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更在乎母親的感受,還是媳婦的感受?

在路上1427513


男人更在乎母親的感受還是媳婦的感受?

可能有許多人會說,當然是要注重母親的感受了!因為媽媽只有一個,媳婦可以換啊!呵呵,那你就去不停地換媳婦好了。



我覺得明事理的男人應該幫理不幫親,如果一方的做法明顯不對,即使再顧慮她的感受,也不應該偏袒。否則就會讓講理的人寒心;不講理的人得意,進而有恃無恐,變本加厲。長久下去不是母子失和,就是夫妻反目。

如果是各有各的道理,誰都沒有原則上的錯誤,那麼男人就應該更在乎弱勢一方的感受。例如知道自己的母親一直很強勢,喜歡把個人意願強加給別人,而妻子又比較老實溫順的話,此時男人最好多在意媳婦的感受。因為在這樣的婆媳關係中,妻子平時肯定是受委屈的,連你都不站在她這邊的話,那還有誰維護她?反之亦然。總之要讓家庭內部保持一個大體的平衡。



剛結婚頭幾年,我對婆婆也很有意見。因為她剛五十多歲又不用上班,還不幫我們哄孩子;又沒錢請保姆,女兒只好交給我六十多歲的老母親帶。節假日我們回婆家,也吃不上現成的,家裡冰箱總是空空的,每次都要等著我們買東西,等著我回去做。尤其是有一年過春節,除夕到家後冷鍋冷灶的,婆婆見我們回來了,轉眼就出去了,直到晚上我一個人把一大桌子飯菜全做好,她才從外邊回來。

我當時沒說什麼,但心裡挺不高興。老公後來就和他媽說,大過節的誰不在家準備吃的啊,您一個人跑外邊去幹什麼?恰巧我獨自做飯時被家裡五嬸看到了,回頭也說我婆婆,說哪有你這樣的啊,大春節的跑出去,讓新媳婦一個人做飯,真夠可以的!還說她家兒媳婦即使不回家,她也會時不時地炒兩個菜給送過去。



從那以後,婆婆不再事事等著我幹了,有時候回去晚了,還能吃上現成的。休假在家的日子,我們一起做飯聊天,相處得還算融洽。


暖暖故人來


男人更在乎母親的感受還是媳婦的感受,延伸一下就是男人更愛母親還是妻子,我覺得男人首先要愛母親,如果一個對自己母親都不愛的人,這樣的男人你敢要麼?所以我覺得男人要更在乎母親的感受!

我家裡就是這樣的情況,應該說老公做的非常好,他愛著他的母親,我愛著他,愛屋及烏,我也尊敬孝敬我的婆婆,而婆婆更愛兒子,對我也非常好。


分享一下我家的情況

老公是公婆的老來子,母親四十多才有了他,侄子比他還大一歲,從小婆婆就教育他讓著大侄子,教育老公“吃虧是福”,所以老公人大度、善良、不計較。我們談戀愛時,說起他的家庭,每次他都會說起母親,雖然沒有過多的讚揚,但我腦海裡刻畫的是一位善良慈祥的母親。可以說,老公比較聰明,在我們談戀愛時,就說了母親的好,讓我看到了他對母親的看中,也從心底裡認可了這個婆婆。

當然,公婆那邊,估計老公也說了我不少好話,所以我結婚後,婆媳關係處的很好。老公大男人有時想不到,我就喊他一週給父母打次電話,逛街看到適合老人穿的衣服,買了給郵寄回去。婆婆經常給我打電話關心我們的生活,聽我提起喜歡吃陝北的羊肉,路遠沒法吃新鮮的,就特意買了整隻羊,辛苦做成羊肉乾,都給我們郵來……

我家裡因為老公開始居中協調的好,日後的相處中,你關心我,我敬重你,所以婆媳關係越處越親。


以我家的經驗,說說男人如何協調好母親和媳婦的關係

1、戀愛時亮明底線,雙方父母一樣孝敬。

男人在談戀愛時就亮明觀點,一定要孝敬父母,當然岳父母也等同對待,兩邊老人一樣不偏不倚,婚後真正做到。

相信,如果女孩聽到男孩的保證,同樣對待父母,知道了男人的底線在哪裡,婚後一定會注意,為了婚姻和諧,絕不會碰觸底線,也能做到雙方老人一樣孝敬。

2、婚後,在父母面前多說媳婦的好。

媳婦初嫁入陌生的家庭,彼此不熟悉,這時,男人要聰明些,平時多在老人面前說媳婦對老人的好,讓老人知道媳婦是個孝順的人,待關係熟悉後,相處起來越發和諧。

3、若老人有偏頗不對的情況,一定要有主見,幫理不幫親

大多數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為了孩子的幸福一般不會挑事。若確有母親不對的,也要明說,決不能愚孝,讓老人知道孩子的態度,另外妻子受委屈時,一定要安撫好妻子。

