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徵之聲帶你談古論今說胥浦

儀徵之聲帶你談古論今說胥浦

胥浦是儀徵有史以來留存最古老的地名之一,從春秋時期楚平王七年迄今已逾2500餘年歷史。春秋時期,胥浦一帶是吳和楚兩國交界之地,也是伍子胥成功渡江的地方。為了紀念伍子胥在此渡江,人們便將此地稱之為胥浦。胥指伍子胥,浦是水邊的意思。

胥浦東毗城區,南瀕長江,北臨馬路,乃進出儀徵之門戶。古代曾是兵家必爭之地。公元1161年秋,金國主完顏亮親率60萬大軍分四路南侵,直逼揚州和真州。宋將梁淵、元宗和張昭奉命率部五六百人在胥浦河渡橋設防。面對蜂擁而來的金兵,他們英勇迎戰,為宋軍集結殲敵、掩護揚州和真州百姓撤退贏得時間,創造了“三將喋血護眾生”的奇蹟。在革命戰爭年代,胥浦亦作出過較大貢獻。194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胥浦沿江一帶開闢溝通華中根據地與上海地下黨聯繫的地下交通線,粟裕、譚震林等領導人和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部分突圍人員都從這條交通線進出。胥浦人民為保護這條交通線安全暢通作出了無私奉獻。

自古以來,胥浦水陸交通便利,經濟和文化比較發達。胥浦的編織業、飲食業早就享有盛名,藤椅、棕繩、小糕和油饊等傳統產業遠近聞名;鄉土文化、名士佳作和庭園樓閣引人入勝。其中古代”真州八景“之一的“胥浦農歌”歷久彌新。從胥浦這塊土地上走出去的“太谷學派”傳人李晴峰以其獨特的學術思想、業績成為流芳百世的名士大家。

胥浦所具有的優越地理位置和便利交通條件,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又發揮了獨特作用。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國家先後在這裡建設了儀徵化纖、華東儀徵輸油管站等一批大型企業,它們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在胥浦大地上熠熠生輝! (本文來源於:白沙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