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成名 全凭一个勇,准备就绪的主动派 邓恩熙


一战成名 全凭一个勇,准备就绪的主动派 邓恩熙


邓恩熙

准备就绪的主动派 邓恩熙

一战成名 全凭一个勇

邓恩熙只有13岁,但她扮演过的角色,往往比出演时的实际年龄大上好几岁,并都成功“瞒”过观众。面对镜头,神情时而纯真,时而成熟,可塑性极强。她从不怯于表达,“为了争取角色,我站在导演面前,会很直接地告诉他,我心里是有东西的,我可以。”

邓恩熙在《你好,之华》里给观众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她准备好了,将在实力派小花的行列里拿下一席之位。

她在电影里的第一次亮相—被妹妹之华一把扯下口罩,向倾慕她的少年尹川打招呼。特写镜头下,青春面庞,气质清冷,一张国民级初恋脸。这一幕被网友制作成GIF动图在网络上广为传播,以证明这个13岁的女孩竟拥有超出年龄、可塑性极强的美貌。

这部有着岩井俊二导演、陈可辛监制、周迅主演噱头的“中国版《情书》”,其实,电影所有情愫的起点和落脚点,并不是周迅饰演的成年之华,而是邓恩熙饰演的少女之南。这不是邓恩熙第一次参与全明星阵容的大制作。她的出道作品,是两年前苏有朋导演的《嫌疑人X的献身》。

正因此,她成为《你好,之华》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有了一些演技的历练,有一个十分讨喜且适合的角色,她以新人之姿,得到了未来可期的瞩目。


一战成名 全凭一个勇,准备就绪的主动派 邓恩熙


邓恩熙

决心是“逼”出来的

因合作电影《你好,之华》,13岁的邓恩熙把周迅奉为偶像。她常常向媒体讲述着一个细节,力证周迅在表演上给了她怎样的养分:“ 我们拍一场扫墓的戏,开拍前,其他人在聊天,只有周迅老师一个人站在一边,望着远处的山。后来我才听别人说,周迅老师是在找情绪。我就一下子—哦……”

她把最后一个字的音节拉得很长,来表现她受到的启发。为了学习更多,她主动去看了《李米的猜想》,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周迅在街上追着邓超确认他是不是自己男朋友的电影片段,因为“很自然、很生活,是每个普通人(都会经历)的感觉”。

听到这里,你就能意识到,这个没有经受过系统表演训练的女孩,在提升专业能力上已经随时随地懂得捕捉经验了。而在两年前,她毫无技巧地去拍摄第一部电影时,导演苏有朋靠制造高压假象来帮她进入角色:“ 导演让大家都不要理我,或故意一整天都凶我,我一直在害怕、担心的情绪里。总担心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一场戏拍到凌晨两三点,也会想:‘ 是不是因为我?’”

这种训练方式,很多人用过。近如刘天池在《演员的诞生》中对王俊凯,远如李安对《卧虎藏龙》中的章子怡。李安看似温和,却不动声色地逼迫着他的女主角。多年后,功成名就坐在导师席C位的章子怡,仍然对当年得不到导演每日收工后鼓励的拥抱而耿耿于怀。听起来,邓恩熙的第一次拍摄经历不算太愉快,但她说起这些,声音是明快的。心里的郁结,也在杀青时知道导演的真实用意后一扫而空。电影拍完,她意识到,“我决定做演员。”


一战成名 全凭一个勇,准备就绪的主动派 邓恩熙


邓恩熙

11岁的“姐姐”已准备就绪

《嫌疑人X的献身》 中的角色一开始并不属意于她。

当时她只有11岁,拿得出手的成绩仅有中国首席少儿模特大赛的季军。苏有朋担心她无法理解人物心理,毕竟那个角色是初二的学生,而邓恩熙还是五年级的小学生,没体会过单亲家庭的酸楚,更不可能有杀人这种不寻常的生活经验。但是她对导演说:“ 我心里面有东西的,我可以的!”回想争取角色的过程,邓恩熙会不好意思地笑。若不是当时那份勇,也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

她迫切渴望凭借努力去踮脚够到自己的梦想气球。去年暑假,她上了个表演课程,“希望练练我的台词和胆量。小时候去试戏时,如果现场有很多人,会脸红、心跳加速,也不敢直视导演的眼睛”。她希望上完课程,至少可以做到人多的时候脸不红心不跳地把台词说完。

因成功扮演了一个优雅沉静的姐姐,观众心目中的邓恩熙,跟“青涩”不沾边。张子枫比她大四岁,给人的观感却是,邓恩熙就像姐姐。正是这副可塑性极强的多变面孔,意味着她身上存在无限可能。被问到对自己十年后的期待,她说:“ 工作人员天天跟我熏陶,从艺先从德,你要品德端正、三观正。”是乖乖女应该有的样子,好演员预备役应该有的姿态。但话锋一转。“我没有悟到这句话的真谛,希望十年之后可以悟到。很多东西,我不是很懂。”又有一点耿直的可爱。

事实上呢,她在一片懵懵懂懂的混沌中,有了对自己诚实的清醒,这一份早熟让人容易忽略她只有13岁的事实。她和大多数的千禧一代一样,极力渴望能够遵从、实现内心真实的想法,希望“十年后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从小学开始就感觉到,我不大会坚持自己的想法。我希望以后可以变得更有主张,能坚定。”

十年之后,她才23岁,如果她梦想成真了,也仍然比大多数人会更早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