做好以上的,最關鍵的男人還要有擔當,婚姻生活中,始終如一對待家庭,對待妻子,讓妻子幸福,覺得為了這個男人付出的都值得!讓父母覺得有個爭氣孝順的好兒子!為了兒子幸福,也會心甘情願的對待兒媳婦。


其實,男人更愛母親、更在乎母親的感受無可厚非,因為人首要的要孝順!另外,生活中,也要全心全意的愛著妻子,讓母親和妻子為了自己都能做到愛屋及烏,那麼婆媳間就會關係融洽,越處越親。

我是燦爛的格桑花:世事紛擾,糾葛叢生,人生從來沒有劇本,我亦無意洞悉是非,只期盼做一個情感領域的優秀創作者,我堅信真正的力量源於內心的堅強,願與諸位同行。

燦爛的格桑花


作為一個男人,我覺得我更在乎母親的感受,因為我覺得母親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她不僅生我養我,而且一生只會付出,不求回報,拮据了一輩子,只為我能過上好日子,所以,母親在我心目中的分量是無可替代的。


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身邊的例子,我三伯家的一個兒子,也就是我的一個堂哥,因為他們親弟兄三個,他是老二,前些年為了和三伯爭老家的一套房子,受媳婦兒的蠱惑,竟然聯合他的老丈人把我三伯和伯母都打了,這件事發生之後,在我們村裡鬧得沸沸揚揚,我們整個家當然也氣憤之極,當時我和另外兩個堂哥非要去找他,非要把他打出家門,雖然家裡的老人還是把我們拉住了,但從此以後,他成了眾矢之的,整個村沒有人願意和他來往,一個連自己父母都敢打的人,誰還敢跟他交朋友?


後來,他們兩口子沒有再回過家,三伯也早已經把他逐出了家門,就當沒有了這個兒子,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在三伯面前,沒有人再敢提起此事,畢竟那是他的親兒子,娶了媳婦忘了爹孃,或許這就是人世間的一種悲哀!


鳳求凰情感


這就要看那個男人情商是否夠高!

會處事的男人,會雙方兼顧,還不得罪人,這就跟為人處事圓滑是一樣的道理……不僅把事情解決了,還贏得了一個好的口碑。

我之前就遇到過一個媽寶男,在他印象中,他媽就是最大方的那一個,他媽說啥啥都聽!有一次我說了類似於他媽說我不好的話,他百分百相信他媽不會說,後來想想,是我太幼稚了!不過還好後來分手💔!

謝謝他的不娶之恩……

所以,從那以後我就立志,要找一個成熟的男人,至少他處理問題的方式是令人舒服的,至少有擔當,不懦弱!

不過現代好男人也不好找,還是靜靜擦亮眼睛👀等待有緣人吧!

也祝大家早日覓得一良偶。


小木果子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是女人特別想知道的,對於男人來說,又是不好回答的。男人更在乎母親的感受還是媳婦的感受?這個問題有點像“母親和媳婦落水,去救誰”一樣。但仔細想一下,也不難回答。

男人對於母親的感情和對於媳婦的感情,是兩種不同的感情。弄明白這兩種感情的不同之處,我們就知道男人是更在乎母親的感受,還是媳婦的感受了。

母親對於我們是賦予者,我們對於母親是反饋者。

母親的偉大不容置疑。母親賦予了我們生命,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含辛茹苦撫養我們成人。這是母親對子女無私的付出,也是每一個子女都會承受的厚重的恩情。

當我們成人之後,面對逐漸老去的母親,應該做一個恩情的反饋者。“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更何況是情感豐富的人類。

