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曼坦克的設計是否成功,為什麼?

唯我男神牌牌琦975


一些真正的坦克專家都稱謝爾曼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坦克,領先於蘇聯的T-34。但這隻能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這一觀點有待考究。這兩輛坦克在戰鬥力和防彈力方面都是相當的。就像T-34一樣,M4謝爾曼坦克是二戰期間美軍的主要中型坦克。這輛坦克的名字是以美國將軍威廉•謝爾曼(William Sherman)命名的。這是歷史上最大型的三輛坦克之一。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1942年至1945年),美國人制造了近5萬)輛坦克,具體說是49234輛,是繼T-34和T-55之後的坦克產量榮譽榜的第三名。


可以理解的是,美國人使用了大量的坦克,並與盟國分享。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M4謝爾曼坦克武裝了以色列軍隊。在1965印巴衝突期間,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使用了這些坦克。

在二戰期間蘇聯收到了4000多輛M4謝爾曼坦克。M4坦克的主要優點被認為是機組人員工作的舒適感。T-34坦克即使在停著的時候移動也是非常困難的。M4坦克有一個非常大的戰鬥艙,當然M4謝爾曼坦克的工藝水平非常高,和所有美國技術一樣,M4謝爾曼坦克裝備很棒的儀表盤和無線電臺。總的來說,這輛坦克在東部前線的條件下是有競爭力的,因此它也得到了蘇聯坦克的尊重。

M4坦克本身就是美國建立坦克部隊的故事。人們認為,在敵對行動期間敵方坦克將被自行火炮和野戰炮擊毀。當時美國並沒有考慮建造坦克。但美國設計師克里斯蒂的坦克成為了英國“十字軍”和蘇聯裝甲坦克的創造平臺。戰爭爆發時的美國陸軍只裝備了幾百輛輕型M2型坦克,溫和的說,它們仍然是怪物。與歐洲大國的坦克完全不同。

美國人在1939年投入軍備競賽所做的事情可以稱之為技術壯舉。從M2到M4坦克歷經了大量的技術試驗。1942年11月第一批M4謝爾曼坦克抵達蘇聯,蘇聯主要改裝M4A2坦克的柴油發動機。M4謝爾曼坦克裝備瞄準臺和強大的無線電臺。

M4謝爾曼坦克的另一個重要優勢是其可靠性,因為其裝配質量很高。謝爾曼坦克看上去平淡無奇,但照樣贏得了戰爭。尤其是這輛M4A3E8長身管謝爾曼,是二戰時期最好的中型坦克。M4謝爾曼是二戰時期性能最可靠的坦克,簡直是開不壞,動力系統的堅固耐用程度,連蘇聯T-34坦克都遜色幾分,德國坦克更是望塵莫及。

M4謝爾曼坦克的瞄準系統也很精良,大大提高了行駛時的射擊精度。但也有缺點,M4謝爾曼坦克的履帶不適應俄羅斯的氣候條件,抓地力差以及非常強大的發動機經常導致打滑。加上該坦克車身很高,所以經常導致M4謝爾曼坦克在戰鬥時翻車。

要注意,最好的武器,並不一定是最強大的武器。美軍依靠近5萬輛M4謝爾曼坦克,依然打贏了戰爭。


科羅廖夫


一點通個人認為是,這一款坦克設計是非常成功的,如果不成功,也不可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生產最多的一款坦克之一,這是一部具有多類形式的坦克。



第一,優秀的機動性。

謝爾曼最高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47千米的速度,它的500匹馬力汽油發動機,是二戰時期最優秀的坦克引擎之一,十分有利於機動作戰。



第二,外形和防護裝甲。

謝爾曼的身形過於窈窕,早期的型號高達近三米,改進過後,身高直達3.4米,在戰場上特別扎眼,很容易成為德軍坦克的最佳目標,美軍第三裝甲師在諾曼底戰役中一共有648輛被擊毀報廢,還有700輛被擊傷,戰損率達到58%。

