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齊頭並進促發展,多管齊下顯成效


宿州:齊頭並進促發展,多管齊下顯成效

消費日報訊(本報記者 陶陶 曹秀蕊)

主導產業生機勃勃,新興產業星火燎原,首位產業茁壯成長。這是近幾年安徽省宿州市工業加速發展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宿州把工業發展放在經濟建設更加突出的地位,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強市之路,通過加快園區建設,強化招商引資,聚焦項目帶動,工業經濟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態勢。主導產業、新興產業、首位產業的齊頭並進,為當地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總量提升、結構優化、工業基礎不斷夯實

近5年,宿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7%;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突破百億元,年均增長31%。2017年,全市工業企業達629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1389家,產值過億元企業635家;全市工業對GDP的貢獻率達34.2%,工業經濟“引擎”作用不斷顯現。

工業規模不斷壯大,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的同時,宿州工業經濟的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質量不斷提高。

在調結構、轉方式和促升級的方向指引下,宿州一方面實施傳統產業改造1525提升工程,大力推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崛起。

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增加值增長30.4%,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高於全省15.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8.8%,高於全省7.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4位。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民營工業的蓬勃發展,為宿州工業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撐。

民營經濟已成為宿州活躍度最高、增長性最強的經濟形態,成為促進經濟增長和加速宿州崛起的重要支撐。

二:首位產業帶動增強,產業聚集正在形成

2013年以來,宿州市委市政府為推動工業強市興縣,決定開展“3111”工程建設,即從2014年起,通過三年時間,各縣區、各園區打造1個在全省知名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的首位產業,實現產值超100億元,實現工業稅收超10億元(其中首位產業稅收超5億元)。

各縣區、各園區確定了各自的首位產業,即:碭山縣食品產業,蕭縣建材產業,靈璧縣食品、機械電子產業,泗縣機械電子、紡織服裝產業,埇橋區紡織服裝、板材傢俱產業,市經開區生化醫藥產業,宿馬園區食品、機械製造產業,市高新區雲計算和智能製造產業,鞋城製鞋產業。

2014-2017年,各縣區、各園區首位產業產值始終保持高速增長,年均增長20%以上,2017年全市首位產業產值為1065.6億元,是2014年3.64倍;工業稅收年均增長15%以上,2017年,全市實現工業稅收34.2億元,是2014年的2.25倍;首位產業稅收年均增長20%以上,2017年,全市實現首位產業稅收18.6億元,是2014年的2.27倍。

首位產業產值、稅收增長不僅“絕對”較快,而且是“相對”較快。

三:信息產業高速發展,互聯網+成效顯著

近年來,信息化已成為宿州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應用到工業、醫療、交通、社會化治理等方面,優勢日益明顯。信息產業已經呈現出基礎優、總量擴、質量提、效益增、綜合實力強的良好發展態勢和產業前景。

據瞭解,宿州堅持推進“兩化融合”工作,實現了雲資源與實體產業融合發展。當地積極推動企業參加兩化融合評估診斷和對標引導工作,推動兩化融合貫標試點申報,舉辦或組織工業企業參加兩化融合相關業務培訓,推動信息技術在企業研發、生產、經營、管理等環節的滲透不斷加深,支持企業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實現轉型升級。目前,宿州全市共有兩化融合貫標試點和示範企業共37家。

與此同時,當地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發展,以大數據中心、應用支撐平臺、智慧專項三大類建設為重點,努力把宿州建設成為華東地區乃至全國極具特色的雲計算大數據戰略引領中心、智慧政務示範中心,推動城市創新發展。

四:多管齊下,統籌發展

(一):激活實體經濟

推動新時代宿州高質量發展,必須持續激活實體經濟。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做大做強省市兩級戰新基地,鼓勵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大力振興縣域經濟,持續實施首位產業“3111”工程,支持各縣創建省級縣域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狠抓重點項目建設,落實“四督四保”,實行“五個一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

(二):持續加快城鄉統籌。

提升城市能級,紮實推進棚戶區改造,持續實施城鄉建設“555”工程,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積極推進民航機場等重大工程建設步伐,持續提升綜合交通優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用好“兩區兩園”國家級平臺,深入推進“百千萬”現代農業示範工程,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全面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持續開展移風易俗。

(三):必須持續推進改革開放。

下好改革先手棋,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創優“四最”營商環境,紮實做好國家和省級改革試點工作,加快完善“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打造開放新高地,積極對接徐州都市圈,加快實施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順應產業轉移新趨勢,開展央企、民企、外企、僑企、臺企“五百”對接。 

宿州:齊頭並進促發展,多管齊下顯成效

五:必須持續抓好民主法治。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聚焦重點領域開展立法工作、執法檢查、專題詢問;發揮政協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深入開展專題協商、界別協商、協商式監督等;著力深化依法治市實踐,紮實開展執法司法規範化大檢查,強力推進“江淮風暴”執行攻堅戰;積極做好統一戰線工作,深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聚力工程”,編制軍民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抓好群團組織改革任務落實。

推動新時代宿州高質量發展,必須持續堅定文化自信。唱響時代“主旋律”,持續推進新時代傳習中心建設,開展大宣講、營造好氛圍;守好意識形態“主陣地”,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健全網絡輿情發現、研判、處置機制;凝聚精神文明“正能量”,聚焦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目標,大力推廣“宿州文明20條”,持續開展“十項提升”行動;提升宿州文化“軟實力”,出臺國家級、省級文藝獎項配套獎勵辦法,持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六:持續踐行綠色發展。

共抓大保護,積極探索跨區域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多規合一”管控重要生態空間,嚴格落實“三線一單”要求,圍繞森林、溼地保護修復、礦山復綠等謀劃推進一批生態修復工程;推進大整改,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打響主城區汙水治理攻堅戰;構建大機制,推深做實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嚴格執行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終身制。

七: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打贏脫貧摘帽攻堅戰,堅持“1234+N”工作思路,紮實推進夏季、秋季攻勢,實現“七要七有”示範村、示範戶全域覆蓋;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持續推進33項民生工程和惠民實事;維護和諧穩定大環境,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紮實開展“鑄安行動”,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綜合整理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