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得諾貝爾獎,這對中國文學有怎樣的啟示?你喜歡他的作品嗎?

快樂視點


東西方的價值觀差異,以平常心對待莫言獲得諾貝爾獎。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作為莫言是一筆收穫。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有精神上的的鼓勵。我們作為莫言的同胞,為國人獲此殊榮深感榮幸。

但獲得諾貝爾獎,並不一定就了不起。因為,諾貝爾獎,是西方人按照西方人的價標準確定的獎項。

應當承認中西方價值觀的差異。中西方的價值觀各有優缺點。既不能閉關鎖國,也不能拒絕西方文明成果。諾貝爾獎的頒發價值,不在於頒發給誰,誰就無上榮光,而是通過這種優秀價值觀的輸送,讓全世界分享並得到進步。


劉俊利


莫言獲得西方人的稱讚,留給中國文人最大的啟示是:

1、心甘情願當一個永遠跪著的西奴;

2、以抹黑祖宗、醜化民族為己任,竭力迎合白種人在黃種人面前的優越感;

3、無視中國傳統文化,以豐乳肥臀來描寫中國女人,誤導、迎合西方人的口味。

只有努力這樣做,你就有機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紅雨


看到眾多留言,我想先罵罵我自己,然後再罵罵我的家人,因為我下面所說的就是我們家人都一直犯的毛病。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夏收秋種,鄰里之間,禮尚往來,都看在眼裡,是什麼問題呢?

我們中國人,幾乎所有的人,存在一個根深蒂固的理念:“家醜不可外揚。”,你可以讓其發黴於骨子裡,也不願讓他人提起,更別說外人。只要你一說,七大姑八大姨披頭蓋臉,惱羞成怒就一句:“我們還是不是親戚,還是不是一家人?”這樣潑婦式的拷問從農村一直延續到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他走進了高檔小區,走進了校園,走進了科研院所,就像蒼蠅一樣,明知屎是臭的,總喜歡圍著,星不星用嘴巴拱一下,維護一下屎是臭的。

來說說莫言吧,說實在的,我沒有看過莫言的小說,《紅高粱》還是工作以後知道是他寫的,後來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世界最高級別舞臺,一時間莫言推上了風口浪尖,有褒揚的,稱其為國家撐起一面旗幟,在這個層面上,國家也是認可的。有貶恥的,稱其為向西方獻媚,有奴骨,專門揭露中國的不好,吃裡扒外。更為可笑的是,有的認為魯迅揭露才是王道,你莫言就是西方奴才。那按這個道理,魯迅為何不是西方奴才,他可是一直學習西洋文化,批孔批儒的先鋒。

類似蒼蠅的這一大群人,相比忘了,對於都是揭露我們人性的兩位大作家,持兩種自相矛盾的說辭,這些人是不要臉的,因為忘性很大。更為無知的是,竟然懷疑諾貝爾獎的公正性,那是外國鬼佬的玩意,很垃圾,甚至能扯到八國聯軍,鴉片戰爭,幾十年的教育,教育出這樣的公民,我說的是公民,知道公民是什麼東西吧。

我想起了陝西作家陳忠實的《白鹿原》,在文壇的評價是最接近與《百年孤獨》的一部作品,《百年孤獨》那也是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天馬行空,誇張的語言,魔幻的手法,描述了一個家族7代人的百年興衰史,揭露了當時社會的弊端,改革遇到的阻力。我不想評價哥倫比亞人民怎麼評價馬爾克斯,那與我無關,有些混球會說這傢伙在哥倫比亞也是被罵為媚骨。

一個偉大的作家寫出來的作品,是給世界人民看的,不是讓你們村人當枕頭的,他不需要所有的能看懂,都能看得懂的話,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各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怎會藏於那麼多汙垢,如此多的潑婦。

開明與頑固,正是很好理解“家醜不可外揚”這句話的。



帕札先生


我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中國人去在乎西方的渣獎?說穿了這是西方的一種引誘方式,西方為了達到以己為尊天下為殖的目的就不斷的以自己的思想套上利益和名譽的光環引誘一些不同價值觀群體內部的敗類,這是一招以彼攻彼,用各民族的敗類來打擊各國和民族,和美國所謂的顏色革命一個樣,只不過一個是以文化打擊一個是以武力打擊。文化打擊到定程度就是可以成為武力的開端,文化打擊是武力打擊的前奏。西方為了推翻一個國家摧毀一個民族首先從宗教和文化去引誘發展,當這種形式發展到相當實力時就會形成反民族和反政府群體,再加以鼓動利誘和支助就直接成了反政府武裝,然後這些民族和國家就成了拉鋸式長期戰亂,或許會成為西方的傀儡政權,成為西方榨取該國和民族血汗的工具,所有的一切都是西方政治思想誘導的陰謀,只有社會人渣和流氓無賴才會受這種思想的誘惑。