防護裝甲略有不足,謝爾曼的正面裝甲和側面裝甲只有50毫米厚,德軍四號坦克在一公里以外,虎式和豹式坦克在兩公里以外就能擊穿謝爾曼坦克的正面裝甲有點薄斤了。



第三,流水線規範化的生產線。

謝爾曼坦克雖然統一稱為M4,但是它的車身引擎,坦克炮,履帶等,幾乎是每種型號就是一種新規格,因為美國有強大的有強大工業生產能力,所以即便這些零件規格各不相同,但是仍然可以大量生產,每個工廠只需要生產自己擅長的零件,使得車身的零件具有高度的兼容性,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第四,可靠性高。

M4前期火力略有不足,不過堅固可靠和耐久性卻享譽世界,由於美國沒有像德軍和蘇軍那樣裝備了重型坦克,所以它有時候也會被當做重型坦克來使用,是美國坦克力量中的骨幹。



謝爾曼坦克的動力系統堅固耐用,只要定期進行最基本的野戰維護就可以,基本上不會出現什麼故障,出勤率大大高過德軍的坦克,不需要返廠大修,不過他的缺點就是汽油發動機,非常容易起火爆炸,因此被稱為“朗森打火機”。


風雲一點通


謝爾曼坦克的設計絕對是成功的,雖然有不可避免的瑕疵。

這輛坦克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在德國虎豹面前甜薄脆的裝甲,以及一打就著的“朗森打火機”。戰爭期間讓美國裝甲兵吃盡了苦頭,甚至一度發起抗議,要求後方趕緊換更可靠的坦克上來,“謝爾曼M4滾粗”的叫嚷此起彼伏。

然而在將軍們眼裡,謝爾曼是一輛非常好的坦克,美國高層一直到戰爭結束都不願承認謝爾曼是坑車。儘管他們也在加班加點的研製“潘興”。

實際上將軍們認為的沒啥大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人與人不同的級別眼光是不一樣的。謝爾曼坦克擁有很多的優點:

1.便於生產,成本合適,能大批量工業製造,以工業能力摧毀敵人。

2.車輛細節豐富,人機工程非常好,在操作性能上完爆二戰其它坦克。

3.高可靠性,低維護;整車故障率超低,部分毛病坦克車子就能完成機修。

4.行駛性能出眾,地形適應能力好,即便長途跋涉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僅以上三條,就已經保證了謝爾曼坦克絕對是設計成功的坦克。否則我們可以倒過來看看所謂“無敵”的德國坦克的毛病,看看是不是他們的毛病處正好是謝爾曼的優點?

我們拿虎式坦克舉例,看看缺點:

1.造價昂貴,零部件加工困難,次品率高,工藝要求高,極為耗費工時。

2.車輛操作困難,換擋費力,成員體能消耗非常大,炮塔如手動轉圈360可以把人搖死。

3.機構臃腫複雜,可靠性極差;維修需要專門工程技師,費時費力。

4.底盤懸掛超負荷運作,交錯負重輪結構易損,遠距離行駛大幾率坦克營變步兵排。

有人可能會說“1虎打10曼”這種事兒,問題是虎式才幾個產量?謝爾曼的產量足夠把柏林埋了,這還不算亂七八糟的各種改型。

改型方面,調幾個最好玩的說說:

M4“管風琴”,裝備名是T34管風琴多管火箭炮(Rocket Launcher T34 Calliope),最多達到60根的4.5英寸炮管,發射的M8火箭彈可以讓3800米內糜爛一片。

謝爾曼DD,最早的水陸坦克,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據說當時風浪太大還搞沉了幾輛。

皮糙肉厚的M4A3E2小飛象,曾經有輛小飛象觸雷後連挨8發88炮彈,一發傷了側面,7發未擊穿。在沒有“潘興”的日子,小飛象在完全沒有重坦的美軍裡就是扛把子。

扛上英國強力大炮的“螢火蟲”坦克,據說連德國王牌魏特曼開著老虎都死在它手裡(有爭議)。

戰後裝了MX-13搖擺炮塔的謝爾曼M4A4,話說這是要逆天啊。

以色列人魔改的戰後M4/M50/51,車架換了,懸掛修了,炮改105了,連發動機都柴油了,你還能說什麼?

