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為什麼被稱為張半仙?

張良出身於戰國時代的韓國貴族世家,後來韓被秦滅了,張良想著要復仇。就有了博浪錘刺殺秦始皇,但是沒有成功,最後只能天涯海角的跑路。逃亡的過程中要躲著秦兵,自己搞的人不人鬼不鬼的邋里邋遢,這個時候的張良一點仙氣都沒有,張良沾上仙氣要從拾履得天書的故事說起。

張良為什麼被稱為張半仙?

《楚漢傳奇》中霍青飾演張良

有一天張良走到一座橋上,剛好從對面走來一位白鬚老者,此時的張良滿腹心事,正倒黴的時候。結果這個老頭正好把他的去路給擋住了,張良說你讓讓讓我過去,或者我讓讓你先過去。沒想到這個老頭抬腳把鞋子丟到橋下面去了,並說:年輕人,幫我把鞋子撿上來吧?張良這個時候氣不打一處來,正生氣倒黴的時候,你故意把鞋子丟下去還讓我幫你撿,就想揍這個老頭。但是他又轉念一想,算了,我都這麼倒黴了,給你撿鞋子又算什麼呢。於是張良忍著氣下橋去把鞋子撿上來了。

沒想到的是撿上來後這個老頭把腳抬起來說:幫我穿上吧。張良此時更加生氣了,真的想動手打他,但是他又仔細 看了看這個老頭,都這把年紀了。我已經把鞋子給他撿上來了,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算了給他穿上吧。

張良為什麼被稱為張半仙?

更可氣的是這老頭連句謝謝都沒有說,站起來後捋捋鬍子說:看你這小子有點度量是個可造之才。五天之後在天沒亮的時候在橋上等我,我有個重要的東西給你。就這麼等了五天,那天張良一大早就來到了橋上,此時那個老頭已經在橋上了,責備張良說:年輕人,你遲到了。五天後再來吧。說完轉身離去。

又過了五天,張良起得更早了,但是到橋上時,那個老頭又已經在那裡了。白鬍子老頭說:你又遲到了,再等五天吧。張良此時犯嘀咕了,他不是在拿我尋開心吧,他到底有沒有東西給我,下次我還要不要來呢?但是張良這個時候也沒什麼事,心想已經來兩次也不差最後一次了。於是又過了五天,半夜時分張良就往橋上趕。等到快天亮的時候,那個老頭從遠處走了過來,說:這次表現不錯。我看你有些許度量和忍耐力,面相也不錯,將來一定能成氣候。說著拿出來了一卷竹簡遞給張良說:老朽賜你一本秘籍,可助你日後成就一番事業。張良打開一看是一本《太公兵法》。就是姜子牙,姜太公傳下來的兵書。張良正要道謝,但是抬頭一看,白鬍子老頭已經不見了。心想原來是位神仙啊。

張良為什麼被稱為張半仙?

《楚漢傳奇》中霍青飾演張良

這段故事是《張子家訓》裡面記載的,而這本書是張良自己寫的。可見張良遇到神仙賜兵書是他自己包裝自己的。

歷史上確實有這個老頭,他的真實名字叫黃石公。《史記》上有記載,黃石公是秦末漢初時期的人物,秦末時天下大亂,黃石公隱居於東海下邳。

歷史上也確實有《太公兵法》這本書,相傳是戰國時的人寫的,之後在民間廣泛流傳。主要內容是關於兩軍佈陣的一些基本道理,並不是什麼天書。而當時只有張良和黃石公見證此事,黃石公已經無跡可尋,所以偶遇神仙賜天書的故事應該是張良編出來的。

張良為什麼要編這麼一個故事呢?這是張良一次很精妙的自我包裝,是一種自我營銷的手段。他把自己包裝成與神仙有接觸,並且神仙賜書給他,那麼就從神話方面說明自己很厲害,是神仙的弟子那麼自己最少也是個半仙了。

張良為什麼被稱為張半仙?

《鴻門宴》中張涵予飾演張良

自我包裝自我營銷從古到今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近些年的各種選秀節目,如果哪個選手沒有點感人的故事都不好意思站到舞臺上去。目的是為了推銷自己。

張良確實是個偉大的戰略家,對當時楚漢的格局看得很透徹,有自己獨到的理解,也能把握整個形勢的走向。但是《太公兵法》主要講的是兩軍對陣帶兵打仗,而不是張良的強項運籌帷幄。但是張良很少帶兵打仗,就更少打勝仗了。劉邦在得到韓信之前那段時間主要是張良協助戰事,那個時候劉邦是贏少輸多。

張良為什麼被稱為張半仙?

《楚漢傳奇》劉邦張良劇照

中國古代講究君權神授,皇上是真龍天子。而劉邦剛開始就是個貪財好色之徒,他起義後要做皇帝,為了在道義上達到合法化,那他身邊就需要有被神化的人物來輔佐他,這樣才顯得他真龍天子的身份說的過去。所以張良的如此包裝首先得到了皇權方面的認可;另外就是符合當時老百姓的心裡需求。當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都幻想救世主的出現。此時張良用半仙包裝自己是符合當時百姓的渴求,希望能救勞苦大眾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百姓願意接受他這個半仙的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