凌風144403443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證明中國當代文學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我非常喜歡莫言的作品。

有些揣著明白裝糊塗的人,和一些原本就是糊塗之極的人,惡意誹謗莫言,我為他們的無恥和無知感到憤怒和悲哀。

有些人通過貶低諾貝爾文學獎,來貶低莫言,說什麼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了西方人的價值觀。我問你,你用的手機、電腦,開的汽車,坐的飛機,哪個不是西方人發明的,我們中國要學西方,趕西方,超西方。不能像晚清一樣,固步自封,不求進取,到處被動挨打。

莫言1956年出生于山東高密。先後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和北京師範大學創作研究生班。著有中篇小說《紅高粱》系列、長篇小說《豐乳肥臀》、《檀香刑》、《酒國》、《蛙》等和《莫言文集》(5卷)。

在藝術上,莫言特別擅長感覺描寫。傳統小說總是從主題出發設置人物與情節,感覺描寫僅僅是一個輔助成分 而莫言則把感覺描寫放到最突出位置。他總是丟開故事與人物的敘述 ,抓住一切機會切入感覺描寫,把讀者直接領進各種“場景”中,去分辨暮色中飄逸在大片黃麻地上的淡紫色的霧氣,傾聽“高粱的莖葉在霧中滋滋亂叫,霧中緩慢地流淌著在這塊低窪平原上穿行的墨水河明亮的喧譁”,陶醉於“從路兩邊高粱地裡飄來的幽淡的薄荷氣息和成熟高粱苦澀微甘的氣味”。傳統小說總是讓讀者通過主題、情節和人物去認識生活 莫言則讓讀者直接“進入現場”,讓他們從一株紅高粱、一簇野花 從一張憂鬱的面孔上去感知生活,他力圖用精美的感覺描寫拼接出一幅生動活潑的鄉村生活畫卷。

莫言是一個偉大的作家,無論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是在世界文學史上,都將佔有一席之地;莫言是我的偶像,我是莫言的鐵桿粉絲,我今年18歲,我的理想是在50歲之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天下英雄,捨我其誰?!



美食家106


西方是誰發現了莫言?他們什麼要“發現”莫言?西方人獎勵莫言什麼?是其作品的藝術性?文學性?文字技巧?文學"價值",莫言那點"學養"?恐怕都不是!應是在其對立陣營中“如獲至寶”的找到了與其“苟合”的,詆譭中國的,迎合西方意識形態需要的“代言人”。有些人總是拿作品的“非政治因素”來為莫言辯解與鼓譟!中華民族不是不接受批評的狹隘民族,也並非是誰說到了我們的“劣根”我們就“如坐針氈”或“暴跳如雷”,我們也沒有“老虎屁股摸不得”。關鍵是看你是善意還是惡意?是"恨其不爭"還是“惡意中傷”?亦或是拿“自家”的"劣根"去投“敵”所好!這就不是“自我檢討”或“善意”批評那麼單純了!就像現在的美國,他們說我們的人權,絕不是真的為了改善我們國民的人權!更不是為了中國的長治久安!如果排除“政治因素”,“西方”的"弱背耳聞邪講"要獎莫言什麼?!


情獨無悔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了完全意義上的世界存在感,是中國文學獲得了一種自豪感。

首先,我說一下存在感。

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在世界範圍內,我們中國的國土面積名列世界第三,總人口位列世界第一。中國文化源遠流長,5000多年的文明史,從來沒有間斷過,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間斷的文化。

大家試想一想,作為世界文學大獎——諾貝爾文學獎,在其獲獎作家的畫廊中,如果沒有中國人的存在,沒有中國作品的存在,那麼,諾貝爾文學獎,還能算是全世界共有的文學大獎嗎?是諾貝爾文學獎的世界性不全面呢,還是我們中國人根本就不認可它呢?