說交換比?拿重型坦克或殲擊車蹲坑埋伏對方是德國人後期最愛乾的,戰績也多是這樣刷出來的。不然叫虎式、獵虎、豹式、象式、鼠式一起來一場曼施坦因計劃的閃擊戰看看?阿登山口都爬不過去吧?跑過色當集體趴窩修車,然後讓馬奇諾延長線爆花甲?

所以說拿謝爾曼這種中型對比蹲坑的重型非常不公平,二者並不在一個級別上。然而謝爾曼那兇狠的76炮使用新型穿甲彈仍然能讓虎式喝一壺。要比也應該是與4號坦克比,但4號顯然不是謝爾曼的對手,哪怕上了48倍徑的長75。而且後期為了強化裝甲的4號推重比落到比老虎還差的地步,根本拼不過謝爾曼。

英國第二作戰研究處報告統計,諾曼底後82%的被毀謝爾曼會燃燒,但德國人的數字並沒有高級到哪去,4號、豹式、虎式的數據對應是82%、63%、80%。呵,合著虎式也是個打火機啊。同樣使用汽油機,幹嘛就罵美國人是打火機?

至於蘇聯的T34系列中型就不用說了,操縱性、炮控不如M4,但其它方面使之無愧於二戰第一中坦稱號。但我們並不是比誰最優,只是想證明,M4謝爾曼坦克絕對是設計優良的二戰戰車之一。

王司徒原創,感謝大家支持,熱誠歡迎交流討論。


王司徒老百科


相對於1944年7月份在諾曼底地區和德國裝甲部隊作戰的盟國軍隊來將,謝爾曼坦克無疑是美國坦克發展史的失敗之作,雖然是相對性的,但是鑑於謝爾曼在正常的交戰距離無法擊穿德國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而後者則可以輕鬆點燃謝爾曼,謝爾曼設計的成敗仍然值得討論。

諷刺的是,儘管謝爾曼坦克火力不夠,裝甲薄弱,但美國仍然依靠著謝爾曼的出力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M4謝爾曼坦克使用了和M3類似的車體構型和結構設計,除了火炮的佈置位置和炮塔的形狀之外,M4和M3之間在車體設計上並沒有較大差距。雖然基礎十分落後,但平臺在設計時展現出來的潛力和可靠性卻為謝爾曼坦克的改裝和產量打下了鋪墊。只要有需要,謝爾曼坦克可以噴火、可以涉水、可以排雷、可以作為拖拉機使用。儘管性能遠落後於德國的虎豹,甚至是4號坦克。

但包括蒙哥馬利、巴頓在內的所有將軍卻從來沒有批評過謝爾曼作戰性能較弱的問題。畢竟,謝爾曼坦克的產量允許每個坦克營可以編制89輛坦克,這一數量已經遠超二戰後期德國裝甲師的在編坦克數量,更重要的是,無論損失多少輛謝爾曼坦克,第二天都能獲得重新補充,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謝爾曼坦克的評價。謝爾曼系列中戰鬥力最強的是M4A3E8,也是二戰結束時,西線盟軍的主要裝備。M4A3E8在保持了機動性的同時,火炮更換為穿甲能力更優秀的76MM火炮,並增加前裝甲厚度到105MM,M4A3E8甚至到朝鮮戰爭都有使用。


貞觀防務


謝爾曼是優秀的中型坦克,但是不是完美中型坦克,缺點也很明顯,不能認為謝爾曼很成功,只能叫堪用。

先談優點,最大優勢是人機工程學絕佳:操縱便利,故障低。這些優勢彙總一下就是不打仗的時候非常好,就像家用轎車一樣省心,造價便宜。其次是火力猛,中後期型號的76毫米高速炮800米硬剛虎式都可以。最後生產成本低,對比虎式不過3000的產量,謝爾曼簡直是欺負人,除了美國無敵的經濟實力,生產成本低也是一個原因。

