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少見的燒麥館,藏在慶豐街!

銀川少見的燒麥館,藏在慶豐街!

小宇/主編/攝影

晚上9點,鎖好了門。結束一天最繁忙的營生後,“喳喳婆”快步跳下樓梯,馬家燒麥在下一個清晨又會出現。銀川從不是一個文縐縐的城市。

銀川少見的燒麥館,藏在慶豐街!

這裡有熱情的寧夏話,有冬夏分明的天氣,有喋喋不休的鄰里街坊,不同的外地移民和本地人共同構築了多元的文化,慢生活會享受,這一點自然也涵蓋了早餐。南來北往的早點在這座城市落腳生根,不斷流變的同時也有一些新的改良。百家齊放,各有風騷。

銀川少見的燒麥館,藏在慶豐街!

唯有燒麥,能夠在銀川的早餐市場避開選擇困難。因為在這個門類裡可選的實在不多,如果在限定了開店的時長這些外部條件,馬家燒麥算是其一。

銀川少見的燒麥館,藏在慶豐街!

早上7點,馬家燒麥幾十平的小店裡,後廚霧氣蒸騰,姐妹兩人外加阿姨馬姐忙的熱火朝天,調餡、和麵、擀皮、包餡、裝籠、上蒸,分工明確。店裡的燒麥餡餅都是現包現賣,為的就是讓顧客吃到熱乎飯。

銀川少見的燒麥館,藏在慶豐街!

2015年之前,“喳喳婆”還在地產公司工作,按她的原話就是:實在太愛浪了。不能老請假呀,自己能行,領導受不了。特別愛去藏區,單是夏河就去了不下15次!最後索性辭職自己做點小營生,雖然辛苦,但也自在,說這話的時候,她故意擺出正經臉...身邊的人反而都忍俊不禁。

銀川少見的燒麥館,藏在慶豐街!

她叫“喳喳婆”,她說喳喳婆是每個人內心的自己,不是因為話多。和我之前接觸她所留下的印象不同,在她的燒麥小店裡,這或許才是一個更立體的形象。

銀川少見的燒麥館,藏在慶豐街!

來這間燒麥店之前,我就有了她的微信,那時她給我的印象:一個陪孩子們玩的義工,我問她義工的情況,這一點,她說就是助人自助,沒什麼好單拎出來講的。但就是這件事,她做了五年了。看在我們出於對“心理諮詢”的好奇上,她才向我們科普了這幾年除了自己的燒麥小店之外一直在做的這件“有趣且有用的事”!

銀川少見的燒麥館,藏在慶豐街!

“喳喳婆”大學時學心理學的,2012年十月,加入“心靈花園”志願者團隊,為福利院的孩子們提供心理幫扶服務。五年了,她陪伴了數十名孤兒和困境兒童,她說每週去興涇鎮福利院就像開燒麥店一樣,是份工作。

銀川少見的燒麥館,藏在慶豐街!

的確,一個開朗的性格讓自己的另一份“副業”燒麥營生這幾年做的穩穩當當,現在的朋友也都是店裡這些年處下的老顧客,有上了年齡的叔叔阿姨,還有一次能吃一屜燒麥的小朋友,最可貴的是現在的合夥人也是曾經的老顧客。這不僅僅因為在這能吃到一口家常飯,同時也是被喳喳婆樂觀灑脫的性格所吸引。

銀川少見的燒麥館,藏在慶豐街!

說是小店,其實就像是自家廚房,沒什麼大廚,全是居家煮飯的阿姨和大姐,當年想開燒麥店,就找到瀋陽馬家燒麥,自己親自跑去學,光是學擀皮就讓師傅打青了手背,這些年自己邊開店邊摸索咱當地人的口味,後來又去了內蒙、瀋陽取經學習,有了自己對於燒麥的理解!為了學習一碗牛骨湯,冬天跑去祁連,硬是磨著師傅來銀川給教了。她想學想做的還很多!

銀川少見的燒麥館,藏在慶豐街!

她說:店裡沒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都是以自己吃的標準在做。牛肉都是親自去選的,有時候自己上手剔筋剔膜,儼然一個女屠夫。青瓜蝦仁的燒麥,覺得黃瓜不削皮影響口感,又怕洗不乾淨,索性買來的新鮮黃瓜全部去皮。一款經典的豆沙包,都是自己煮紅豆,高壓鍋都不用的,一煮就是三四個小時,還得頻繁攪動,壓成豆沙,再燒油化糖加玫瑰醬攪拌均勻,所以很多客人吃了後都會覺得有種小時候吃豆沙包的感覺。

銀川少見的燒麥館,藏在慶豐街!

店裡的燒麥有傳統的就是牛肉大蔥,這也算是北方肉餡燒麥比較常見的餡兒,還有一些自家特色的青瓜蝦仁,這個是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有茭瓜雞蛋木耳這類清淡的素餡。現場包制剛剛出籠的燒麥,個頭紮實,雪白飽滿,拎起筷子戳開面皮,餡料很足。輕咬一口,燒麥下肚,直上心頭。

銀川少見的燒麥館,藏在慶豐街!

搭配燒麥的自然還少不了茶水、或者本地人更喜歡一些湯類,店裡有滋補牛骨湯,都是自己上完課在興涇鎮買的的牛骨牛肉,小火慢燉五個小時,撒上蒜苗,喝起來非常舒服,健康營養。

銀川少見的燒麥館,藏在慶豐街!

遇上剛出鍋的帶肉雜骨更是香不得了。還有一款口味偏重濃湯丸子,用牛肉粒炒制的辣椒醬燴上一碗,還配有豆腐、粉條和青菜,就著燒麥吃的踏踏實實!

銀川少見的燒麥館,藏在慶豐街!

除了這些還有牛肉和蝦仁的餛飩、牛肉餡餅這些豐富的選擇。店裡可以堂食,外賣平臺也可以訂餐。早上7點到晚上9點營業。探店:金鳳區慶豐街137號(速8酒店斜對面) 馬家燒麥

銀川少見的燒麥館,藏在慶豐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