作為我國的傳統美德“孝順”,就是這種恩情反饋的最佳體現。孝為盡心奉養,順為順應意志。順應母親的意志,就是在乎母親的感受。這是我們為人所必須要做到的。

媳婦對於男人來說是共生者

男人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至成年後,就會尋找心愛的女子成立新的家庭。從此他的人生就進入了另一個階段。由這個被稱為妻子(老婆、媳婦)的女人陪伴你一直到老。

在我們沒有自理能力的時候,由父母撫養我們。當這個男人成家之後,就會和妻子共同來建立這個家,並要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這個過程中,妻子會和他同風雨共患難,將來也會與他共享幸福安度晚年。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男人與媳婦是共生共存的關係。

再從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看,夫妻是共同體,擔有同等的責任,無論是雙親的贍養(權利和義務),還是社會中各種責任關係(債務、權利等等),大部分都是需要夫妻共同承擔的。所以說,男人和媳婦的關係在社會關係中,應是互為一體的關係。

答案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母親和媳婦對於男人的位置。一個是男人要對外付出的反哺之情,一個是與男人共生共存的配偶之情。

男人可以接受媳婦跟自己一起受苦,卻不能忍受母親受半點委屈。因為將來與男人享受幸福成果的是媳婦,而母親卻只能在無私付出後,逐漸老去。

我突然想起,“母親和媳婦同時掉水裡,如果只能救活一個的話,男人應該救誰?”這個問題,有一個特別悲情又讓人動情的答案,那就是“把母親救起,然後陪著媳婦一起死去。”在我看來,這可能不是最好的做法,但一定是最讓人無法辯駁的答案。

作為一個男人來說,如果在母親的感受和媳婦的感受中,必須選擇一個“更”的話,那就是更在乎母親的感受。把舒心留給母親,把委屈留給自己,而這個“自己”就包括男人本身和媳婦(委屈了我陪你,我會對你更好)。


總而言之,在我看來,在小家中男人當然要在乎媳婦的感受。但在外在看來,男人和媳婦是一個共同體,是榮辱與共的關係。這個家之外的所有事情,都是兩人共同面對的。無論是雙方誰的母親,都應該共同去在乎,去孝順。

到此,得出這個答案只是我作為男人角度的個人偏見。或許有女性朋友對此不滿,我願意接受你們的批評(滿滿的求生欲)。(end)

歡迎【關注】大象生,專注回答情感、兩性、婚姻、家庭等問題。希望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大象生


處理男人、母親和媳婦這樣的三角關係,真的是燒腦遊戲。比玩一局《密室逃脫》還讓人頭疼。但是,無論是男人、母親和媳婦,都身在其中,不能置身事外,逃脫不了這樣的命運選擇。那男人到底該怎麼選擇呢?

我的觀點是旗幟鮮明地站在媳婦這邊,男人要更在乎媳婦的感受。

理由有如下四點:

第一:媳婦是以外人的身份加入你的家庭的。如果男人還不能站在媳婦這一邊,多體會體會媳婦的感受,那麼就會加劇媳婦的外人身份。媳婦感受不到自己的家人身份,反而不斷感受到外人身份,就很難真正融入到你的家庭中去。

第二:你與媳婦組建的小家庭、新家庭才是未來的發展重心。男人結婚,意味著就要與原生家庭分離,組建新生家庭。這個時候,就不能再戀舊了。過去跟母親的美好時光,應該屬於過去。現在跟媳婦的幸福時光,還有待開啟。

必須把足夠的精力放在建設新家庭上面。不要老是為原生家庭裡面的問題糾結。原生家庭的問題,能不能等到把新家庭建設好了再去解決呢?

第三:媳婦會陪伴你的時間更長更久。父母老了,不能再陪伴你遠行。這個任務,已經移交到媳婦身上。正因如此,你才要倍加珍惜媳婦,要肯定她的價值。

第四:媳婦的陪伴質量會遠甚於父母。與媳婦建立的親密關係,是我們一生中最為重要的關係之一。親子關係的主動權,其實是牢牢把握在父母手中的。但是親密關係的主動權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你把親密關係處理好了,你後半生的生活質量一定不會差,還會是人人羨慕的神仙眷侶。

綜上所述:我認為男人要主動關心媳婦的感受,要培養她作為家庭女主人的角色。做好了這些,她才可以與你一起好好孝敬父母,建設好你們的小家庭。

一己之見,拋磚引玉!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放下執念,空杯心態!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餘湘新家風


母親和媳婦!男人更在乎誰的感受!