但是謝爾曼不是真正設計合理的中型坦克。首先就是裝甲問題。謝爾曼是設計在40年-42年之間,那時候歐洲戰場的裝甲兵運用已經成型,德國新銳坦克已經服役,謝爾曼的裝甲防護一直是短板,不得不說以美國的實力,為謝爾曼提供更好的裝甲防護是沒有問題的。其次是動力,汽油機天然的劣勢讓這謝爾曼被擊穿後很大概率起火,造成乘員傷亡率高,美國當時是有合適得柴油機的。

造成以上問題的不是技術水平原因,而是設計思路問題,美國的設計師對坦克面臨的威脅沒有一個系統的研究,造成了坦克設計指標上有些跑偏。


奇葩中的戰鬥葩21192043


謝爾曼坦克的整體設計是比較成功的,雖然早期比較失敗,不過好在後期不斷改進,很好的彌補了最初的缺陷,才讓謝爾曼坦克在二戰戰場上威名遠揚的。

二戰之初,美國陸軍的裝甲兵作戰思想非常奇特,那就是坦克用來掩護步兵作戰,為其提供火力支援,並不承擔反坦克任務。而真正的反坦克任務,則交給了防護薄弱,但是火力更強的有炮塔坦克殲擊車,這直接導致謝爾曼坦克在二戰的大多數時候面對德軍坦克很吃虧。

謝爾曼坦克早期使用的是M3式75毫米坦克炮,本身就不適合用於反坦克任務,即使是使用穿甲彈打擊效果也比較一般。好在後來美國人醒悟了,開始對其進行改進,換裝了M1式76.2毫米坦克炮,算是取得了不錯的反坦克火力,美軍裝甲部隊算是有了和德軍的虎式豹式等這些坦克對抗的實力。

而且謝爾曼的改進空間很大,這可以說是一個很成功的設計。謝爾曼衍生了大量的其他型號,比如自行火炮、自行榴彈炮、噴火坦克等等,即使是冷戰中,以色列還對其改進,成了大名鼎鼎的M51超級謝爾曼,可以和T54這些坦克抗衡。

不過謝爾曼也有自身缺陷,比如車體過高過大,比較容易被發現。不過其生存力還是不錯的,遠沒有所謂的“郎森打火機”段子所說的那麼脆弱。


前沿陣地


謝爾曼在二戰中給人的印象是脆弱不堪,然而這只是單車性能上的弱小,極容易被軍迷們忽視的一點是謝爾曼恐怖的量產能力,峰值產量:在1943年生產了21231輛。而德軍的黑豹峰值產量在1944年,3777輛。

假設它們都不會出故障,全部拉上戰場,那麼平均一臺豹子要面對5到6臺饅頭。這還不計蘇聯t34-76和t34-85同樣驚人的產量…… 那麼在數量差距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豹子打饅頭猶如獨虎搏狼群,獨虎勝還是狼群勝,並沒有懸念的好嗎!

那麼實際情況對饅頭更加有利,饅頭不僅產量大,機械的可靠性也非常好,只需要最基本的戰地維護,加油、補充彈藥什麼的,只要不被打壞,因故障不能出戰的饅頭是很少的。而反觀豹子,行駛不到一千公里就得維護,初期的型號故障率也偏高,打起仗來平均5輛車有2-3輛缺勤。剩下的3-2輛豹子只能被饅頭包餃子了。

此外還有些重要的因素,饅頭的尺寸是根據運輸船艙的尺寸設計的,運輸非常方便,下了生產線馬上就能裝船投送戰場,而反觀德軍的虎豹,每輛虎豹裝卸火車都要折騰好長時間,運輸能力太差。

以及改裝潛力,饅頭的改型相當之多,到現在還有某些饅頭的型號在服役。而虎豹的改裝型號則要少很多。

所以從綜合方面考慮,饅頭是遠優於虎豹的。雖然我更喜歡虎豹……


哪是剎車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各國綜合國力的比拼,對軍工能力的考驗。作為陸戰主要裝備的坦克更是各國發展的重點,德國、蘇聯、英國甚至於陸軍裝備落後的日本都有自行研發的的坦克,在這之中美國的謝爾曼M4中型坦克在單車性能上不是最好的,但是謝爾曼坦克確是設計最優秀,零件通用性最好,最適合大規模生產、改造的坦克,美國在二戰中產量能達到近5萬輛,供應全世界盟軍使用。

