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一定要“接地氣”,且要“還俗”嗎?


民宿一定要“接地氣”,且要“還俗”嗎?


什麼是民宿?民宿和農家樂有什麼區別?如何看待主題民宿?如何看待民宿的發展?如何看待民宿的成熟期?中國的民宿成熟期什麼時候會到來?鄉村民宿依靠什麼作為支撐?

民宿夢:把農村閒置房子變為民宿

問題一:民宿是造夢者打造的夢想天堂,他們擇一鄉村角落,改造成夢想天堂,如願客棧也是你的天堂,打造這個夢中天堂,你最初的想法是什麼?民宿的標準是什麼?心目中的民宿是什麼樣子?

農民如何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怎樣在發展紅利中收益,這需要一個載體,民宿恰恰正是這個載體。如果政策允許,政府引導,讓老百姓把家裡的房子重新翻修作為民宿,讓老百姓有個賺錢方式,讓大家能夠感受到改革的成果,這也就實現了我最初的夢想。

“民宿和農家樂應劃清界限”

問題二:民宿和過去說的文化村、農家樂有什麼區別?

民宿要讓遊客感覺到“外婆家”的感覺。民宿並不是農家樂。許多人認為,民宿、客棧,這些都是農家樂產品,其實他它並不應該歸類在鄉村遊類別裡。

民宿主要接待對象是城市精英人群,城市裡懂生活、休閒的人,來到民宿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增強家庭的和睦氣氛,從這個方面來講就應該和農家樂要劃清界限。在民宿的院子裡、菜園裡、草坪上、果園裡,家裡人可以坐在一起,住在一起,吃在一起,休閒在一起,這是一種不同於農家樂的休閒理念。睡睡懶覺、看看書、喝喝茶、曬曬太陽,磕磕瓜子、嘮嘮家常、上上網。旅遊,生活,情志,結合在一起,這才是真正的度假產品。

問題三:如何看待主題民宿?

民宿的個性化、主題化發展是個趨勢,如果不做主題,就變成了普通的旅館。民宿要追求個性和特色的,例如日本、臺灣等地的民宿,每個民宿有不一樣的主題,例如雕刻、手工、T恤,臺灣有一家專門做T恤的民宿,進去就送給客人一件個性的文化T恤。還有的民宿主題是薰衣草、果子等不一樣的主題。

“民宿一定要接地氣,要還俗”

民宿圈中不乏文人、建築師、設計師等造夢者,他們將某個不起眼的鄉村角落,改造成充滿小資情調的驛站。然而在馬山古竹民宿村,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據介紹,現在馬山古竹民宿村共有6家民宿對外營業,都是村民的私人住宅改建,就連如意客棧,也是學校舊址改建。

問題四:如何看待民宿的發展?

民宿發展的過程中,藝術家、文人、設計師等等,他們去做的,僅僅是民宿的一個部分。不讓全民參與,單單隻靠房地產,或者文人藝術家的力量,肯定是不長久的,商業模式做民宿也是肯定不行的。一定要讓民宿還俗,要接地氣,讓原住民把生活和工作結合起來,建立長久經營的模式,讓百姓成為主角,住客只是參與者。

只有讓原住民生活在這裡,恢復這裡的山清水秀,走在路上能看見少女青澀的一笑、大嬸在碼頭上淘米洗衣、村莊裡有兩頭牛、有采茶女的歌聲。這樣才真的是做到原汁原味的民宿了。

問題五:如何看待民宿的成熟期?中國的民宿成熟期什麼時候會到來?

民宿成熟期距離我們還很遙遠,中國民宿才剛剛開始。這個和日本、臺灣等地有20-30年的差距。真正農民要得益,看政府的政策,民宿夢,是讓老百姓享受改革紅利的手段。現在恰逢其時,讓農民在政策允許的範圍之內,迴歸傳統鄉鎮企業發展,把農民的創造性、積極性發揮出來,都讓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重建美好家園。需要民宿作為載體。

“商業化模式的民宿生命力有限”

問題六:希望風險投資來合作嗎?是否有資本運作的考慮?

需要,也歡迎風險投資。如果有一個真正的需要發展預期,光憑老百姓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如果有這樣的項目來操盤。是非常好的模式。

問題七:鄉村民宿依靠什麼作為支撐?

鄉村民宿的生存模式,是隻有讓老百姓又當客棧主人、又做服務員,形成家庭型經營,這樣才有生命力,這是商業化模式做不出來的效果。

正如客棧主人所說,民宿把旅遊、生活、情志都結合在了一起,讓人更懂生活、更懂休閒。想象這樣一幅畫面,在充滿山中鳥鳴聲的清晨醒來,推開窗,呼吸著新鮮空氣,採茶女正乘著歌聲走在鄉間的小路,這是多麼愜意的畫面。在人們對城市周邊田園綠野、山川美景心生嚮往之時,民宿熱在我們周邊悄悄興起。民宿區別於傳統的農家樂,民宿吸引的是城市精英人群,是真正懂生活、休閒的人,這部分客源非常注重生活品質的提升。

在民宿發展的大潮下,工商資本看到的是商機,商業化模式逐漸滲透到民宿發展之中。而考察日本和臺灣的民宿不難發現,民宿本質上是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更講究的是“還俗、接地氣”,並讓原住民參與其中,讓鄉村活化。這種基於“內生式發展路徑”的家庭型經營民宿更具張力,才能獲得更持久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