隔8小時要到機庫檢查直升機的固定情況和地面的工具設備、電瓶和加油設施。特別是在穿越西風帶時,船身搖擺幅度大,還要加密檢查頻率,排除安全隱患。

全力保障極地科考作業

直升機在極地科考中的作用並不只是送人運貨這麼簡單。

2016年8月10日,在中國第七次北極考察中,利用配備了絞車等專業救援設備的“海豚”直升機,中國極地考察隊首次在極地現場開展直升機應急救援演練。

上午8時55分,演練正式開始。“一名隊員在冰站作業時,突然發現海冰裂開脫離,請求直升機救援。”接到報告後,考察隊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通知機組備航,並確定了救援方案和飛行方法。9時16分,做好各項起飛前準備後,“海豚”直升機經“雪龍”船同意後起飛。10分鐘後,抵達出事地點。

在距離冰面5米空中,“海豚”直升機穩定懸停,絞車員身穿防護服,從直升機上吊運至被困人員身邊,並協助其穿戴好救生裝備,返回直升機,開始返航。9時38分,“海豚”直升機安全降落在飛行甲板,圓滿完成演練任務。

此外,直升機還在科考作業中大顯身手。特別是北極考察的冰浮標布放作業,是以“雪龍”船為中心,按照等距離四邊形,在不同方位的浮冰上布放。但是由於海冰處於不斷運動漂浮之中,雖然有GPS定位,最終的冰浮標布放地點,還需要乘坐直升機到現場根據浮冰情況擇機選擇。

極地考察直升機能力的提升,是中國極地科考發展的一個縮影。直升機的使用,為中國科考隊在極地特殊環境下進行考察作業奠定了堅實基礎,極大提升了考察保障能力,並且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記者:高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