謝爾曼坦克第一次大規模投入戰場是1942年的北非戰場,在英軍統帥蒙哥馬利指揮下大敗德國沙漠之狐隆美爾,戰役勝利了但是謝爾曼坦克表現並不好。面對缺少油料、零件,數量嚴重不足的德軍坦克,謝爾曼坦克空有數量優勢卻打出了4:1的戰損比,損失4輛才能擊毀1輛德軍坦克。在之後的諾曼底登陸中美軍第3裝甲師謝爾曼坦克戰損率高達580%,美軍第2裝甲師兩天就損失57輛謝爾曼坦克,面對德軍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讓謝爾曼坦克顯得不堪一擊。

但是謝爾曼坦克戰爭表現不好並不是設計問題,而是當時美國陸軍發展思路走上了歪路。美軍裝甲戰術的創始者是萊斯利·麥克奈爾中將,在他的認知中美軍坦克是用來掩護步兵作戰,對付敵軍步兵的,而用來對付敵軍坦克的是坦克殲擊車,但是在實戰中根本不可能配合默契,往往美軍只能依靠謝爾曼坦克對付德軍裝甲部隊,損失慘重。

實際上謝爾曼坦克在最初設計上使用了很多先進的技術和理念,為快速升級留下了空間,到了戰爭後期謝爾曼坦克的改進型已經能夠在1000米距離上正面對抗德軍虎式、豹式。

首先謝爾曼坦克的設計很成熟,可靠性高,故障率極低;其次謝爾曼坦克使用流水線進行生產,各批次零件可以達到通用,適合大規模生產;再次謝爾曼坦克的炮塔轉動裝置、火炮垂直穩定儀、汽油發動機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最重要的是謝爾曼坦克預留的車體空間大,可以將各種新設備裝配上,實現快速升級改造,適應各種戰場環境。

謝爾曼坦克的型號非常多,僅美國官方公佈的謝爾曼系列改進型車、變型車、實驗型車就達50多種,蘇聯、英國得到謝爾曼坦克後也改裝了幾種車型,這在坦克發展中是非常罕見的。主要有作為主戰坦克的M4A3E2巨無霸、謝爾曼螢火蟲、M4A3E8;驅逐戰車M10狼獾、M36傑克遜;自走榴彈炮M12、M40;噴火坦克M4A3R3“打火機”、M4“鱷魚式”;T34管風琴多管火箭炮;裝甲救護車M32、M74;戰鬥工程車D-8、M1、M1A1 dozer、M4 Doozit等等。


當狗容易做人難


我看過美國佬的統計數據,其實謝爾曼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不堪,以至於見到虎豹系列就要認慫一樣。

那恐怖的產量暫且不計,就單純的坦克三大數據謝爾曼真的是好車。裝甲雖然只有前60毫米,但配上55度的傾角謝爾曼正面防護可以媲美虎式。火力美國人做過實驗,75炮完全足夠在北非對付德國的三四號坦克,換裝76炮的謝爾曼已經能夠在中距離對虎式豹式構成威脅。機動更是謝爾曼的優勢,狼森打火機的外號已經被證明是謠言,郎森是戰後牌子,而且美國人的自封油箱技術比德國還要好。

狂怒僅僅是電影效果,實際上主角的謝爾曼完全能夠在交戰距離擊穿虎式。這也是為什麼美國人沒有換裝17磅炮的根本原因,現有的武器足夠有效和可靠。而潘興44年剛研發出來之時很少有美國裝甲部隊願意使用,因為超重和先進設計導致車輛可靠性不高,故障很多。


魚找魚蝦找蝦魚蝦找


謝爾曼坦克設計完全失敗,甚至是違背坦克設計理念,車身過於高大、裝甲弱,使用汽油發動機,火炮口徑不足等等,都讓其在戰場上吃進苦頭,之所以在二戰被大量使用,是因為美國有的是錢和資源,大量生產出來以多勝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