以下純屬個人觀點!

梨花淚!喜歡情感生活的騷年!

就我個人而言!我的認知中!兩者之間就應該更注重母親!

不是我們不愛媳婦!

怎麼說!女人和媳婦,你說誰更重要!

話都說女人才是陪你下輩子的人!但是我認為!我的下輩子是母親用下輩子給我的!

一個男人如果母親他都能不愛!試問他能愛好一個女人嗎?

就拿婆媳關係來說!婆媳發生矛盾瞭如果媳婦直接吵回去還是媳婦先退步!男人再去了解再對母親解釋的好!

不管是母親的錯還是媳婦的錯!通過男人去溝通!如果母親錯了!男人去說母親更容易聽進去!如果是媳婦的過錯!那男人溝通母親也更容易接受!

這是不是更好!

一個男人愛好母親才能更愛自己的媳婦!

梨花淚!情感分析!個人觀點!歡迎留言討論!





梨花淚落花飄


母親與媳婦,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一邊是養育之恩,一邊是共度此生。天平是否有傾斜,有的,因人而異,存在即合理。


各個時期有不同的傾向。

剛結婚階段會對媳婦好點,不是說對母親就不好了,只是會花更多時間陪媳婦。這個階段事情比較多,籌備婚禮,結婚之後兩個人生活中的磨合,懷孕生孩子,由於精力有限,無法顧及到方方面面。反而是母親,會過來幫忙。


隨著時間推移,天平會慢慢傾向母親,達到平衡狀態。這個階段婆婆和媳婦關係融洽,皆大歡喜;也有因矛盾起爭執的,處在中間的男人,為難之餘,周旋一番,雖然有些風有些浪,天平還是穩定了下來,週而復始,日子在繼續,一家人和睦相處,風平浪靜。


太在乎母親的感受,必然冷落了媳婦。是不是可以這樣想,人心都是肉長的,男人對媳婦好,媳婦對母親好,在母親面前說媳婦的好話,跟媳婦說母親的好話,花點心思,低調行事,遊走之間,有付出總會有收穫。



母親與媳婦相安無事,男人才能靜下心來做事。實在不適合比較!或許,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問題。一點理解,不足之處,見笑了。


我的家在浙江


母親,你是男兒心底最柔軟的愛,你是男兒眼裡最孤獨的等待,你是男兒今生無以為報的感慨。母親,寫下這個字眼,無須美麗的辭藻修飾,就已經很好聽了。

  聽說大海里有一種魚,產完卵後,它們把魚卵含在嘴裡進行孵化。等到幼魚孵出來後,由於生存環境比較惡劣,它們仍然一直張著嘴,用來作為它的子女們遇到危險時的避難所。當幼魚長大能自立的時候,它們的母親已經由於無法進食而餓死了。

  還聽說,樹上有一種鳥,它的死法非常特別,它會用嘴叼住巢上方的樹枝,把自己懸掛在上面而死去。它為什麼這樣做?因為它擔心自己的兒女孵出後,沒有食物可吃,它就把自己作為食物,等兒女破卵出生後,能夠啄食自己的肉而生存下去。

  曾經有一位叫周豫的大學士,在烹調鱔魚時,見熱鍋裡有一條母鱔總是向上彎曲著身體,他覺得很奇怪,就把鱔魚剖開一探究竟,結果發現它的腹中有籽,曲身避湯是為了保護腹中的子女。被此情此景感動的他,從此再也不吃鱔魚了。

  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我們的母親從我們住胎開始,她就放下了自身的一切安樂,像一個真正的病人那樣做種種苦行,以避免任何可能對我們產生的傷害。為了腹中胎兒的健康成長,她想吃的東西強忍住不吃,不想吃的東西只要對孩子有利,她也強迫自己嚥下。隨著胎兒的逐漸長大,在母腹中一舉手一投足,都會給母親帶來巨大痛苦,但母親也毫不在意,反而欣喜地認為自己的孩子正在逐漸成長。經過了十月懷胎的孕育,最後母親要遭受劇烈的疼痛,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才能把我們生下來,如同在鬼門關裡走了一遭。許多母親就是在生子女時,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當我們平安生下來後,雖然剛出生時的樣子很難看,母親卻獲至寶般,欣喜萬分。在之後我們成長的日子裡,母親不眠不休地撫育我們,悉心照顧。人的排洩物是骯髒不堪的,但母親卻毫不在乎,常常用手為我們抹淨。自從我們出生以後,母親似乎就再也不能安心地睡覺了。為了守護我們成長,她甚至完全失去自由的空間。

