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與“少將警衛”掰手腕

毛主席與“少將警衛”掰手腕

1966年,毛澤東與張耀祠(左一)在一起。

“紅色警衛”張耀祠將軍家隨處可見毛主席塑像畫像及相關圖書,看得出他的主席情結之深。從參加紅軍時站的第一班崗就在毛澤東辦公室門口,到新中國成立後擔任中央警衛團團長,張耀祠一生中最輝煌時光都是在偉人毛澤東身邊度過。

1953年5月上旬,中央警衛團以中央警衛師一團機關、部隊為基礎組建起來了。按編制序列,代號為8341部隊。

坊間曾有各種對“8341”來由的說法,張耀祠都否了:“有人說這個代號前兩個數字預示毛主席活到83歲,後兩個數字預示他執政41年。還有人說,毛主席在早年鬧革命時,得到的第一支槍的編號是8341。這些都是謠傳,有些純粹是巧合。”

作為中央警衛團團長,張耀祠大部分時間都在毛澤東主席身邊。他說:“內衛是8341部隊一中隊,無論是毛主席在中南海,還是外出到各省市巡視工作都緊跟不離。”

1955年初,毛澤東迫切需要了解農村的實際情況,提出要中央警衛團一中隊戰士輪流回鄉探親搞農村調查工作。這年5月14日下午,汪東興和張耀祠陪同毛澤東來到中南海頤年堂前院接見了警衛團一中隊全體成員。期間,毛澤東扳著指頭說:“今後你們就是三項工作,一個是保衛工作;一個是學習,學文化;再加一個調查工作,以探家為名回去調查工作……你們回到家鄉,要尊重父母,尊重老百姓,尊重區鄉幹部,不要擺架子……你們要儘量參加生產勞動,同群眾打成一片……要向農民宣傳黨的政策……”

張耀祠回憶說:“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我們分期分批安排隊員回各省探親搞調查工作,將瞭解到的第一手材料綜合起來,向毛主席彙報。”他對毛澤東重視基層調研的精神、拜群眾為師的態度感動至深。

1953年12月底至1954年3月初,毛澤東帶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起草小組來到杭州。“毛主席住在劉莊,起草小組住在北山,我帶領一支警衛部隊分駐兩地擔任安全保衛工作。”

起草首部憲法,一切工作都要從頭開始,工作量很大,非常緊張和勞累。在此期間,毛澤東風雨無阻地堅持爬山鍛鍊。張耀祠說,毛澤東工作之餘的一大樂事便是爬山。據說,毛澤東幾乎爬遍了杭州四周的幾十座山。

當年,就是張耀祠隨同毛澤東一起爬山,安排警衛保障他的安全。可是毛澤東外出爬山,全憑興之所至,事先並沒有計劃——這給警衛工作帶來困難,無法事先偵察道路、沿途警戒。“要爬哪座山,什麼時候去,他首先就定好了,直到臨走的時候才告訴你。他反感興師動眾,提前清場警衛。我們只好跟著他走,一說好了方向,我們馬上就趕過去。就像打衝鋒,部隊肯定走在前面,在前面搜索。有的山還有樹木,還有草,你得檢查一下樹林裡、草地裡有人沒有。保障安全的各方面都要想到,他走的路線要檢查,要去山頂,我們都跑到上面先去檢查。這個工作是很艱苦的也很繁重,責任也很重大,絲毫不能馬虎。”

毛澤東通常是下午4時左右外出爬山,大約到晚9時“打道回衙”。他爬山不緊不慢,走了一陣,坐下來略歇。

隨毛澤東到地方巡視,8341部隊與地方警衛部隊打籃球一直贏,毛澤東不高興了,“到了地方,人家熱情接待你,不要老想贏人家,要講友誼、講團結嘛!”保衛毛澤東的安全,與毛澤東寸步不離,張耀祠不可避免地體味到毛澤東作為凡人的喜怒哀樂。

毛澤東年過80,仍像個不服輸的青年,曾找張耀祠掰手腕,比手勁。“我看他當時很興奮。我擺出一副較量的架勢,但沒有用勁,有意讓他贏,他一開始就使勁壓住我的右手,我說:主席!你的手勁真大,我比不過你。他哈哈大笑,興致很高。”這時候,張耀祠已經不把毛澤東當做領袖看了。在他眼中,毛澤東更像是一位慈父、一位有些天真任性的兄長,一位對人和善的垂暮老人。

毛澤東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他讀書的範圍十分廣泛,從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從古代的到近代的,從中國的到國外的,包括哲學、經濟學、政治、軍事、歷史、地理、文學、外語等。每次毛澤東外出視察,張耀祠都要為毛澤東帶上兩三箱書。除此之外,他還根據毛澤東的需要在外地替他借書,杭州、上海、廣州、武漢、成都等地圖書館都留下了張耀祠為毛澤東借書的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