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之道》:用更系統的方式,引爆你學習力

有一個孩子叫做傑克﹒安德拉卡。在他13歲的時候,他最愛的老師因為胰腺癌晚期而離世了。

安德拉卡非常傷心,他希望自己能夠發明出一種藥物,可以治好所有的胰腺癌患者。安德拉卡並沒有想想就算了,他已經開始學習胰腺癌相關的所有醫學知識。

這些專業的醫學知識和文獻對於一個毫無醫學基礎的13歲男孩來說真的非常難。可是安德拉卡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看懂了所有相關內容。不僅如此,他利用自己的實驗室,學會了納米碳管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幫助檢查患者是否患病。

等安德拉卡15歲時,他發明了一種血液檢測儀器,這種儀器可以在癌細胞擴散之前就發出預警。而且這個儀器的成本價格非常低廉。

安德拉卡的發明獲得了很多獎項,並且引起了極大轟動。誰也沒有想到,一個毫無醫學基礎的孩子,可以通過自學達到這樣的成就。

安德拉卡為什麼這麼厲害?他是神童嗎?其實並不是,在他學習胰腺相關知識之前,他在其他領域沒有彰顯出任何特別的才能。那麼他為什麼可以在一個陌生的領域裡,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呢?

答案就是他知道如何正確的學習。

《學習之道》:用更系統的方式,引爆你學習力

其實每個人的大腦都存在無限的潛能,就看你能不能將這些能力挖掘出來。而挖掘潛能最好的方法,就是懂得如何正確學習,也就是也瞭解什麼是正確的學習之道。

作者芭芭拉•奧克利出版了一本《學習之道》。這本書是幫助普通人變成學霸體質的秘籍寶典。

作者芭芭拉•奧克利從小學到高中的成績都是很差的,因為他偏科,只喜歡文學,不喜歡理科。但是從他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之後,他的人生就好像開掛一般。他搖身一變,成為了工程學博士,並且留任做了教授。

他的學習之道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學習之道》:用更系統的方式,引爆你學習力

一、打破思維定式,讓思維靈活切換

1、人的兩種思維方式

每個人都有兩種思維,一種是專注思維,一種是發散思維。這兩種思維都就好像人們的左膀右臂,彼此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專注思維可以幫助我們用理性來解決事情,並且可以處理一些連續的問題。而發散思維可以帶給我們靈感和創意。

人之所以擁有兩種思維,是因為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兩個腦區域的分工是不同的。左腦就是我們的專注思維,它更擅長處理一些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情。還可以幫助人們進行邏輯思考。但是右腦更適合站在一個更高處,鳥瞰全局。它能夠幫助人們掃視周圍的環境,並且形成更高遠、更廣博的思維和想法。

如果我們缺少專注思維,那麼我們就失去了思考的基礎。如果我們失去了發散思維,那麼我們的思考就失去了新意。思考沒有新意會怎樣?那就代表著人類的文明不可能形成,我們將永遠活在遠古時代。

《學習之道》:用更系統的方式,引爆你學習力

2、如何激發出兩種思維的最高效能

那麼兩種思維究竟如何運用,才能夠發揮出思維的最高效能呢?

答案就是,你要做思維的主人,隨時靈活切換兩種思維。

很多人在需要專注工作的時候,根本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而需要創新思維的時候,又總是沒有創意。那麼兩種思維怎樣才能靈活切換呢?

(1)保持專注力的方法:

如果你需要進行一些注意力非常集中的事情,那麼千萬不要對自己的意志力過於自信。一定要將自己置身於一個安靜、沒有打擾的環境裡。然後關掉一切可能產生干擾的東西。比如說手機。

接下來,你需要給自己一種暗示,在接下來的30分鐘時間裡,你一定要保持專注。三十分鐘之後,就可以休息了。

然後可以給自己一個獎勵機制。比如說,專注工作三十分鐘後,可以獎勵自己一頓豐盛可口的午餐。或者可以獎勵自己看十五分鐘的手機等等。

當你經過儀式感、心理暗示和收穫的預設之後,才能夠更容易進入到專注思維。

(2)切換髮散思維的方法:

如果我們的思維能夠向手電筒一樣,按一下按鍵,就可以從近光切換到遠光就好了。雖然我們的思維並沒有一個真實的按鈕存在,但實際上,思維是可以自動切換的。但是首先,你要成為思維的主人。否則你只能被思維牽著鼻子走。

當我們無法將思維轉換成發散思維時,不必過分的痛苦。可以出去走一走,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任何事情都可以,只要能夠讓你暫時忘記剛才做的事情即可。如果你正在設計一件衣服,暫時沒有了靈感。沒關係,站起來去給你的花澆澆水。當你能夠完全忘記剛才做的事情時,你的思維將會從剛才的牢籠裡走出來。

真的,就這麼簡單。

為什麼會這麼簡單?因為當你一直沉浸在沒有創意的痛苦之中時,你的發散思維就被你鎖住了。你越是焦急,它就被鎖的越緊。只有放鬆,才是激發出發散思維的最好方式。

所以每天晚上休息的時候,你可以把自己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回想一下。等第二天早上醒來,你很容產生一個神奇的創意,這就是你的發散思維在你休息的時候迸發出來的想法。

《學習之道》:用更系統的方式,引爆你學習力

二、想擁有長期記憶,你需要建立思維組塊

雖然我們現在可以將思維隨意切換了。但是我們的記憶力卻不能將所有的內容永遠存住。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遺忘曲線來看,人們的記憶會隨和時間的流逝而慢慢的消失。所以我們需要不停的回顧已經學到的知識。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將學到的知識,存封在自己的長期記憶裡呢?答案是當然有。

這種方法就是你需要建立思維組塊。

1、什麼是思維組塊?

