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學之所以是好大學,校訓可見一斑

校訓,很多時候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折射的是國家和民族的生存活力。

當下,最著名的校訓是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取之《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個校訓因梁啟超在清華之演講而得。

1914年11月5日,梁啟超在清華髮表《君子》演講,他以《周易》中的“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中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為主線,強調君子應效法天道的剛強勁健,剛毅堅卓,奮發圖強;效法大地的厚實和順,鍛鍊美德,容載萬物。1914年11月10日的《清華週刊》第20期刊錄了演說詞,不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寫進清華校規,尊為清華校訓,鑄入校徽。

好大學之所以是好大學,校訓可見一斑

那麼,北大的校訓呢?當首推蔡元培在五四時期奠定的“兼容幷包,思想自由”辦學方針,這個方針為開中國幾十年風氣之先,對中國的推動作用,個人感覺應該是超過”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復旦的校訓,官方通個氣之為“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是老校長馬相伯在1915年紀念創校十週年所選,出自《論語·子張》,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希望學生可以博覽群書、堅定志向、懇切發問、多考慮當前的事。

好大學之所以是好大學,校訓可見一斑

但是,復旦另有一民間校訓廣為流傳,“自由而無用的靈魂”廣大青年學子,可以在學校期間放下太多功利,不以升官發財等俗念所困,看一些看似無用的書,想一些看似沒有用的問題,無用之用,方為大用,這就有點老莊的意思了。

復旦學生稱,只有復旦才能培養出這樣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北京師範大學的校訓,為很多師範類學校共用。“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老師這一行,很好,傳道、授業、解惑的行業。不僅要有學問,更要有行動。

好大學之所以是好大學,校訓可見一斑

中國人民大學的校訓和各級黨校的校訓完全一樣,四個大字“實事求是”,其根本在於同根同源。這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對待世界的基本態度,也是治國的基本原則,但是,特別難。中國共產黨靠著這四個字,加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開創了新中國。

好大學之所以是好大學,校訓可見一斑

湖南大學的校訓,“實事求是,敢為人先”,對中國的影響顯而易見,當時毛澤東曾居於嶽麓書院,日見“實事求是”四字,留下深刻印象。毛主席並非學者,而是革命家,凡事付諸行動,九死不悔,故又可稱之為“敢為人先”。湖南大學,在“實事求是”之後,加上“敢為人先”,算是極為深刻的。

好大學之所以是好大學,校訓可見一斑

不是多麼著名的大學也一樣會有深刻的校訓,去年到東北林業大學,一個並不出名的211,卻有發人深省的校訓,”學參天地,德合自然“。

學參天地”取自《中庸》“唯天下至誠……可以參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學習研究參透天地運行“,算是大氣,“德合自然”取意出自《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要和自然規律相符合相適應。

我想,就這一句話,當使學生受用終生。

好大學之所以是好大學,校訓可見一斑

好大學之所以是好大學,校訓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