  自從生育我們以來,母親的天和地就徹底變了,我們成為她心裡最重要的部分。我們的痛苦就變成了母親的痛苦,我們的快樂成為了母親的快樂。甚至在睡夢中,她在不斷地呼喚著兒女們的名字,希望他們幸福快樂。如果聽聞到兒女有一點點的不適和勞累,即便是輾轉從他方聽到的,母親也會心酸流淚,從而發心代受。多少次,她在神靈面前祈禱,希望這種痛苦轉移到自己的身上。這恐怕只有母愛才能做得到。在危難關頭,有多少母親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女,而心甘情願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又有多少母親為了養育兒女,甘願放棄自己的面子,去做最低賤的工作?而她把所有心血都傾注在我們身上,唯一的希望就是兒女幸福快樂。只要兒女健康成長,過得幸福愉快,就勝過自己享受一切快樂,她們吃再多的苦也無怨無悔。

  母親的苦心,那些沒做過母親的人可能永遠無法理解。

  常常看到幾個女姓,即便是陌生人,圍在一起,談論到孩子時,哪怕是很瑣碎的事,說的人神采飛揚,聽的人也津津有味,比看電影還有精神。只要有一個人因一句話眼睛一紅,其他人就像被傳染似的,眼眶馬上都紅了。女人中沒當過媽媽的,一般會對媽媽們的這種表現感到莫名其妙。

  很久以前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母親在遭遇車禍的時候,第一時間抱起孩子,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將孩子送到醫院檢查。當聽到大夫說孩子只是小傷沒什麼大礙時,她無聲倒下了,最後因傷勢太重而去世。在給她檢查時,醫生非常震驚,無情的車輪實際上已將她的腰部碾碎!然而一個母親的力量支撐著她在生死攸關時,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聽罷使人不勝噓唏。

  自從生育了我們,母親開始竭盡全部的生命、青春和心血,來撫養我們。可以想象天底下每個母親,原本都是那麼的美麗、健康,充滿著青春活力,可是卻因為生育我們而失去了昔日風采,一雙玉手也因洗滌過多的衣物、太多的家務而變得粗糙不堪。母親原本也是一個非常愛打扮的青春少女,可是自從生育了我們,她卻心甘情願地把所有的妝飾收藏起來,一心一意地撫育兒女,不惜素面朝天。她已經把所有的積蓄都奉獻給了兒女,自己卻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有時甚至會為沒有過多的財富留給兒女而難過,乃至於放下面子多方求助和奔走。

  這就是男兒眼中的母親,此生給我們恩德最大的人。其實,說到恩德這兩個字,就是一種褻瀆,母親何嘗把自己的行為當成一種恩德呢?


管好自己才有理


你要明白,女性並不在乎那個最終的答案,她們只在乎你表現出來的態度。

這個問題,就好像一個世界難題:

“我跟你媽同時掉河裡了,你會先救誰?”

“我先救我媽,她年紀大。”

“嗚嗚嗚,你一點都不愛我......離婚!”

“我先救你。咱倆是最親密的人。”

“你這個混蛋,你媽生你養你,你竟然不救她。不孝順!不跟你好了,離婚!”

“我跟你媽同時掉河裡”這個問題,之所以無法回答,是因為婆媳關係的無解。正如本文的題目,“男人應該更在乎母親的感受,還是媳婦兒的感受?”如果非要在一個無解的關係中,分辨出一個“更”字,只能是徒增煩惱。

首先,我們要認知婆媳關係的本質。

第一,婆和媳,是一對天敵。你想讓貓不抓老鼠,難不難?

第二,婆和媳,本質是客情。來自不同家庭,教育差距,年齡差距、觀念代溝等等,她們本不應該相遇,但是,因為一個男人,她們不得已共處同一個屋簷下。

在正常情況下,男人應該更在乎媳婦兒的感受。

因為她才是那個要陪你終老,走完人生的那個人。

但是,表面上,在母親面前,你要很在乎她的感受。再次重申,女性並不在乎那個最終的答案,她們只在乎你表現出來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