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窮誰是賊,這種觀念在戰國時期就形成了,張儀盜玉,至今都是謎

寶玉易主

卞和獻玉之後,和氏璧便被楚國當做國寶,這樣世世代代相傳著,到楚威王登基後,因為昭陽在滅越國的戰役中立了大功,便把和氏璧賜予了他。

誰窮誰是賊,這種觀念在戰國時期就形成了,張儀盜玉,至今都是謎

得到寶玉的昭陽,歡喜的不得了,但是這份榮耀不能這麼低調,那樣豈不是太窩囊,於是昭陽便把和氏璧拿出來,同他手下的幾百名房客一同欣賞。看著自己得到的寶玉,加上門客的虛溜拍馬,昭陽的小自尊心是得到了大大的滿足啊!

風雨變換,寶玉丟失

就在大家欣賞的勁頭正足時,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門客們爭先恐後的躲雨,場面相當混亂,就在這時,突然發現,和氏璧不見了,這下昭陽可慌了神了。四處尋遍,沒有發現和氏璧的蹤跡,突然其中一名門客指向張儀,說是他偷的。

誰窮誰是賊,這種觀念在戰國時期就形成了,張儀盜玉,至今都是謎

家境貧寒,成為盜竊嫌疑人

張儀為什麼會被懷疑呢?因為他家境貧寒,自認為才華橫溢的張儀,卻少不得志,已到中年的他還是一貧如洗,所以他成為了所有人的嫌疑對象。於是張儀被昭陽綁了起來,被綁的張儀對於偷盜,是一口否決,這時昭陽想,不吃點苦頭,以為我好欺負啊,便下令對張儀嚴行逼供,因為沒有找到和氏璧,加上張儀不承認,昭陽又怕把人給打死了,所以沒辦法,只好把張儀給放了。

誰窮誰是賊,這種觀念在戰國時期就形成了,張儀盜玉,至今都是謎

只要舌頭安好,我的才華便在

被打成重傷的張儀,拖著身體回到家,他的妻子看見後,是心疼的嗷嗷大哭,仔細檢查著看有沒有缺胳膊少腿。只見張儀慌張的拽住妻子的胳膊說:“快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還在不在”,他妻子連忙說,在!在!在!張儀大喘了一口氣,坐在地上說到:“那就好,那就好,只要舌頭在,我的才華就在,我的前途就在”。

誰窮誰是賊,這種觀念在戰國時期就形成了,張儀盜玉,至今都是謎

和氏璧丟失,蒙受冤屈,遊說秦國

張儀,後來成為了秦國最受寵的相國,因為此次冤屈,才讓他走上秦國的道路,才成就了一代名相張儀,所以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但是和氏璧還是沒有找到,在歷史的長廊中,他會扮演另一個什麼角色,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請看下一期,和氏璧造就的人才——藺相如完璧歸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