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腰花”吃起來美味又獨特,做法也極其簡單

導讀: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炒腰花。如果說魯菜中的東派,也就是煙臺福山那邊擅長烹海鮮的活,那麼,作為西派,濟南廚子做豬下水最拿手。中國人養豬,除吃肉之外,其心、腸、肝、肺、腰子、肚子等無一不吃,吃得美矣盡矣。

西方人覺得奇怪,以為這樣醃的東西怎麼可入口呢?其實我們的東鄰日本人也棄而不食。中國則不然,自古喜食下水,漢代長安有一“濁氏”就以賣羊肚脯致富。據《東京夢華錄》所載,北宋京都汴梁城裡酒樓飯莊賣“事件”(禽畜類之內臟)的比比皆是。其做法“或熱或冷,或溫或整,或絕冷、精澆膘澆之類”,不勝枚舉。

“炒腰花”吃起來美味又獨特,做法也極其簡單

濟南廚子能把豬下水做出種種美味,傳統名菜有:糟油口條、九轉大腸、龍眼大腸、雲片肚片、糟煎肚片、白扒天花、炸麻花腰子、炸熘肝尖、炒豬肝、爆炒腰花等,其中爆炒腰花為名菜。應該說炒腰子自古即有,明代高濂《飲饌服食箋》中有“炒腰子”一則,文雲:“將豬腰子切開,剔去白膜觔(筋)絲,背面刀界花兒,落滾水微焯,漉起。人油鍋一炒,加小料蔥花、芫荽蒜片、椒、姜、醬汁、酒、醋,一烹即起。”

“炒腰花”吃起來美味又獨特,做法也極其簡單

高濂為明萬曆年間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所述當是那時浙江一帶的腰子做法。清初時又有《食憲鴻秘》一書,朱彝尊著。入油鍋爆炒,加蔥花、椒末、姜屑、醬油、酒及些許醋烹之,再入韭菜、筍絲、芹菜,俱妙。”兩者的烹調方法大致相同,前者是“入油一炒”,後者明確提出了“爆炒”二字。“爆炒”是濟南廚子最擅長的技法。

《中國名菜譜》收錄了濟南的炒腰花,由名廚劉永慶提供。他曾在舊濟南的東魯飯莊、百花村掌灶三十餘年,最擅長火候菜,炒腰花為其傑作。當然,各地幾乎都有風味不同的炒腰花。如1983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全國烹任名師技術表演鑑定會”上,來自湖南的名廚敢在強手如林、山珍海味之中以一道炒腰花應試,沒有過人的功夫行嗎?當然,湘菜與魯菜不同各有異曲同工之妙。

“炒腰花”吃起來美味又獨特,做法也極其簡單

濟南的炒腰花講究刀工精細:將腰子剝去外膜,用刀從中間片成兩扇,去淨腰臊,每扇以利刀界成僅約一分寬的細斜十字花紋,刀花剞的深度以達到扇厚四分之三處為宜,而後再切成若干小塊。腰子外面有一層緻密的生物膜,下熱油鍋,這層極薄的結締組織會突然收縮,使腰片捲曲,所界的細碎十字花紋紛紛張開,每塊腰子都像朵麥穗,此所謂“腰花”。只有這樣,原料才能受熱入味均勻,吃起來鮮嫩。

“炒腰花”吃起來美味又獨特,做法也極其簡單

濟南做炒腰花其正宗“配頭”為荸薺片、筍片、木耳及少許薹菜,如此而已。我曾問過一位老廚子:“配頭裡用點芫荽或芹菜,作料中再加上點花椒,你做過這樣的炒腰花嗎?”他搖著頭說:“那是什麼味兒啊!”看來與明清時炒腰子在配料與作料的取捨上已大相徑庭,從中亦可窺古今食風之變。烹製腰子,火候是否恰當,成敗在此一舉。腰塊先用溼澱粉捏勻,在旺火熱油中一滑即撈出。

“炒腰花”吃起來美味又獨特,做法也極其簡單

鍋內煸蔥、姜、蒜出香,下配頭,烹醋、醬油、南酒,加少許清湯,倒入腰花,淋上水澱粉,迅速顛翻兩三下炒勺即可出鍋。朵朵麥穗狀的 腰花,綴以幾片白色的荸薺,腰花入口脆嫩爽口,微鹹中帶著醋香,好吃!

小編到這就已經給大家講完啦,要是還有什麼問題的話可以給小編留言哦,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給小編點個關注,謝謝大家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