思維組塊是將一些散碎的思維信息,進行分門別類,整合加工。然後組合成一些小的整體。然後再將這些小的整體匯合成一個完整的組塊。這樣也就形成了知識。

打個比方,我們的思維信息就好像一些散落的拼圖。我們可以根據一些線索,將零散的拼圖分成幾個小塊。然後最終再把這幾個小塊拼成一整張完整的拼圖。那麼這張拼圖就是我們整合之後,得到的知識組塊。

《學習之道》:用更系統的方式,引爆你學習力

2、如何搭建強大的思維組塊?

當我們瞭解了思維組塊之後,那麼我們究竟該怎做,才能夠搭建起一個強大的思維組塊呢?

(1)打開專注思維,理解知識的基本概念:

當我們需要學習一個陌生的知識時,我們需要先用專注思維理解知識的基本知識。就好像我們要背誦一首陌生的唐詩,我們需要先靜下心來,看看這首詩由哪些字組成,作者是誰,然後默讀幾遍。

(2)將思維切換到發散思維,獲取背後信息:

當我們瞭解了新知識的一些基礎內容,這時候我們需要通過發散思維來做更深層次的思考和解讀。瞭解這個知識背後的信息。還以背詩為例,我們現在還需要了解一下,這首詩是作者在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他為什麼要這樣表達?

(3)找到一個重難點的相關題目,認真的作一遍

很多人以為,知識已經學到了就可以了。但實際上,知識在這個階段是非常容易遺忘的。想要讓學到的內容長期封存,需要你找到這個領域裡最難的題目來解答一遍。

因為難題可以加深你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所以你一定要認真去做這道題,反覆思考解題步驟。

(4)重新做一遍這道題,重點放在解題過程上

當你解題之後,並不代表著結束。而是要重新再做一遍。因為這是對你來說最難的題目。多做一遍可以讓你多一遍思考。而這一次,重點放在解題的過程當中。也就是將解題過程全程回顧一遍。

(5)休息一段時間,讓切換到發散思維

解了兩遍題之後,可以休息了。休息之前千萬不要忘記,讓自己回憶一下那道難題。這樣才更容易讓你形成發散思維,產生更多的創新思維。

(6)再重新做一遍難點題,解讀更深層次的含義

等你休息結束,一定要再解一遍這道題目。看看在發散思維的作用下,你會產生什麼新的想法。這樣有助於你更深層次的理解這道難題的含義。

不要認為這些步驟太過繁瑣,實際上這是幫你形成思維組塊的過程。而且一旦你的思維組塊形成,就可以觸類旁通。

《學習之道》:用更系統的方式,引爆你學習力

三、兩種簡單實用的高效記憶法

1、視覺圖像法

如果讓我們複述一整本小說的內容,對我們來說真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可是若將這本小說的內容,變成電視劇播放出來,我們很快就能夠記住裡面是所有事情。甚至每一集裡面發生了哪些細節,你也能描繪出來。

我們過去的傳統學習法,大多數是通過文字的形式來學習的。最多會通過語言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可是圖像會通過聲音、圖片、人物等等很多內容,更綜合的形式走進人們的記憶。所以圖像比單純的文字和語言更容易形成記憶。

那麼我們就可以將要學習的知識通過視覺圖像法來記憶。

也就是說,將文字或者語言知識,想象成一個動態的、鮮活的圖像。讓這個圖像展示在你的視覺當中。那麼你會發現,本來枯燥的知識一下子變得豐富多彩。而且比過去的傳統方式更容易記憶。

舉個例子,現在你需要背誦一個手機號碼。如果你將手機號碼寫成數字,然後一個數字一個數字的背,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背過之後,也很容易遺忘。那麼現在你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將這個手機號碼一個數字一個數字的寫在紙上。然後這個手機號碼就完全的展現在了你的視野裡。你可以馬上讀書這組號碼。而且經過圖像展示後的記憶,不容易遺忘。

這當然是最簡單最基礎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是構建更深層次記憶法的基礎。等你獲得了視覺圖像法的基礎能力之後,就可以繼續增加難度。慢慢地,你將擁有超過常人的記憶力。

《學習之道》:用更系統的方式,引爆你學習力

2、簡化符號法

簡化符號法用一個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說,就是化繁為簡。

將一些複雜的知識通過一些可以代表其含義的符號代替。然後只要記住這些符號即可。

其實這種記憶法和漢字的發展過程很相似。當中國人還沒有發明漢字之前,人們就是用一些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幾個符號就能夠表達很多思想。

比如說,太陽就是表示晴天,可以出門覓食。一把刀就表示你的附近有危險等等。

這種符號記憶法可以將一些複雜的知識簡化,最後還可以再根據這些符號的意義,進行知識擴展。這個轉換的過程有助於你加深記憶力,也大大的提高了記憶效率。

學習是一個用腦勞動的過程,需要用心,需要用力。所以一定要重視學習的過程,這樣才能夠得到你想獲得的知識。

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會學習的人少之又少。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成為一個會學習的人,並且幫助你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