與其說莫言的獲獎,是中國人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倒不如說,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了中國。

其次,我要說一下自豪感。

莫言是我們中國人,黑眼睛黃皮膚,說著漢語。莫言的那些作品,不是用其他的什麼外國文字寫成的,而是用地地道道的漢語寫成的,因此莫言的作品,是中國文學作品。

莫言,是喝著中國文化的乳汁長大的。莫言在獲獎的時候,有一個發言。在他的那個發言中,講了很多故事。他通過那一個個故事,介紹了自己在文學上的成長經歷。比如說,很小的時候,他就喜歡聽大鼓書,後來還喜歡讀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我們今天看到的莫言的那些作品,總的來說,被稱為魔幻現實主義。其中與蒲松齡收集的那些民間故事有密切的關係。

好了,我就不多說了。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說明中國文學和世界上那些偉大民族的文學一樣,都是偉大的文學。中國文學、中國文化,都是了不起的,不光是我們中國人認可自己的文學、自己的文化,世界也都是認可的。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們中國不斷地發展進步,世界的眼光開始重新審視中國文化、中國文學的時候,莫言的作品,由於在世界範圍內譯介的比較多,因此,被諾貝爾文學獎選中了。

可以設想,在不久的未來,我們中國,將會有第二、第三,乃至更多的莫言出現。

莫言的作品,我也讀過幾部,比如《透明的紅蘿蔔》《紅高粱》《豐乳肥臀》《檀香刑》,等等。莫言所營造的高密東北鄉的文學基地和紅高粱家族,都是了不起的文學貢獻,特別是對人性的解讀,讓我們這些喜歡關注歷史事件,而很少關注人物的人來說,讀了之後,深受啟發。

我期待著,莫言有更多的文學作品出現。


鬱津裡


不喜歡!恕我直言!莫言可說是院中開花,院外香的典範!把國人一些愚醜之面,抽象放大!展示於睽睽眾目!事實每個國之民族,都有家醜,這乃真理,正如前蘇聯領袖,有句話,形容抽象!說抽象就如一人,站於馬桶之中,仰觀屁股大解,可想其醜陋,此言高明!有燦爛之處,就有陰暗之面,不足為怪!此人,正是投機於外族,對我民族獵奇之不良之心,而受外關注?再說,不是獲得了某某大獎,就獲得了讀者之大眾之心!相比較而言,更喜知馬力的大作,濃濃的國土之味道,熟悉!……



丹鳳朝陽188262100


諾獎是否可以代表國際文學屆的最高水平?國際上,近些年對此已有很多爭論。諾獎可以代表世界各民族文學的最高水平嗎?恐怕它自己都不敢這麼認為。莫言的作品,無論放在中國的歷史長河,還是放在中國近現代的文學領域中,恐怕都絕不是中國民族文學的最高水平,以及最大的民族文學影響力。既然如此,那莫言一定是以國際文學界的視角,寫了一部國際文學界認可的作品,從而獲得了相應的知名獎項。可一個自認為純正中國農民的兒子,連國都沒出過幾回,更沒有國外生活的體會,怎麼可能寫出一個深刻符合國際視角,並達到其最高水平的中國故事?莫言的獲獎,恐怕只是中國國際影響力獲得極大提升的背景下,才得到的。諾獎頒給他,恐怕更多的是西方文學界,出於對東方文學的奇怪視角和標準,出於自己的某些小九九,才最終評定給莫先生的。但無論如何,莫言的作品都絕不是中國的最高,最好的文學水平。甚至寫通俗武俠小說,讀者以億計的金庸先生,如果獲得諾獎,都會讓該獎更增加它在世界文學界的分量和價值!


不知名的曲子522


我和大多數答問者所持觀點有所不同。首先莫言是位作家,是以寫小說為主要創作的作家。不能憑空說他就是以醜化國民取悅西洋的奴才。

我們必須從他的專業去分析他是否有這種表現。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這樣看來他的早期作品《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也好,獲獎作品《蛙》也好。沒有違反小說的創作原則,人物形象個個豐滿,通過完整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真實的社會生活。至於說他在作品中誇大、怪誕、醜化之說,那是人家的創作藝術手法。他寫的作品首先面對的是國人而非特意討好西洋。所以我還是喜歡他的作品,最少他能夠讓讀者瞭解社會,看清是非。他在作品中鞭撻的“計生國策”不是得到國家人民的認可嗎?不用藝術的手法,那就是赤裸裸的叫板國策,各位評家有這膽量?也就是今天才敢說說啊!現在敢說真話的人真的不多了。君不見國人明明瞭解了真理,但是還是堅持謊言的現實嗎?這隻會導致我們不知道該相信什麼。

但我認為中國能獲得此文學獎項的應該還有一人,這就是陝西的陳忠實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